一种耙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07阅读:1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耙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破碎土块用的农用耙的耙齿。
现有的耙齿形状为四楞锥体,破碎迎土面为一平面或略为的曲面,所以其破碎阻力大、破碎率低、极易挂住杂草等物,严重时甚至无法使用。长期以来人们都是将就着使用,没人想到在耙齿上做些改进。本申请人经过广泛检索,尚未发现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设计出一种新型耙齿,以解决已有技术存在的阻力大、易挂杂草、破碎率低的缺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将耙齿的齿体制成三棱锥体,其横截面呈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等腰边交点形成的导边(即为锥体的棱,迎土破碎的棱称导边)与三角形底边两顶点所形成的两随边相交于齿尖(三棱锥顶)。一般而言,导边为直线即可,也可将导边制成弧线,如圆周、抛物线、双曲线或椭圆中的一段曲率很小的部分。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导边为一棱刃,固破碎率高、阻力小,且不易挂住杂草等物,因此其工作效率高、耙齿经久耐用,经实际使用,证明了上述优良效果。
为了更加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下例附图提供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最佳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A-A面剖视图。
如图1所示,耙齿由两部分组成,即齿根1和齿体9,其中齿根1与齿体9制成一体,它位于齿体上端,其作用主要是联接于(如焊接)耙架上。齿体9为三棱锥体,其横截面呈等腰三角形,如图2的A-A剖视图所示,从图1上端看,齿体的两等腰边2、3的交点所形成的导边5和底边两顶点所形成的两随边6、7向下交于齿尖8;也可将导边制成弧线,如图中虚点画线4所示,弧线的数学规律可采用圆周、抛物线、双曲线或椭圆中曲律很小的弧线段,这样在实际使用中效果更好。
权利要求1.一种耙齿,它包括齿根、齿体,其特征在于齿体为三棱锥体,其横截面呈等腰三角形,三角形两等腰边的交点形成的导边(棱)与三角形底边两顶点所形成的两随边(棱)相交于齿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耙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边呈弧线,弧线的规律为圆周、抛物线、双曲线或椭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耙的耙齿,其主要特征在于耙齿的齿体9呈三棱锥体,其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其导边5(也可为弧线)与随边6、7交于齿尖8。同已有技术(齿体为四棱锥体)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破碎率高、不易挂杂草、阻力小、经久耐用等优点。
文档编号A01B23/00GK2303431SQ9723639
公开日1999年1月13日 申请日期1997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1997年6月24日
发明者吴若峰, 吴德华, 吴群华, 吴为华, 杨国会 申请人:吴若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