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原料拌料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85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食用菌原料拌料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拌料机,主要是食用菌原料拌料机。
当前,食用菌原料搅拌主要是靠人工,而人工拌料存在着劳动强度大,拌料不均匀和费工、费时等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食用菌原料拌料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这种食用菌原料拌料机包括传动部分、料筒、进料口、出料口。具体结构是电机(4)安装在机架(7)的底座上,电机通过小皮带轮(5)和三角带(6)带动大皮带轮(10),大皮带轮固定在传动轴(9)的一端,传动轴的另一端固定有小齿轮(8),传动轴安装在轴承座(20)内,轴承座固定在机架的中梁(21)上,小齿轮与大齿圈(14)啮合,大齿圈与料筒(16)一侧固定在一起,料筒这侧通过轴(12)支承在轴承座(13)上,轴承座固定在机架的上梁(19)上。料筒另一侧与圆台形出料筒(0)大端连接在一起,出料筒小端是出料口(1)。在连接圆台形出料筒的料筒处设置有轨道(18),轨道与安装在机架上的托轮(2)接触。在料筒上设置有进料口(17),在料筒内设置有拌料齿(24)。在出料筒内设置有出料板(23)。电机开关(11)安装在机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料齿数量为4-8片,且每两片呈八字形分布,每两片之间夹角α为45-60°。
两块出料板对称固定在出料筒内,每块板呈螺旋线形状。
大齿圈上设置有防尘罩(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示意图,表示料筒安装在机架上,料筒的一端支承在安装在机架上的托轮上,其另一端通过轴支承在机架上的轴承座内,电机通过皮带轮、小齿轮和大齿圈带动料筒转动。
图2是图1的右视图,主要表示机架及安装在上面的传动系统。
图3是图1的左视图,主要表示料筒支承在托轮上,另外还通过虚线和实线表示出料板形状及安装位置。
图4是图1中的A-A剖视图,主要表示出料板。
图5是图1中的B-B剖视图,主要表示料筒内料齿的分布及相互位置。
图6是图5的侧视图。
图5和图6都是B-B剖视的展开。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用机械替代原来的手工作业。
2、效率高,省工、省力。
3、提高了拌料的质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这种拌料机是专为生产食用菌原料设计的,如图所示,在开动机器前,先将原料装入料筒内,并把入料口封闭好,把开关转到正转位置,此时料筒在电机的带动下转动,料筒内壁沿轴向固定有6个料齿,料齿拌料,料拌好后,将开关转到反转位置,这时电机反转,料筒也开始反转,在出料板的作用下,料从出料口出来。料筒安装在金属机架上,料筒一端带有轨道,轨道落在机架的两个托轮上,料筒另一端焊接一个轴,轴在轴承座内转动,料筒在托轮上滚动。
权利要求1.一种食用菌原料拌料机,它包括传动部分、料筒、进料口、出料口,其特征是电机(4)安装在机架(7)的底座上,电机通过小皮带轮(5)和三角带(6)带动大皮带轮(10),大皮带轮固定在传动轴(9)的一端,传动轴的另一端固定有小齿轮(8),传动轴安装在轴承座(20)内,轴承座固定在机架的中梁(21)上,小齿轮与大齿圈(14)啮合,大齿圈与料筒(16)一侧固定在一起,料筒这侧通过轴(12)支承在轴承座(13)上,轴承座固定在机架的上梁(19)上,料筒另一侧与圆台形出料筒(0)大端连接在一起,出料筒小端是出料口(1),在连接圆台形出料筒的料筒处设有轨道(18),轨道与安装在机架上的托轮(2)接触,在料筒上设置有进料口(17),在料筒内设置有拌料齿(24),在出料筒内设置有出料板(23),电机开关(11)安装在机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拌料机,其特征是料齿数量为4-8片,且每两片呈八字形分布,每两片之间夹角α为45-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拌料机,其特征是两块出料板对称固定在圆台形出料筒内,每块板呈螺旋线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拌料机,其特征是大齿圈上设置有防尘罩(15)。
专利摘要一种食用菌原料拌料机,包括机架、传动部分、料筒,主要结构是料筒安装在机架上,料筒一端支承在机架的托轮上,另一端焊接有轴,轴安装在机架上的轴承座内。电机通过三角带带动大皮带轮,大皮带轮与小齿轮安装在同一根轴上,小齿轮带动固定在料筒上的大齿圈转动,从而带动料筒在机架上转动。电机正转为拌料,反转为出料。
文档编号A01G1/04GK2341385SQ98237328

公开日1999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1998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1998年4月17日
发明者刘永昶 申请人:刘永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