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49阅读:17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浮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钓鱼用的浮漂.目前,市场上钓鱼用的浮漂分为两种,一种为一漂一体式,另一种为一漂两体式。一漂一体式为我国初期钓鱼使用阶段,垂钓者用漂都是自做的,全取于天然物体,如高梁杆,鸭毛杆,蒜头梗等,其特征是上下一般粗细,为同一材料,我们也称它为直立漂。另一种一漂二体式,其特征是一支漂可分为水上部份与水下部份。漂的水上部份较细,水下部份即浮力体部位较粗,并成纺锤流线型,这种漂比直立漂的灵敏度高。有些电子浮漂的改进也属此类。
近几年台湾钓鱼法传到大陆,人们普遍喜欢台湾钓鱼法,就是因为台漂的水上部份更细,直经约1mm,漂的灵敏度更高,钓上是否有饵,鱼吃食状况,可以很灵敏的反映出来,但由于漂尾过于纤细,钓鱼者则很难看清漂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便宜,并且远近都容易看清楚的,漂的灵敏度仍和台漂一样,而且此漂对台湾钓法和传统大陆钓法(悬坠和沉底)都可以采用,並及时反映鱼吃饵的浮漂。从型态上看,它属于新一类一漂三体式的浮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支浮漂由三部份组成,分别是醒目体,支撑杆和浮力体。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醒目体和浮力体。支撑杆的直经非常纤细,其主要作用是支撑醒目体于水面之上,支撑杆直径远小于醒目体与浮力体。这样失去钓上食饵的重量,就相当于减少相当的浮力,由于支撑杆接触水平面且非常纤细,就可以更大的高度浮出水面。
为保证浮漂使用时能直立于水中,醒目物应采用极轻的泡沫材料。否则,浮漂头重脚轻,则平躺于水面,或斜插于水中,大大影响浮漂的灵敏度,或根本无法使用。
醒目物的大小可根据不同浮漂制作,並涂上醒目色彩。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可以使钓鱼浮漂有较高的灵敏度。并且距离较远时,也可以方便看清浮漂,了解鱼吃钩的情况。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产品结构图。图中 1.醒目体 2.支撑杆 3.浮力体钓鱼的人都很清楚,凡传统手杆钓鱼,坠重不能超过3克,超过了3克,鱼吃食,漂就很难显示了。坠轻不能小于0.5克,小于0.5克,勾线就难以甩到钓点去,所以造漂都要围绕这个原则去做,而且对造出来的漂还有四个要求1是经挂坠调整之后,漂能直立于水面,2是鱼吃钩时漂要有显示(含漂的灵敏度),3是漂要醒目,让垂钓者看的清楚,4是漂在水中长时间浸泡不会影响其灵敏度。
因此,要达到上述要求,本实新型则要求醒目体与浮力体非同一种村料,醒目体材质的比重要小于浮力体。醒目体为泡沫材料,可以是泡沫塑料或泡沫橡胶。浮力体形状为纺锤流线体,从而其上下移动,可减少与水之间的阻力,使浮漂反应更灵敏。
由于同等材料,其空心结构支撑强度要强于实心结构。为减少漂的水上部份的重量,防止漂头重脚轻,本实用新型支撑杆可以为空心的。
为了使浮漂灵敏度较高,支撑杆直径应小于0.8mm,支撑杆长度应大于50mm,这样钓上无饵,漂会上升二目即醒目体上升二目,方便钓者看清目标。
为使垂钓者在光线暗的情况下也能看清醒目物,可在醒目物涂上熒光漆及醒目的条纹。
权利要求1.一种钓鱼浮漂,含比重小于水的材料制成,其特征是浮漂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浮力体、支撑杆、醒目体,支撑杆分别连接浮力体与醒目体,支撑杆的直径远小于浮力体与醒目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漂,其特征是醒目体材料的比重小于浮力体材料的比重,醒目体为泡沫材料,浮力体形状为纺锤流线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浮漂,其特征是支撐杆为空心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浮漂,其特征是支撐杆直径小于0.8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漂,其特征是醒目体涂有一层熒光漆。
专利摘要一种一漂三体的浮漂,浮漂由醒目体。支撑杆、浮力体三部分组成,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联接醒目体与浮力体,醒目体为泡沫材料,支撑杆的直径非常纤细。本浮漂鱼吃饵灵敏度高,醒目体可方便垂钓者看清楚目标。
文档编号A01K93/00GK2353150SQ98249679
公开日1999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1998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1998年12月23日
发明者陆建中 申请人:陆征军, 陆建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