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组合式立体绿化智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28287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园林景观组合式立体绿化智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立体绿化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园林景观组合式立体绿化智能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城市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建筑物也在逐渐增加,城市空间越来越受限制,公共绿地面积随之减少,太阳辐射、建筑物封面和水泥路面的反射及聚集人群的体温,形成散热慢的“热岛”,致使城市生态系统不断被破坏。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各界采取不同措施进行改进。经过多年实践,立体绿化措施通过安装架固定在墙面形成绿化系统成为一种较典型的绿化手段。立体绿化即是对资源的有效、持续利用,且具有良好的、健康的发展方向。
[0003]现有技术措施中,立体绿化系统包括固定架、绿化模块及浇灌系统。通过在绿化模块中种植绿化植物从而实现立体绿化效果。现目前,园林绿化行业所使用的立体绿化忽视了立体绿化技术及方式的创新,从而限制了立体绿化工作的进展。现有技术在实施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如绿化模块及模块内基质下沉,绿化模块不能灵活分解,不能满足不同尺寸及样式墙体实施立体绿化,不能控制多余水分及有效利用自然水源,不能灵活更换绿植及避免墙面被腐蚀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园林景观组合式立体绿化智能系统。该系统能够自由分解组合、防渗漏、可有效利用水源。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园林景观组合式立体绿化智能系统,包括雨水收集净化系统、导水浇灌系统、绿植系统、外部电子控制系统及蓄水净化系统,其中导水浇灌系统包括可拆卸组合式导水管道框架和绿化模块卡槽,所述可拆卸组合式导水管道框架固定于施工立面上,所述可拆卸组合式导水管道框架上设有多个与其连通的绿化模块卡槽,所述绿化模块卡槽内设有绿植系统,所述可拆卸组合式导水管道框架的上端和底端分别连接雨水收集净化系统和蓄水净化系统,所述雨水收集净化系统的出水口处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外部电子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雨水收集净化系统所收集的雨水通过导水浇灌系统输送至绿植系统中,多余的雨水流至蓄水净化系统中。
[0007]所述雨水收集净化系统包括雨水收集槽和净化装置I,所述净化装置I设置于雨水收集槽内,所述雨水收集槽的下端设有至少一个与可拆卸组合式导水管道框架连接的出水口。所述净化装置I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层无纺布层、I型活性炭、沸石或石子、II型活性炭及下层无纺布层。所述雨水收集槽和绿化模块卡槽的上端口均为敞开式、并上端口的面积大于下端口面积。
[0008]所述绿化模块卡槽的下端设有卡槽进出水口,所述卡槽进出水口通过三通或四通管件与可拆卸组合式导水管道框架连通,所述三通或四通管件内容置有浮子和倒L型挡片,所述浮子位于倒L型挡片的上方,所述倒L型挡片具有打开或封住卡槽进出水口的位移量,所述倒L型挡片的水平面上设有便于雨水通过的通孔。
[0009]所述蓄水净化系统包括蓄水池与设置于蓄水池内的净化装置II和输送泵,其中蓄水池的上端设有蓄水池进水口,侧面设有蓄水池出水口,所述蓄水池进水口与可拆卸组合式导水管道框架连接,所述蓄水池出水口通过输水管道与可拆卸组合式导水管道框架连接,所述输水管道与可拆卸组合式导水管道框架的连接处设有单向阀,所述输送泵设置于蓄水池出水口处。
[0010]所述所述净化装置II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层无纺布层、I型活性炭、沸石或石子、II型活性炭及下层无纺布层。
[0011]所述单向阀包括L型挡片和弹簧,其中弹簧的一端与输水管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L型挡片的水平端连接,所述L型挡片的竖直面在弹簧的收缩力下封住输水管道的出水□。
[0012]可拆卸组合式导水管道框架与蓄水池进水口连接端设有供水分配控制阀,所述供水分配控制阀与外部电子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可拆卸组合式导水管道框架由多个导水管道通过三通或四通管件连接而成。
[0013]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0014]1.本发明不需要隔板或支架,使用固定卡槽装置,将绿植容器苗置于卡槽内部,解决了模块或绿植基质下沉的问题;
[0015]2.本发明采用绿化模块卡槽通过三通或四通管件与主体管道相连接,可根据需要零活拆解;
[0016]3.本发明所使用的绿植为预培植容器苗,可灵活更换植物;
[0017]4.本发明采用较小规格模块,可能根据实际设计需求,满足不同尺寸及样式立体绿化施工要求;
[0018]5.本发明使用PVC管道进行浇灌及雨水收集,可有效控制用水量,避免因浇水时用水量无法控制而导致水资源浪费及墙体损伤;
[0019]6.本发明设有雨水收集净化系统,可将自然水源有效利用,节约水资源。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发明在水流向下时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发明在水流向上时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发明中卡槽进出水口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发明中卡槽进出水口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发明中雨水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发明中蓄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发明中三通管件的外观示意图;
[0027]图8为本发明中四通管件的外观示意图;
[0028]图9为本发明的后视进出水管线布置图;
[0029]图10为本发明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11为本发明U型卡揽与膨胀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0031]其中:1为上层无纺布层,2为I型活性炭,3为沸石或石子,4为II型活性炭,5为下层无纺布层,6为电磁阀,7为三通或四通管件,8为浮子,9为倒L型挡片,10为导水管道,11为外部电子控制装置,12为L型挡片,13为弹簧,14为输送泵,15为蓄水池,16为雨水收集槽,17为绿化模块卡槽,18为卡槽进出水口,19为U型卡揽,20为膨胀螺栓,701为三通管,702为四通管,M为水流方向,A为地上部分,B为地表,C为地下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3]如图1-10所示,本发明包括雨水收集净化系统、导水浇灌系统、绿植系统、外部电子控制系统11及蓄水净化系统,其中导水浇灌系统包括可拆卸组合式导水管道框架和绿化模块卡槽17,所述可拆卸组合式导水管道框架固定于施工立面上,所述可拆卸组合式导水管道框架上设有多个与其连通的绿化模块卡槽17,所述绿化模块卡槽17内设有绿植系统。所述可拆卸组合式导水管道框架的上端和底端分别连接雨水收集净化系统和蓄水净化系统,所述雨水收集净化系统的出水口处设有电磁阀6,所述电磁阀6与外部电子控制系统11电连接,所述雨水收集净化系统所收集的雨水通过导水浇灌系统输送至绿植系统中,多余的雨水流至蓄水净化系统中。
[0034]所述雨水收集净化系统包括雨水收集槽16和净化装置I,所述净化装置I设置于雨水收集槽16内,所述雨水收集槽16的下端设有至少一个与可拆卸组合式导水管道框架连接的出水口。所述净化装置I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层无纺布层1、I型活性炭2、沸石或石子3、II型活性炭4及下层无纺布层5。上层无纺布I采用高密度无纺布,上层无纺布I的尺寸根据雨水收集槽16上口面积大小而定,其作用是初级过滤雨水及其他水源水中杂质型活性炭2为粉状活性炭(购置于巩义市鑫灏源水处理材料有限公司);下层无纺布5上面为II型活性炭4,为椰壳活性炭(购置于巩义市明皓净水材料厂)。活性炭在水处理中的作用是去除余氯、除藻、吸氧、催化载体、降低水中有机物及消除致突变物质;I型活性炭2与II型活性炭4中间为沸石或石子3,沸石采用活化沸石滤料(购置于北京开碧源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其作用为去除氨氮;下层无纺布5采用常规密度无纺布,下层无纺布5的尺寸根据雨水收集槽16下口面积大小而定,其作用是过滤雨水及其他水源水中杂质,同时阻挡活性炭杂质通过,避免对导水管道10造成堵塞。雨水通过该净化装置I,可有效吸附雨水中的有害元素,使用于浇灌的水资源质量得到保证,以不影响绿植生活为前提,进一步保证绿植的成活率。
[0035]对于雨水收集槽16无明显限制,材质选择PVC/PE轻质材料,外形以倒直角梯形台体为主,设计中,直角面与墙体接合,保证景观美化效果。雨水收集槽16的下端设有出水口,在大小上,根据实际工程设计需要尺寸上有变化。该主体外形设计在景观设计上可达到美化效果的同时,可有效增大雨水收集面积,增加雨水收集量。雨水收集槽16用于雨季收集雨水、非雨季可直接将浇灌用水注入其中。所述电磁阀6的作用是控制水份的流入与停止浇灌时的水份蒸发量(电磁阀6购置于宁波开灵气动元件制造有限公司,型号为2W160-10等2W系列电控水阀)。
[0036]所述雨水收集槽16和绿化模块卡槽17的上端口均为敞开式、并上端口的面积大于下端口面积。所述绿化模块卡槽17的下端设有卡槽进出水口 18,所述卡槽进出水口 18处设有过滤系统。所述卡槽进出水口 18通过三通或四通管件7与可拆卸组合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