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进平原区退耕还湿田块地中沼泽植物恢复的方法_2

文档序号:8288525阅读:来源:国知局
docuraica、沼笞草 Carex limosa、芦_ Phragmites australis 和香蒲 Typhaorientalis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0033]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多年生沼泽湿地沼生植物的根茎或带有根茎的植物体为组合物的时候各成分间为任意比。
[0034]【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四中相邻“塔头”笞草沼泽中的带根莖的笞草植物体为鼓囊笞草Carex schmidti1、乌拉笞草Carexmeyeriana和灰脉笞草Carex appendiculata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0035]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相邻“塔头”苔草沼泽中的带根茎的苔草植物体为组合物的时候各成分间为任意比。
[0036]采用以下实施例验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37]选择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淡水沼泽区,退耕还湿田块地作为试验对象。三江平原沼泽是我国集中连片分布的面积最大的沼泽集中分布区之一;也是50多年来,受人为开垦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目前,三江平原多处湿地已经列入国家退耕还湿试点。三江平原湿地植物还具有随水文地貌敏感性的特点。
[0038]实施例一:
[0039]本实施例田块地恢复湿地前,被垦殖3-5年,水文地貌格局改变明显。
[0040]本实施例一种促进平原区“退耕还湿”田块地中沼泽植物恢复的方法,具体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
[0041]一、将待恢复田块土壤和该区域内相邻自然湿地土壤进行采样,并对采样土壤进行湿地植物种子库萌发实验,待恢复田块土壤中湿地植物物种数占自然湿地土壤种子库物种数70%以上,且待恢复田块土壤中种子库密度为自然湿地种子库密度60%以上,种子库密度单位为粒/m2,则该田块土壤为轻度退化,其他情况的田块土壤为重度退化;该待恢复田块土壤为轻度退化;
[0042]二、在待恢复田块土地挖掘2个浅水泡,浅水泡的深度为1.5m,采用机械工具在裸露地面开平行田块沟,起平行垄,垄沟相邻,构建垄沟微起伏组合地貌,其中,沟深25cm,沟宽50cm,垄高15cm,垄宽60cm,垄沟间距为4m ;
[0043]三、将待恢复田块中田块沟与浅水泡之间连通,控制沟的春季淹水深为15cm、夏季淹水深为30cm,垄不淹水;
[0044]四、将步骤一中轻度退化田块,依靠田块土壤中残留的植物种子库和根茎繁殖体进行沼泽植物的自然恢复。
[0045]该田块地恢复当年,淹水区沼泽植物多样性,明显增加。3年后,未淹水垄区,小叶章、沼柳、柳叶绣线菊等草甸植物覆盖度达到65%,;淹水区,毛苔草、鼓囊苔草、沼苔草繁殖迅速,沼泽植物达5种以上,恢复效果明显。
[0046]实施例二:
[0047]本实施例田块地恢复湿地前,被垦殖6-10年,水文地貌格局改变明显。
[0048]本实施例一种促进平原区“退耕还湿”田块地中沼泽植物恢复的方法,具体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
[0049]一、将待恢复田块土壤和该区域内相邻自然湿地土壤进行采样,并对采样土壤进行湿地植物种子库萌发实验,待恢复田块土壤中湿地植物物种数占自然湿地土壤种子库物种数70%以上,且待恢复田块土壤中种子库密度为自然湿地种子库密度60%以上,种子库密度单位为粒/m2,则该田块土壤为轻度退化,其他情况的田块土壤为重度退化;该待恢复田块土壤为重度退化;
[0050]二、在待恢复田块土地挖掘3个浅水泡,浅水泡的深度为1.5m,采用机械工具在裸露地面开平行田块沟,起平行垄,垄沟相邻,构建垄沟微起伏组合地貌,其中,沟深30cm,沟宽80cm,垄高35cm,垄宽100cm,垄沟间距为3m ;[0051 ] 三、将待恢复田块中田块沟与浅水泡之间连通,控制沟的春季淹水深为20cm、夏季淹水深为35cm,垄不淹水;
[0052]四、步骤一中重度退化田块:垄区采用湿地植物种子库和根繁殖体恢复,将该区域内相邻的小叶章沼泽化草甸中的自然土壤平铺到田块垄上,平铺厚度为2cm?4cm,平铺采用分散式平铺,间隔长度为5m,平铺的长度为lm,在相邻垄,采用间隔平铺;浅水泡和田块沟内采用该区域相邻毛苔草、漂筏苔草和芦苇沼泽,散播在田块沟和浅水池中,植株密度的为该物种在自然湿地中密度的50% ;浅水泡和田块沟边缘,采用该区域内相邻“塔头”苔草沼泽中的带根茎的乌拉苔草植物体,移栽在水陆过度带的土壤中,植株密度的为该物种在自然湿地中密度的30%,完成一种促进平原区“退耕还湿”田块地中沼泽植物恢复的方法。
[0053]5年后,未淹水垄区,草甸植物小叶章覆盖度达到60%;淹水区,毛苔草、漂筏苔草、芦苇、香蒲等广泛分布;淹水波动带,乌拉苔草成活率高,形成显著的簇生型湿地植物体;沼泽植物达6种以上,恢复效果明显。
[0054]由以上实施例验证在平原区退耕还湿田块上,采用本发明技术,能够有效的丰富湿地生境类型,提高沼泽植物的多样性恢复。
【主权项】
1.一种促进平原区“退耕还湿”田块地中沼泽植物恢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 一、将待恢复田块土壤和该区域内相邻自然湿地土壤进行采样,并对采样土壤进行湿地植物种子库萌发实验,待恢复田块土壤中湿地植物物种数占自然湿地土壤种子库物种数70%以上,且待恢复田块土壤中种子库密度为自然湿地种子库密度60%以上,种子库密度单位为粒/m2,则该田块土壤为轻度退化,其他情况的田块土壤为重度退化; 二、在待恢复田块土地挖掘1-3个浅水泡,浅水泡的深度为1.0m?1.5m,采用机械工具在裸露地面开平行田块沟,起平行垄,垄沟相邻,构建垄沟微起伏组合地貌,其中,沟深25cm_30cm,沟宽 50cm-80cm,垄高 15cm_35cm,垄宽 50cm-100cm,垄沟间距为 2m ?4m ; 三、将待恢复田块中田块沟与浅水泡之间连通,控制沟的春季淹水深为5cm?20cm、夏季淹水深为20cm?35cm,垄不淹水; 四、将步骤一中轻度退化田块,进行自然恢复; 步骤一中重度退化田块:垄区采用湿地植物种子库和根繁殖体恢复,将该区域内相邻的沼泽化草甸中的自然土壤平铺到田块垄上,平铺厚度为2cm?4cm,在相邻垄,采用间隔平铺;浅水泡和田块沟内采用该区域相邻沼泽地多年生沼泽湿地沼生植物的根茎或带有根茎的植物体,散播在田块沟和浅水池中,植株密度的为该物种在自然湿地中密度的30?50%;浅水泡和田块沟边缘,采用该区域内相邻“塔头”苔草沼泽中的带根茎的苔草植物体,移栽在水陆过度带的土壤中,植株密度的为该物种在自然湿地中密度的30?50%,完成一种促进平原区“退耕还湿”田块地中沼泽植物恢复的方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促进平原区“退耕还湿”田块地中沼泽植物恢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深28cm,沟宽60cm,垄高34cm,垄宽65cm,垄沟间距为3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促进平原区“退耕还湿”田块地中沼泽植物恢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平铺采用分散式平铺,间隔长度为5m?10m,平铺的长度为Im?3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促进平原区“退耕还湿”田块地中沼泽植物恢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水源为春季冰雪融水和田块农田沟渠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促进平原区“退耕还湿”田块地中沼泽植物恢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浅水泡和田块沟内采用该区域相邻沼泽地多年生沼泽湿地沼生植物的根茎或带有根茎的植物体,散播在田块沟和浅水池中,植株密度的为该物种在自然湿地中密度的4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促进平原区“退耕还湿”田块地中沼泽植物恢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相邻的沼泽化草甸为小叶章沼泽化草甸或沼柳-柳叶绣线菊沼泽化草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促进平原区“退耕还湿”田块地中沼泽植物恢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多年生沼泽湿地沼生植物的根茎或带有根茎的植物体为毛苔草、漂筏苔草、沼苔草、芦苇和香蒲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促进平原区“退耕还湿”田块地中沼泽植物恢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相邻“塔头”苔草沼泽中的带根茎的苔草植物体为鼓囊苔草、乌拉苔草和灰脉笞草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专利摘要】一种促进平原区“退耕还湿”田块地中沼泽植物恢复的方法,本发明涉及促进田块地中沼泽植物恢复的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现有的平原区湿地边缘由沼泽垦殖而来的耕地,进行退耕还湿的恢复过程中,植物多样性恢复效果差的问题。方法:一、对退耕还湿地田块地土壤进行湿地植物种子库萌发实验;二、田块地微地貌构建;三、田块地微水文调节;四、植被恢复。本发明只需改善小空间尺度内的微水文地貌,工程量小,人为干扰不大,容易实施;利用本地植物种子库和植物体,避免了外来物种的入侵,提高了植物的快速恢复能力。本发明用于促进平原区“退耕还湿”田块地中沼泽植物多样性恢复。
【IPC分类】A01G1-00
【公开号】CN104604475
【申请号】CN201410828630
【发明人】武海涛, 马红媛, 吕宪国, 姜明, 佟守正, 刘波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公开日】2015年5月13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