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节竹埋鞭两段式育苗方法

文档序号:8324976阅读:1048来源:国知局
中华大节竹埋鞭两段式育苗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植物无性繁植技术领域,涉及中华大节竹埋鞭两段式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中华大节竹(Indosasa sinica C.D.Chu et C.S.Chao)为禾本科竹亚科大节竹属一种优良绿化观赏和笑材两用竹种。竿高达1m,,直径6?9 cm,每节三分枝,枝叶繁茂,叶形大,节间节环隆起,形状奇特,姿态甚为美观。分布甚广,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海拔200?1400 m均有分布,石山脚、乔木林下、房前屋后均生长良好,单株重量6?11 kg,分枝高,枝条细小,采伐强度低,产材量大。竿可供小型建筑、棚架和造纸之用;笋味苦,漂水后笋味鲜美。
[0003]中华大节竹很少开花,不易结实,所以基本不用种子育苗,而是采用无性繁殖的方法繁育小苗,主要用移蔸种植和组织培养方法,其中组织培养方法技术还不成熟,并且受到小苗室外抗逆性弱等限制,在生产上还不能推广应用。关于中华大节竹无性繁殖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发明的中华大节竹埋鞭两段式育苗方法,先用长鞭段在苗床上埋鞭育苗,长鞭段保证了充足的营养提供给鞭段生根和萌芽,可提高埋鞭成活率,再取成活的鞭段截成小段种植在无纺布网袋里,提高了繁殖系数;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对竹鞭切口进行处理和配制埋鞭苗床基质,既可起到杀菌的作用,又可以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埋鞭成活率和竹苗生长质量;培育的是无纺布网袋轻基质苗,运输方便,造林时不用剥杯,可提高造林速度和造林成活率,造林后竹苗恢复快,生长快,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竹子传统无性繁殖技术的不足,旨在提供一种中华大节竹埋鞭两段式育苗方法。
[000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将中华大节母竹种植在圃地,通过采鞭埋鞭和分苗移植两个阶段育苗,育苗使用轻型基质和无纺布网袋育苗等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控制竹鞭的质量,提高中华大节竹的繁殖率和埋鞭成活率。
[0006]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中华大节竹埋鞭两段式育苗方法,包括母竹种植、母竹管理、鞭段采集与处理、埋鞭和管理、分苗移植工序,其特征在于:利用生长健壮的中华大节竹分蔸种植作为母竹,然后采集地下鞭段进行埋鞭,最后将生长有根系和萌芽枝的鞭段分成小段移植到无纺布网袋里,获得中华大节竹轻基质容器无性苗,其繁育步骤如下:
(1)母竹种植:在2?3月选择中华大节竹挖蔸种植到圃地作采鞭母竹;
(2)母竹管理:每年除草、松土、垦复和施肥I?2次;
(3)竹鞭采集与处理:采集适当年龄的竹鞭,截成鞭段,用药剂消毒处理;
(4)埋鞭:将处理好的鞭段速蘸生根促进剂后,埋植于整理好的苗床上; (5)埋鞭后管理:覆盖塑料薄膜,每隔4?5天追施一次叶面肥;
(6)分苗移植:把成活的鞭段挖出来,截成小段,种植到无纺布网袋里,培育I年得到中华大节竹苗。
[0007]以上所述的母竹种植的方法是将采穗圃地带垦,沿垦带按行距2?2.5 m,株距I?1.5 m挖种植穴,种植穴规格为长50?60 cm、宽40?50 cm、深30?40 cm ;选择I?2年生的中华大节竹带鞭挖葡,保留来鞭20?25 cm、去鞭20?25 cm,种植到种植穴里,种植时把来鞭和去鞭沿等高线放置。
[0008]以上所述的母竹管理的方法是种植当年和翌年分别于6?7月沿等高线在距离中华大节母竹40?80 cm、100?150 cm处开20?30cm深的沟施复合肥0.5?I kg/株,从第3年开始,每年采集竹鞭后,在采集点周围深翻土壤20?30 cm深,施复合肥0.5?Ikg/ 株。
[0009]以上所述的竹鞭采集的方法是母竹种植第3年开始采集竹鞭,于2月下旬?3月下旬采集I?2年生、竹鞭箨刚开始腐烂和脱落、竹鞭径粗> 1.0 cm和鞭芽饱满的竹鞭。
[0010]以上所述的消毒处理的方法是剥除竹箨,修剪竹鞭根系,保留根系长2?4cm,用清水把竹鞭冲洗干净,把竹鞭截成30?38 cm长的鞭段,在1000亿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3000倍溶液+ 20 %井R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倍溶液的混合溶液中浸泡5?10分钟。
[0011]以上所述的埋鞭的方法是在苗床上按10?15 cm的行距开平行的浅沟,沟深0.5?1.0 cm,把鞭段平放在沟里,覆土厚度0.5?1.0 cm,鞭段两端留出2?3 cm不覆土 ;苗床基质的重量配比是沙壤表土 9?10份、稻草粉粒2?4份、椰糠2?4份、2亿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粉剂0.03?0.05份。
[0012]以上所述的埋鞭后管理的方法是覆盖塑料薄膜,当鞭芽长> 3 cm时,每隔4?5天喷施一次叶面肥,叶面肥的质量浓度为:0.2 %的蔗糖溶液+质量浓度0.1 %的硫酸亚铁溶液,或者质量浓度为:0.2 %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质量浓度0.1 %的尿素溶液,两者轮流喷施。
[0013]以上所述的分苗移植的方法是在10?11月把成活的鞭段截成长10?15 cm的小段,保证每小段上有2?3枝萌芽枝,有根2条以上;把小段种植到无纺布网袋里的种植基质中,并洒透水。
[0014]以上所述的无纺布网袋的宽20?30 cm,高20?30 cm,袋口上设有对称的两个提手。
[0015]以上所述的种植基质的重量配比是:椰糠6?8份,稻草粉粒2?4份,腐熟农家肥0.03?0.05份。
[0016]本发明相对于现有的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中华大节竹埋鞭两段式育苗方法,种植母竹时来鞭和去鞭沿等高线放置,种植后沿等高线施肥,以后每年采集竹鞭后,在采集点周围深翻土壤施肥,这些措施均能诿导竹鞭以人为要求的方向生长,竹鞭基本生长在土壤20?30 Cm深处,便于采集竹鞭;种植前全垦圃地,采鞭后深翻土壤,再结合施肥能够促进竹鞭的伸长生长和粗生长,单位长度鞭段数增多,提高了竹鞭质量,从而提高埋鞭成活率;
2、本发明的中华大节竹埋鞭两段式育苗方法,先用30?38cm的长鞭段在苗床上埋鞭育苗,长鞭段长30?38 cm节约种鞭,并保证了充足的营养提供给鞭段生根和萌芽,可提高埋鞭成活率,再取成活的鞭段截成小段种植在无纺布网袋里,提高了繁殖系数;
3、本发明剥除竹箨鞭芽更容易伸长,且避免竹箨最后在苗床上腐烂、发霉,影响埋鞭成活率;修剪竹鞭根系,可促进在原来的根系上长出新根,提高成活率。
[0017]4、本发明的行距小,可提高苗床利用率;埋沟浅,不易积水;覆土薄,鞭芽更容易出土 ;鞭段两端留出2?3 cm不覆土,切口露在土壤外,不被水浸,不易发霉或腐烂。
[0018]5、本发明的中华大节竹埋鞭两段式育苗方法,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对竹鞭切口进行处理和配制埋鞭苗床基质,既可起到杀菌的作用,又可以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埋鞭成活率和竹苗生长质量;种植基质为轻型基质,结构性好,重量轻,培育的竹苗健壮、生长迅速,同时还能降低运输费用、方便上山造林;利用具备提手的无纺布网袋育苗,方便搬运,造林时不用剥杯,可提高造林速度和造林成活率,造林后竹苗恢复快,生长快,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0019]具体实施例:
通过下面给出的具体实施例,可以进一步清楚地了解本发明,但它们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0020]实施例1
将采穗圃地带垦,沿垦带按行距2 !11,株距1.5 m挖种植穴,种植穴规格为长50 cm、宽50 cm、深40 cm。2月选择2年生的中华大节竹带鞭挖蔸,保留来鞭20 cm、去鞭20 cm,种植到种植穴里,种植时把来鞭和去鞭沿等高线放置。种植当年和翌年分别于6月沿等高线在距离中华大节母竹40 cm、100 cm处开20 cm深的沟施复合肥0.5 kg/株。母竹种植第3年开始采集竹鞭,于2月下旬采集2年生、竹鞭箨刚开始腐烂和脱落、竹鞭径粗> 1.0 cm和鞭芽饱满的竹鞭。采集竹鞭后,在采集点周围深翻土壤25 cm深,施复合肥I kg/株。把采来的竹鞭剥除竹箨,修剪竹鞭根系,保留根系长2 cm,用清水把竹鞭冲洗干净,把竹鞭截成38 cm长的鞭段,在1000亿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3000倍溶液+ 20 %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倍溶液的混合溶液中浸泡10分钟后,捞出滴干水,速蘸生根促进剂。在苗床上按15cm的行距开平行的浅沟,沟深1.0cm,把处理好的鞭段平放在沟里,覆土厚度1.0cm,鞭段两端留出3cm不覆土 ;苗床基质的重量配比是沙壤表土 9份、稻草粉粒2份、椰糠2份、2亿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粉剂0.03份。覆盖塑料薄膜,当鞭芽长> 3cm时,每隔4天喷施一次叶面肥,叶面肥的质量浓度为:0.2 %的蔗糖溶液+质量浓度0.1 %的硫酸亚铁溶液,或者质量浓度为:0.2 %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质量浓度0.1 %的尿素溶液,两者轮流喷施。在10月把成活的鞭段挖出来,截成长15 cm的小段,保证每小段上有3枝萌芽枝,有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