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理淡水网箱养鱼区富营养化的方法_2

文档序号:8345400阅读:来源:国知局
易学,适应性强,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0031] 图1 :本发明淡水网箱养鱼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2] 图2 :本发明淡水网箱养鱼区纵切面的结构示意图
[0033] 1.沉水性水生植物2.为漂浮性水生植物3.网箱4.外围网箱区5.养鱼网箱区【具体实施方式】
[0034] 本发明通过研究发现,将漂浮性水生植物及沉水性水生植物与网箱养鱼相结合, 进行混养,可以有效地修复淡水网箱养鱼区的富营养化。因此,本发明的发明人提出了一种 利用漂浮性水生植物和沉水性水生植物结合治理淡水网箱养鱼区富营养化的方法。有效地 解决了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生态环境问题,具有突出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0035] 下面结合附图更完整的描述本发明,请参阅图1-2。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 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 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 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 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 "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 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 可实施的范畴。
[0036] 本发明提供的优选实施例,仅用来举例说明本发明,而不对本发明的范围作任何 限制,任何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员可以轻易实现的修改和变化均包括在本发明及所附权利要 求的范围内。
[0037] 实施例
[0038] 如图1-2所示,图中1为沉水性水生植物,2为漂浮性水生植物,3为单个的网箱,4 为外围网箱区,5为养鱼网箱区。养鱼网箱区由若干网箱组成,养鱼网箱区中的网箱可为实 际生产中使用的养鱼网箱,呈长方体型,其长、宽均不受限制,深度大于lm,优选为2~4m; 养鱼网箱区至少由十个网箱组成;在养鱼网箱区四周搭建外围网,形成围绕在养鱼网箱区 四周并且底部封闭的外围网箱区,外围网箱宽度大于0. 5m,优选1~1. 5m;深度彡lm,优选 1 ~2m〇
[0039] 使用漂浮性水生植物水浮莲和沉水性植物金鱼藻,在湖北宜昌英武渔业网箱养鱼 基地,于2013年8~10月进行了富营养化环境修复试验,网箱养鱼区水温20~36°C。网 箱规格为5X4X2. 5m,外围网箱宽lm,深2.0m。初始投放的水浮莲为1.67kg/m2,金鱼藻 L45kg/m2。
[0040] 以一个网箱区(十个养鱼网箱组成)为例其结果为:
[0041] 1)网箱区水浮莲初始放养量为334. 68kg,经测算向水中输入的氮、磷量分别为 392. 59g和83. 67g(氮、磷量的计算可参考文献"大藻对网箱养殖长吻鮑生长及氮磷排放 的影响",李猛、马旭洲、王武,大连海洋大学学报,第27卷第5期)。当水浮莲的密度大于 5. 3kg/m2后采收,使采收后的漂浮性水生植物密度小于等于2.lkg/m2。试验期间共有3次收 害I],经测算从水中共收获水浮莲1580. 84kg,经测算从水体移除的氮、磷量分别为3262. 89g 和 830. 92g。
[0042] 2)金鱼藻初始放养为101. 52kg,经测算向水中输入的氮、磷量分别为113. 22g和 15. 88g。当金鱼藻的密度大于4. 8kg/m2后采收,使采收后的沉水性水生植物密度小于等于 1.8kg/m2。试验期间共有3次收割,经测算从水中共收获金鱼藻560. 13kg,经测算从水体移 除的氮、磷量分别为1020. 78g和114. 27g。
[0043] 表1水浮莲和金鱼藻控制淡水网箱养鱼区富营养化的效果
【主权项】
1. 一种治理淡水网箱养鱼区富营养化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 通过若干网箱组成位于中心的养鱼网箱区,在养鱼网箱区四周搭建形成围绕在养鱼 网箱区四周并且底部封闭的外围网箱区,将沉水性水生植物投放于外围网箱区中,初始投 放的沉水性水生植物密度不大于I. 8kg/m2,将漂浮性水生植物投放于养鱼网箱区中的网箱 内,初始投放的漂浮性水生植物的密度不大于2. lkg/m2 ; 2) 当所述沉水性水生植物的密度达到4. 8kg/m2以上后采收,使采收后的沉水性水生植 物密度小于等于I. 8kg/m2,当所述漂浮性水生植物的密度达到5. 3kg/m2以上后采收,使采 收后的漂浮性水生植物密度小于等于2. lkg/m2。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性水生植物为水浮莲,所述沉水性 水生植物为金鱼藻。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投放的漂浮性水生植物和沉水性 水生植物的密度最少为0. lkg/m2。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箱呈长方体型,网箱的深度大于等于 Im0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组成所述养鱼网箱区的网箱数目不少于十 个。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网箱区的深度大于等于lm,宽度大 于等于0· 5m。
7. -种淡水网箱养鱼系统,包括由若干网箱组成的养鱼网箱区,以及在所述养鱼网箱 区四周搭建形成的围绕在养鱼网箱区四周并且底部封闭的外围网箱区;所述外围网箱区中 设有沉水性水生植物,所述养鱼网箱区中的网箱内设有漂浮性水生植物;所述沉水性水生 植物的密度范围为0. 1~4. 8kg/m2,所述漂浮性水生植物的密度范围为0. 1~5. 3kg/m2。。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淡水网箱养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水性水生植物的密度 小于等于I. 8kg/m2,所述漂浮性水生植物的密度小于等于2. lkg/m2\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淡水网箱养鱼系统,其特征在于,养鱼网箱区的网箱中投放有 鱼苗,鱼苗的种类为适宜在水体的中下层生活的淡水鱼。
10. -种漂浮性水生植物和沉水性水生植物联合修复淡水网箱养鱼区水体富营养化的 用途。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及环境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理淡水网箱养鱼区富营养化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沉水性水生植物投放于外围网箱区中,初始投放密度不大于1.8kg/m2,将漂浮性水生植物投放于养鱼网箱区中,初始投放密度不大于2.1kg/m2;2)当沉水性水生植物的密度大于4.8kg/m2后采收,使采收后的沉水性水生植物密度≤1.8kg/m2,当所述漂浮性水生植物的密度大于5.3kg/m2后采收,使采收后的漂浮性水生植物密度≤2.1kg/m2。本发明将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的栽培与网箱养鱼相结合,很显著地缓解了淡水网箱养鱼区富营养化问题,具有突出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IPC分类】A01K61-00, A01K63-04, A01G31-00
【公开号】CN104663389
【申请号】CN201310638166
【发明人】马旭洲, 王奇杰, 李猛
【申请人】上海海洋大学, 宜昌英武长江生态渔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3日
【申请日】2013年12月2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