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竿用竿梢及具有该竿梢的钓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45601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钓竿用竿梢及具有该竿梢的钓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用于钓竿顶端的竿梢及具有该竿梢的钓竿。
【背景技术】
[0002]通常钓竿通过卷绕将强化纤维向特定方向聚拢并在其上含浸了合成树脂的即所谓的聚酯胶片而构成。为了实现轻量化这样的钓竿由管状体构成,对于竿梢,为了易于挠曲且鱼咬钩时即使大幅度挠曲也不破损,有时还可使用构成为实心状的竿梢。
[0003]例如,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公开的那样,通常构成为实心状的竿梢由在从基端到顶端为止连续的强化纤维(碳纤维、玻璃纤维等)中含浸了合成树脂即所谓的纤维强化树脂材料而形成,它们主要通过挤拉成形法制造。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0004]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昭54-8037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2481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5]由于上述公知的竿梢为从基端到顶端为止强化纤维取向的状态(连续纤维实心体),所以根据所选择的强化纤维的物质来决定延伸度。例如,在上述的碳纤维、玻璃纤维中,其延伸度相对于全长为1.5?2.7%左右,作为纤维自身基本上不延伸。因此,强化纤维的延伸度成为限制因素,从弯曲作用时的刚性高、柔软性这样的观点来看存在限度。即,为了竿梢能够感知.辨认微妙的鱼的上钩,优选尽可能柔软且强度(特别是卷入强度)高的竿梢,在上述的纤维强化树脂制的实心竿梢中,有时期望有根据对象鱼、垂钓方式等而更为柔软的竿梢。此时,认为只要通过连续纤维实心体而柔软地构成,则可将外径做细,但当为了柔软而做得过细时,加工、组装作业等变得困难。
[0006]本发明着眼于上述问题而进行,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柔软且难以破损的竿梢及具有该竿梢的钓竿。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为纤维强化树脂制的构成的钓竿用竿梢,其特征在于,所述竿梢为将平均纤维直径3 μ m?15 μ m、平均纤维长度0.5mm?10_的短纤维以3?50wt%的含量分散于基体树脂材料而形成。
[0008]由于上述构成的钓竿用竿梢由将短纤维(平均纤维直径3 μ m?15 μ m、平均纤维长度0.5_?1mm的短纤维)分散于基体树脂材料的纤维强化树脂材料而形成,所以当与从基端到顶端为止强化纤维取向的连续纤维实心体进行对比时,变得柔软且易于挠曲,在易于感知微妙的鱼的上钩的同时变得易于辨认。此时,由于基体树脂材料中短纤维成为分散的状态,所以到破损(破裂)为止的位移量变大,由于即使使外径在某种程度上变粗,也可得到这样的作用效果,所以在易于加工的同时,在接合式钓竿中组装作业也可容易地进行。
[0009]根据本发明,可提供柔软且难以破损等的竿梢及具有该竿梢的钓竿。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的整体图。
图2为表示图1所示的钓竿竿梢的结构的侧面图。
图3为表示竿梢所含有的强化纤维(短纤维)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沿着图2的A-A线(该位置是任意的)的横截面图。
图5为说明制造竿梢的方法的图,为表示模具的一个例子的图。
符号说明 I钓竿
12竿梢竿杆(竿梢)
12A锥部 20基体树脂 22短纤维 30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以下,关于本发明所涉及的钓竿的一个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具体说明。图1为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钓竿的一个例子的整体图。本实施方式的钓竿I为带外部导件的插接式钓竿,呈第I节竿杆10、多个中间竿杆(2根中间竿杆)11a,Ilb和竿梢12以抽出式接合的结构。
[0012]如公知的那样,所述第I节竿杆10及中间竿杆11a,Ilb由将环氧树脂、聚酯树脂等的合成树脂通过碳纤维等强化纤维进行强化的纤维强化树脂制的管状体而构成。且,如图所示的钓竿I为将卷线器座50设置于第I节竿杆10的同时,将对从安装于卷线器座50的卷线器51释放的钓线进行导向的外部导件55及顶部导件56以规定间隔进行设置(导件的一部分也可为游动式),但钓竿也可为不配设此种外部导件的结构。此外,在图中显示为抽出式的钓竿,但也可为插接式、反插接式。
[0013]图2表示图1所示的钓竿中的竿梢12。
本实施方式的竿梢12整体构成为截面圆形的实心状,而呈嵌入中间竿杆Ila的结构。如后所述,该竿梢12由将成为强化材料的短纤维分散于基体树脂的复合材料而构成,具备挠曲性优异,同时在发生位移时难以折断(难以破损)的性质。且,竿梢12作为整体也可由管状体构成。
[0014]如图所示的竿梢12全长以截面圆形构成为实心状,但作为钓竿的竿梢竿杆,也可构成为基端侧为管状体,顶端侧为实心状。即,也可构成为如下的竿梢竿杆,即顶端侧为实心状的竿梢,基端侧为空心状的竿梢保持管,并将两者一体连接,通过这样进行构成,作为钓竿可使竿梢顶端的短的区域灵敏度良好。
[0015]图3示意性地表示出竿梢12为将成为强化材料的短纤维22多数分散于基体树脂20的纤维强化树脂制的实心体,即所谓的solid体。此时,基体树脂20由热塑性树脂(例如,聚酰胺树脂、聚丙烯树脂、聚苯硫醚树脂、聚醚酰亚胺树脂)、热固化性树脂(例如,环氧树脂、酚树脂)构成。或者,也可将聚酰胺树脂作为主成分而含有其以外的热塑性树脂(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等)。
[0016]此外,基体树脂20中还可含有其以外的辅助材料(除强化材料以外的材料)。例如,也可通过混入呈色颜料等的着色剂从而使竿梢表现出色彩,或者通过使基体树脂发泡而使微泡混在来实现轻量化。或者,也可通过加入流动改质剂、带电防止剂、脱模剂、抗氧化剂等来实现射出成形时的高效化。
[0017]在所述基体树脂20中多数分散的强化纤维(短纤维22)可使用例如PAN类或者浙青类的碳纤维、玻璃纤维。关于各短纤维的大小,可使用平均纤维直径3μπι?15μπκ平均纤维长度0.5mm?1mm的短纤维。
[0018]在此,将分散于基体树脂内的短纤维22设定在上述范围的原因在于,当纤维直径小于3μπκ长度短于0.5_时,作为竿梢为了得到规定的弹性(目视灵敏度良好的弹性)需要混入大量的纤维,据此存在成形时的流动性变差,在轴向长度方向上短纤维无法均匀分散的趋势。此外,还因为当纤维直径大于15μπκ长度长于1mm时,假如成为可得到规定弹性的纤维比率,则存在成形时的流动性变差,在轴向长度方向上短纤维无法均匀分散的趋势。
[0019]此外,上述大小的短纤维相对于基体树脂的含量设定为3?50wt%。这是因为只要是上述大小的短纤维,当小于3wt%时,就无法得到充分的强度,相反地当含有多于50wt %时,S卩使为上述大小的短纤维,也存在成形时的流动性变差,在轴向长度方向上短纤维无法均匀分散的趋势。此外,即使考虑作为竿梢所要求的事项(柔软、可维持挠曲性且可维持强度),只要短纤维的含量为50wt%以下,则可充分发挥这样的效果。
[0020]且,关于分散于基体树脂内的短纤维,并不需要全部短纤维均在上述范围内,也可包含一部分不在该范围的大小的短纤维。即,多数存在的短纤维的平均值在上述的范围内即可,也可包含一部分大于上述范围的短纤维或小于上述范围的短纤维。
[0021]此外,关于上述短纤维的含量,也可在轴向长度方向上不均匀。例如,如果构成为随着向轴向长度方向的基端侧过渡,短纤维的含量连续或者阶段性地增多,则可成为顶部更柔软的、顶端侧易于挠曲的竿梢。或者,当在轴向长度方向上使短纤维的含量均匀化,且在轴向长度方向上成为相同直径时,挠曲的屈曲特性变得均匀,如图2所示,为了使顶端细径化而在表面形成锥部12A,由此可成为随着向顶侧过渡而挠曲量增大的结构。进而,如图2所示,在顶端侧短纤维的含量少的结构中,通过在表面形成锥部12A,还可成为更易挠曲顶端区域的敏锐的结构。此时,作为沿着轴向长度方向来改变短纤维含量的方法,例如,只要使用二色成形机来注入纤维含量不同的纤维强化树脂材料即可。
[0022]如图2所示,关于所述锥部,可在竿梢整体形成锥部,也可在竿梢的顶端实施锥形加工。即,竿梢本身例如还可通过后述的射出成形来形成实心的圆柱状,形成后在其顶侧朝向顶端实施逐渐细径化的锥形加工。据此,在使挠曲性提高的基础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