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斗米虫培育方法_2

文档序号:9356409阅读:来源:国知局
就会在无花果上得以生长,然后天牛幼虫进入云实树,汲取云实树的树汁,生长得到斗米虫。
[0059](2)本发明提供的斗米虫培育方法,在云实树之间种植桑叶树,自动引诱自然界存在的天牛在桑叶树上停留,并产卵,进而得到天牛幼虫,天牛幼虫借助大自然不断自动繁衍,形成生物链,整个过程中基本不用人工操作,只要按时进行采摘即可,得到的斗米虫身体饱满、透白、身长约6-8公分,与原生野生斗米虫一样,按品质分类为上等斗米虫。
[0060](3)本发明还限定了无花果的种植密度,以既可满足天牛生长的需要,同时又不会对云实树造成损害。
[0061](4)本发明还限定了云实树之间的距离,每棵云实树在生长过程中均保持阳光照射,并在云实树之间避免菅和苎麻类植物的生长,,以使云实树生长的更旺盛,从而为斗米虫提供更丰富的营养,得到的斗米虫品质更高。
[0062](5)本发明还限定了斗米虫的采摘时间以及采摘时段,以便于采摘,节约人工成本,且采摘得到的斗米虫品质高。
[0063](6)本发明还限定了再斗米虫在生长过程中预防天敌蚂蚁类,以得到更多量以及质量更优的斗米虫。
【具体实施方式】
[0064]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获得的常规产品。
[0065]实施例1
[0066]—种斗米虫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67]云实树以间距为5m种植,云实树周围不能有高大树木,以使得每棵云实树在生长过程中保持阳光照射,云实树之间避免菅和苎麻类植物的生长;
[0068]海拔在100米以下,每亩云实树均等种植4棵无花果;
[0069]人工引入天牛幼虫;
[0070]斗米虫在生长过程中预防天敌蚂蚁类;
[0071]—年后于大寒至清明时段在云实树上采摘,采摘的地方为云实树虫眼位的地方,每棵云实树平均采摘7只斗米虫;
[0072]以后每年可循环采摘得到斗米虫。
[0073]得到的斗米虫身体饱满、透白、身长约6-8公分,与原生野生斗米虫一样,按品质分类为上等斗米虫。
[0074]实施例2
[0075]—种斗米虫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76]云实树以间距为7m种植,云实树周围不能有高大树木,以使得每棵云实树在生长过程中保持阳光照射,云实树之间避免菅和苎麻类植物的生长;
[0077]海拔在100米以下,每亩云实树均等种植4棵无花果;
[0078]每亩云实树种植I棵桑叶树,自动引诱自然界存在的天牛在桑叶树上停留,并产卵,进而得到天牛幼虫;
[0079]斗米虫在生长过程中预防天敌蚂蚁类;
[0080]3年后于大寒至清明时段在云实树上采摘,采摘的地方为云实树虫眼位的地方,每棵云实树平均采摘9只斗米虫;
[0081]以后每年均可循环采摘得到斗米虫。
[0082]得到的斗米虫身体饱满、透白、身长约6-8公分,与原生野生斗米虫一样,按品质分类为上等斗米虫。
[0083]实施例3
[0084]—种斗米虫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85]云实树以间距为8m种植,云实树周围不能有高大树木,以使得每棵云实树在生长过程中保持阳光照射,云实树之间避免菅和苎麻类植物的生长;
[0086]海拔在200米,每亩云实树均等种植10棵无花果;
[0087]每亩云实树种植I棵桑叶树,自动引诱自然界存在的天牛在桑叶树上停留,并产卵,进而得到天牛幼虫;
[0088]斗米虫在生长过程中预防天敌蚂蚁类;
[0089]4年后于大寒至清明时段在云实树上采摘,采摘的地方为云实树虫眼位的地方,每棵云实树平均采摘10只斗米虫;
[0090]以后每年均可循环采摘得到斗米虫。
[0091]得到的斗米虫身体饱满、透白、身长约6-8公分,与原生野生斗米虫一样,按品质分类为上等斗米虫。
[0092]实施例4
[0093]一种斗米虫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94]云实树以间距为7m种植,云实树周围不能有高大树木,以使得每棵云实树在生长过程中保持阳光照射,云实树之间避免菅和苎麻类植物的生长;
[0095]海拔在100米以下,每亩云实树均等种植3棵无花果;
[0096]每亩云实树种植I棵桑叶树,自动引诱自然界存在的天牛在桑叶树上停留,并产卵,进而得到天牛幼虫;
[0097]斗米虫在生长过程中预防天敌蚂蚁类;
[0098]2年后于大寒至清明时段在云实树上采摘,采摘的地方为云实树虫眼位的地方,每棵树平均采摘7只斗米虫;
[0099]以后每年均可循环采摘得到斗米虫。
[0100]得到的斗米虫身体饱满、透白、身长约6-8公分,与原生野生斗米虫一样,按品质分类为上等斗米虫。
[0101]实施例5
[0102]—种斗米虫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103]云实树以间距为8m种植,云实树周围不能有高大树木,以使得每棵云实树在生长过程中保持阳光照射,云实树之间避免菅和苎麻类植物的生长;
[0104]海拔在100米以下,每亩云实树均等种植3棵无花果;
[0105]每亩云实树种植I棵桑叶树,自动引诱自然界存在的天牛在桑叶树上停留,并产卵,进而得到天牛幼虫;
[0106]斗米虫在生长过程中预防天敌蚂蚁类;
[0107]3年后于大寒至清明时段在云实树上采摘,采摘的地方为云实树虫眼位的地方,每棵云实树平均采摘9只斗米虫;
[0108]以后每年均可循环采摘得到斗米虫。
[0109]得到的斗米虫身体饱满、透白、身长约6-8公分,与原生野生斗米虫一样,按品质分类为上等斗米虫。
[0110]实施例6
[0111]—种斗米虫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112]云实树以间距为6m种植,云实树周围不能有高大树木,以使得每棵云实树在生长过程中保持阳光照射,云实树之间避免菅和苎麻类植物的生长;
[0113]海拔在150米,每亩云实树均等种植15棵无花果;
[0114]每亩云实树种植2棵桑叶树,自动引诱自然界存在的天牛在桑叶树上停留,并产卵,进而得到天牛幼虫;
[0115]斗米虫在生长过程中预防天敌蚂蚁类;
[0116]4年后于大寒至清明时段在云实树上采摘,采摘的地方为云实树虫眼位的地方,每棵云实树平均采摘12只斗米虫;
[0117]以后每年均可循环采摘得到斗米虫。
[0118]得到的斗米虫身体饱满、透白、身长约6-8公分,与原生野生斗米虫一样,按品质分类为上等斗米虫。
[0119]尽管已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应意识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许多其它的更改和修改。因此,这意味着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包括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这些变化和修改。
【主权项】
1.一种斗米虫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云实树周围种植无花果; 引入天牛幼虫; 一年后在所述云实树上采摘即得所述斗米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斗米虫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云实树之间的距离为5_8m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斗米虫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海拔在100米以下,每亩云实树种植3-4棵无花果; 海拔在100米以上,每亩云实树种植10-15棵无花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斗米虫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牛幼虫通过以下方法引入: 在所述云实树之间种植桑叶树以吸引天牛,所述天牛产卵长成天牛幼虫。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斗米虫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亩云实树种植1-2棵所述桑叶树。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斗米虫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牛幼虫在所述云实树上寄生H年后即可采摘得到所述斗米虫。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斗米虫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牛幼虫在所述云实树上寄生3-5年后即可采摘得到所述斗米虫。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斗米虫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采摘的时间在大寒至清明时段。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斗米虫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棵所述云实树在生长过程中均保持阳光照射。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斗米虫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斗米虫在生长过程中预防天敌蚂蚁类,在所述云实树之间避免菅和苎麻类植物的生长。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斗米虫养殖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斗米虫培育方法。一种斗米虫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云实树周围种植无花果;引入天牛幼虫;一年后在所述云实树上采摘即得所述斗米虫。本发明提供的斗米虫培育方法,通过在云实树周围种植无花果,由于天牛幼虫喜欢吃无花果,天然云实树自身寄生的天牛幼虫或外来引入的天牛幼虫就会在无花果上得以生长,然后天牛幼虫进入云实树,汲取云实树的树汁,生长得到斗米虫。该方法使斗米虫不断自动繁衍,整个过程中基本不用人工操作,只要按时进行采摘即可,得到的斗米虫身体饱满、透白、身长约6-8公分,与原生野生斗米虫一样,按品质分类为上等斗米虫。
【IPC分类】A01G17/00, A01K67/033
【公开号】CN105075995
【申请号】CN201510624543
【发明人】叶军江
【申请人】叶军江
【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