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鲵生态循环池及其养殖大鲵的方法

文档序号:9403176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鲵生态循环池及其养殖大鲵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大鲵生态循环池及其养殖大鲵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大鲵俗称娃娃鱼(Andrias davidianus'),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鲍鲵科,是世界上现存最大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最早的两栖类出现于泥盆纪晚期,大鲵就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它既有鱼类的某些原始特征,又具有初步是英语路生的躯体结构。大鲵的皮肤裸露,仍未能解决在陆地上生活防止体内水分蒸发散失,因而为能摆脱“水”的束缚,仅能局限在近水的潮湿地区生活。因此,大鲵还不能完全离开水,产卵、体外受精、孵化均需在水中进行。
[0003]大鲵既是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也是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的重点开发品种,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大鲵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主要产于长江、黄河、珠江及汉水中上游支流的山溪河流中。大鲵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具有极高的食用药用价值。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湖南、湖北、陕西及广西都建立了大量的大鲵驯养繁殖企业。
[0004]传统大鲵养殖一般都推荐在有溪水和天然洞穴的山涧中养殖。但这种养殖条件对大鲵的开发形成阻碍。而传统人工养殖池紧紧通过循环水形成“溪流”,事实证明对大鲵的成长有害无益。大鲵和饲料在循环水中排泄的废弃物含有较多的NO2-N,当含量过高时,对亲本性腺发育产生不利影响,严重时会导致大鲵肝中毒而死亡,传统方法是勤换水,但对于生产者来说生产成本过高。
[0005]对于亚硝酸盐来说,利用固氮细菌或微生物进行处理时最高效环保的。但大鲵的生长环境基本都是无光环境,不利于固氮微生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如何利用生态方法解决水体中亚硝酸盐问题一直是一个困难。

【发明内容】

[0006]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全周期大鲵提供生态化养殖的循环池;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基于前述循环池养殖大鲵的方法。
[0007]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大鲵人工生态循环池,包括从循环顺序上依次连通的幼鲵池、成鲵池、养鱼池和净化池,所述幼鲵池和成鲵池底面设有从高往低下降的坡面,所述净化池设有水栗装置,水栗装置的出水口位于幼鲵池坡面的上端,幼鲵池坡面对应水栗装置出水口的下方设有若干横向的凹槽;所述幼鲵池、成鲵池、养鱼池和净化池形成圆环或椭圆环的循环池系统。
[0008]闭环的循环体系不同于传统四方形或梯形的人工养殖池。由于大鲵本身体表覆粘膜,容易在养殖池壁上蹭破,继而引发伤口感染,具有弧度设计的养殖池更符合大鲵的生理特点。
[0009]水栗装置持续将低处的水栗到幼鲵池顶部,随着幼鲵池和成鲵池的坡度流到养鱼池和净化池,在净化池中进一步栗水,形成良性循环。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水栗装置为消音水栗。以免对大鲵的觅食造成影响。
[0010]所述幼鲵池和成鲵池之间,成鲵池和养鱼池之间设有栅栏门。幼鲵成长到一定体重后,可直接打开栅栏门让幼鲵进入成鲵池。栅栏门上开有纵向大孔,以方便水流和排泄物进入成鲵池,但须保证幼鲵不能通过。该设计和持续流水保证了幼鲵池池内环境的清洁。
[0011]所述养鱼池和净化池之间设有隔离网。隔离网主要将鱼和净化池之间进行严密的隔离,防止养鱼池中的鱼被水栗的抽水管吸走。
[0012]所述养鱼池和净化池靠近池底面处向侧面开有排污管。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养鱼池和净化池的池底可设计成往一侧倾斜的坡面,排污管的进水口位于坡面的下端面。
[0013]一种利用前述生态循环池养殖大鲵的方法,在幼鲵池中养殖幼鲵,在成鲵池中养殖成鲵,在养鱼池中养殖螂鱼,所述净化池中每隔一段时间投放枯草芽孢杆菌。
[0014]具体地说,所述枯草芽孢杆菌1.3 X 1wCFUAiI,在10倍水稀释后,按照循环池水总体积计算,每立方水投放0.8-1.2ml,每10天投放一次。
[001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按照循环池水总体积计算,每立方水投放1ml,每10天投放一次。
[0016]为了进一步保证水质,所述养鱼池和净化池每周排水10%,并补充相应体积的水。即使这样,利用本发明的方法所耗水远远小于传统人工大鲵养殖池所耗水量。
[0017]有益效果:本发明生态循环池采用闭环设计,通过幼鲵池、成鲵池的连续坡面、以及水栗装置,实现了循环池的生态设计。该循环池有利于大鲵觅食、行动,养鱼池可用于大鲵的饲料,而净化池用于投放微生物菌群净化水体,事实证明,投放微生物菌群净化水体降低亚硝酸盐浓度后,对大鲵和饲料鱼的成长都具有显著增效。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发明循环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循环池各个部分首尾相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0020]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大鲵人工生态循环池,包括从循环顺序上依次连通的幼鲵池1、成鲵池2、养鱼池3和净化池4,四个水池彼此相连,形成圆环或椭圆环的闭环循环池系统,幼鲵池I和成鲵池2底面设有从高往低下降的坡面5,净化池4设有消音水栗装置6,水栗装置6的出水口 61位于幼鲵池I坡面的上端,持续将低处的水栗到幼鲵池I顶部,随着幼鲵池I和成鲵池2的坡度流到养鱼池3和净化池4,在净化池4中进一步栗水,形成良性循环。
[0021]幼鲵池I和成鲵池2之间,成鲵池2和养鱼池3之间设有栅栏门7。栅栏门7上开有纵向大孔,以方便水流和排泄物进入成鲵池,但须保证幼鲵不能通过。养鱼池3和净化池4之间设有隔离网8。养鱼池3和净化池4靠近池底面处向侧面开有排污管9。幼鲵池I与水栗装置6出水口 61对应的位置横向设有若干横向凹槽11。
[0022]在前述循环池养殖大鲵的方法,在幼鲵池中养殖幼鲵,在成鲵池中养殖成鲵,在养鱼池中养殖螂鱼,净化池中每隔一段时间投放枯草芽孢杆菌。
[0023]具体地说,枯草芽孢杆菌1.3 X 1010CFU/ml,在10倍水稀释后,按照循环池水总体积计算,每立方水投放0.8-1.2ml,每10天投放一次。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按照循环池水总体积计算,每立方水投放1ml,每10天投放一次。为了进一步保证水质,养鱼池和净化池每周排水10%,并补充相应体积的水。即使这样,利用本发明的方法所耗水远远小于传统人工大鲵养殖池所耗水量。
[0024]利用本发明的设备和方法,相较于传统养殖池,经生产实践估算,水量节省了 53%左右。而养殖成本几乎没有增加。枯草芽孢杆菌购于广东绿白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0025]另外,枯草芽孢杆菌的增加,确实给幼鲵和螂鱼的生长带来益处,传统养殖条件下,大鲵在入冬前体重会增长4~6%,而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养殖大鲵后,入冬前大鲵体增重尚达8%。
[0026]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大鲵生态循环池,其特征在于:该循环池包括从循环顺序上依次连通的幼鲵池、成鲵池、养鱼池和净化池,所述幼鲵池和成鲵池底面设有从高往低下降的坡面,所述净化池设有水栗装置,水栗装置的出水口位于幼鲵池坡面的上端,幼鲵池坡面对应水栗装置出水口的下方设有若干横向的凹槽;所述幼鲵池、成鲵池、养鱼池和净化池形成圆环或椭圆环的循环池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鲵生态循环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幼鲵池和成鲵池之间,成鲵池和养鱼池之间设有栅栏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鲵生态循环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养鱼池和净化池之间设有隔离网。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鲵生态循环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养鱼池和净化池靠近池底面处向侧面开有排污管。5.一种利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生态循环池养殖大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幼鲵池中养殖幼鲵,在成鲵池中养殖成鲵,在养鱼池中养殖螂鱼,所述净化池中每隔一段时间投放枯草芽孢杆菌。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枯草芽孢杆菌1.3X 10 wCFUAil,在10倍水稀释后,按照循环池水总体积计算,每立方水投放0.8-1.2ml,每10天投放一次。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循环池水总体积计算,每立方水投放lml,每10天投放一次。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养鱼池和净化池每周排水10%,并补充相应体积的水。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鲵生态循环池及其养殖大鲵的方法,包括从循环顺序上依次连通的幼鲵池、成鲵池、养鱼池和净化池,形成闭环。幼鲵池和成鲵池底面设有连续坡面,净化池设有水泵装置,其出水口位于幼鲵池坡面的上端。养鱼池养殖螂鱼作为饲料,净化池按周期接种一定量的枯草芽孢杆菌。本发明采用闭环设计,通过幼鲵池、成鲵池的连续坡面、以及水泵装置,实现了循环池的生态设计。该循环池有利于大鲵觅食、行动,养鱼池可用于大鲵的饲料,而净化池用于投放微生物菌群净化水体,事实证明,投放微生物菌群净化水体降低亚硝酸盐浓度后,对大鲵和饲料鱼的成长都具有显著增效。
【IPC分类】A01K63/04, A01K63/00, A01K61/00, A01K67/02
【公开号】CN105123594
【申请号】CN201510475585
【发明人】王煜恒, 王会聪, 汤传全
【申请人】句容市龙泉大鲵繁殖中心
【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
【申请日】2015年8月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