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青蛙的养殖方法

文档序号:9635737阅读:6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青蛙的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青蛙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青蛙,学名黑斑蛙,民间俗称“田鸡”,因其肉味鲜美,历来是我国人民喜食的美味佳肴;然而由于农田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加上多年的人工大量捕捉,现在野生青蛙数量逐年减少,部分地区甚至处于灭绝状态。为了保护生态平衡和满足青蛙的市场供应,人工养殖青蛙势在必行。
[0003]但是,由于青蛙在野外是以捕食活动的虫子为食,人工大量养殖很难满足其饵料供应,加上在较高养殖密度条件下,青蛙的自相残杀情况会比较突出,投喂活饵会激发其自相残杀的习性,导致养殖户大批量养殖的青蛙最终所剩无几。
[0004]最近,有养殖者提出利用本地比较丰富的蝇蛆养殖原料即猪粪和死鱼,并结合部分配合饲料作为青蛙的食物,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但是这种模式需要一定的条件作为支撑,比如比较充足的猪粪或死鱼以及比较成熟的蝇蛆养殖技术,并且这种模式采用大量蝇蛆与部分饲料投喂相结合的方式,青蛙间的自相残杀现象仍然很严重,并且青蛙长势缓慢,体格较小,无法实现青蛙的高产和高效益养殖。
[0005]并且,现有的青蛙蛙池一般都设有蝌蚪池、幼蛙池、育成蛙池、成蛙池等,分类设置这样的蛙池是为了方便养殖者对不同阶段的青蛙或蝌蚪进行管理,但是使用多种蛙池就需要将不同规格的青蛙进行转池,但由于青蛙野生尚足,捕捞时蹦跳厉害,加上幼蛙体质尚差,皮肤幼嫩,每次转池都会导致大量青蛙出现死亡,大大降低了青蛙养殖的成活率。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青蛙的养殖方法,以解决现有的青蛙养殖产量低及效益低的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青蛙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蛙池建造:在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位置较僻静且背风向阳的场所建造用于对不同成长阶段的青蛙进行养殖的“回”字形一体化蛙池;所述蛙池包括依次连接的池梗、食台、水沟和休息区;所述蛙池的面积为150-250平方米;所述食台宽1.0-2.0米;所述水沟宽0.5-1.5米,水沟深40-60厘米;所述休息区宽1.5-3米;并且,所述休息区的上方设置用于幼蛙及成蛙防晒遮荫的遮荫装置;
(2)种蛙选择:选择全程采用人工配合饲料养殖、经过多年驯化、体表光滑、皮肤富有黏液、体质强壮且达到性成熟的个体作为种蛙;
(3)种蛙放养:
、清池消毒:种蛙放养前,采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蛙池进行消毒; b:、种娃引进:在青娃冬眠之前引进种娃; C1、种蛙投放:在每年秋季投放蛙种,水温控制15-25°c时进行投放,投放密度为每平方米投放6-8只体重为40-50克的种蛙;在种蛙投放之前,采用质量分数为2-3%的食盐水或者鳝宝益碘溶液对其进行浸泡消毒,以清除种蛙身上的病菌、病毒及寄生虫;
(4)种蛙的饲养管理:投喂种蛙的饲料与引进种蛙的场家保持一致,且全程使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投喂;种蛙每天投喂一次,每天下午太阳快落山时进行投喂,按照先少量,再逐步增加的方式进行投喂;
(5)种蛙进行产卵繁殖后,采集受精卵,并进行孵化,至孵化出蝌蚪;
(6)蜊■抖的养殖:
a2、采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回”字形一体化蛙池的水沟进行清池消毒,再于上述水沟中投放肥料以培育水质,然后每隔3-5天再泼洒一次豆浆;其中,肥料的投放密度为每平方米水沟投放0.5-1.0kg肥料,豆浆的泼洒密度为每亩水沟泼洒1kg豆浆;
b2、将步骤(5 )中制备出的蝌蚪投放于经步骤a2处理后的水沟中,投放密度为每平方米水沟投放150尾蝌蚪;
c2、蝌蚪孵化3天后开始投食,前7天投喂豆浆,7天后,开始加入少量人工配合饲料,当蝌蚪长大至黄豆大小后,全部采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喂养;其中,蝌蚪每天的投食量按蝌蚪体重的2-3%进行投喂,分早、晚两次进行,早上9点投喂每天饲料总量的1/3,下午4点投喂每天饲料总量的2/3 ;
d2:当蝌蚪进入变态期时,将水沟中的水放到食台边缘,以便于蝌蚪进行水陆两栖生活;
(7)幼蛙的养殖:于“回”字形一体化蛙池的食台上投放人工配合饲料,以供幼蛙24小时内均能够进食,最终长成成蛙;
本发明的青蛙的养殖方法,还包括对幼蛙的疾病防治,具体为:
提供给幼蛙的预防药物及进药时间为:
鳝宝金维他,每公斤人工配合饲料中添加1-2克,每7-8天添加一次;
鳝宝血炎康,每公斤人工配合饲料中添加2-3克,每半个月投喂2-3天;
鳝宝保肝宁,每公斤添加1克,在进入成蛙养殖阶段后,每半个月投喂2-3天。
[0008]所述遮荫装置为遮荫棚;所述遮荫棚包括设置于休息区的支架和设置于支架上方的遮阳网。
[0009]在步骤(:3中,鳝宝益碘溶液的制备方法为:在100kg水中,加入2ml鳝宝益碘,浸泡10分钟,制得。
[0010]所述人工配合饲料为人工配合饲料为蛋白质含量在35-40%的通威牌”娃用人工配合饲料。
[0011]在步骤(7)中,还包括除草步骤,即清除食台四周的杂草,以保证投喂的饲料能够及时被发现和米食。
[0012]本发明通过采用系统的建立“回”字形一体化蛙池、种蛙选择、种蛙饲喂、蝌蚪及幼蛙的独特的饲喂管理模式,尤其是采用集蝌蚪池、幼蛙池和成蛙池于一体的一体化蛙池以及选用经过多年驯化的且经过多代人工配合饲料投喂的青蛙作为种蛙,并且在饲喂过程中全程使用人工配合饲料的方式,从而大大提高了青蛙的产量及养殖效率。
[0013]本发明选用经过多年驯化的且经过多代人工配合饲料投喂的青蛙作为种蛙,其幼蛙也能够像其他蛙类一样直接采食人工配合饲料,从而更加适应人工养殖环境,蛙群的自相残杀现象也大大降低,进而实现青蛙的高产养殖。
[0014]本发明在青蛙的养殖过程中,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全程使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养殖,是获得青蛙高产养殖的重要条件;因为青蛙是肉食性动物,且喜欢捕捉活动饵料,在较高密度情况下,青蛙捕食同类的情况非常普遍,就是经过多年驯化的青蛙,在只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的情况下,青蛙残食同类的情况也经常发生,而在青蛙投喂活饵的情况下,则会将青蛙捕食同类的机率提高数倍。很多养殖者多年来无法实现青蛙的高产养殖,基本都是因为无法克服其残杀同类而导致养殖失败的,一个拥有两万只幼蛙的蛙池,养到成蛙时往往只剩下几百只甚至更少;而在选择经过多代饲料驯化的种蛙,并且完全杜绝使用活动饵料的情况下,对其繁殖的后代全程使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投喂,大大提高了青蛙养殖的产量。
[0015]本发明设置“回”字形一体化蛙池,使得对青蛙的养殖可从蝌蚪一直养殖到成蛙,即采用一种池体即可完成蛙类的养殖,蛙类的整个养殖周期都可在该蛙池中进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转池对蛙类造成的损伤,有效提高养殖成活率,提高了蛙类的产量,同时具有建造成本低,管理方便等特点。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发明的“回”字形一体化蛙池的结构示意图。
[0017]其中,1、休息区;2、水沟;3、食台;4、池梗。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0019]实施例1
蛙池建造:在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位置较僻静且平坦开阔、背风向阳的场所建造用于对不同成长阶段的青蛙进行养殖的“回”字形一体化蛙池;蛙池包括依次连接的为人们提供活动区域的池梗4、用于投放食物的食台3、用于养殖蝌蚪及保证蛙类所需水分的水沟2和用于供蛙类休憩的休息区1 ;食台3与池梗4之间还设有用于防止蛙类窜逃的围网,围网的的目数为40目。
[0020]单个蛙池的面积为200平方米,食台3宽1.5米,水沟2宽1米,水沟2深50厘米,休息区1宽2米,池埂4的高度比休息区1的高度高出30cm,在蝌蚪的饲养时,有助于扩大水面,增大蝌蚪的活动区域。
[0021]并且,在休息区1的上方设有遮荫棚,遮荫棚使用竹竿或木条作为支架,再在上面拉设遮阳网,以供幼蛙及成蛙进行遮荫防晒;蛙池的四周设有围栏,蛙池的上方设有防鸟网,以防止蛙类的天敌入侵伤害蛙类。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