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伏牛山低山丘陵区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_2

文档序号:9714356阅读:来源:国知局
0cm,深埋于顶齐或露出地面5cm,株行距1.5m*2m。林下紫花苜蓿为播种量为1.5公斤/亩,播种深度l_2cm,行距可控制在20cm左右。抚育管理:造林后3年内,应进行松土、培土等工作。
[0033]该模式适合豫西土壤干旱贫瘠的低山丘陵地区,刺槐适应性强、耐瘠薄、生长快、郁闭早,侧根多,水土保持效果显著。紫花苜蓿根系发达,水土保持与固氮效果好,可以提高地力。刺槐+紫花苜蓿可尽快发挥其生态效益。紫花苜蓿固氮能力强,为刺槐生长提供氮素。刺槐生物产量大,枯枝落叶多,能尽快实现改良土壤,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的目的。该模式在豫西土壤干旱贫瘠的低山丘陵地区推广。
[0034]实施例4:杨树+紫花苜蓿模式修复方法
[0035]套草的播期、播量和播法。大多数牧草都可以在春秋两季播种,并以秋播为最好。紫花苜蓿以9月上中旬播种为宜。套种的播种量比正常的播种量要增加
[0036]5%左右,每亩以1.5公斤左右为宜。其种子发芽率可保持3?4年,种子硬实率达40%左右;新种子的硬实率更高,播前要进行碾磨处理或播前晒种2?3天,以提高发芽率。紫花苜蓿根瘤菌专业性很强,接种根瘤可增产15 %?20 %。可用特制根瘤菌剂拌种,也可从老苜蓿地取带有苜蓿根瘤的菌土拌种。单种和混种均以条播为好,一般行距35厘米左右,在套种前将种子,8?10公斤干细土拌均,拌后要避免日晒,尽快播种。
[0037]实施例5:侧柏+荆条+紫花苜蓿模式修复方法
[003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具体为采用侧柏+荆条+紫花苜蓿,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39]本实施例的方法在实施时,选择侧柏作为树种,选择荆条作为灌木,选择紫花苜蓿作为草种。在具体实施时,首先整地:采用鱼鳞坑整地,坑长70cm,宽50cm,深30cm。
[0040]造林技术:采用优质壮苗,侧柏以春季雨水天造林为主,秋季造林为辅。第一次降雨透墒后栽植。造林时用裸根苗要蘸泥浆,以保护根系。栽植后浇水封堆。混交方式:株行距侧柏为lm*2m,荆条为次生灌丛,林下紫花苜蓿为播种量为1.5公斤/亩,播种深度l-2cm,行距可控制在20cm左右。抚育管理:造林后3年内,封山育林,拔除杂草,促进紫花苜蓿生长。
[0041]侧柏适应能力强,可以提高次生荆条灌丛的郁闭度,紫花苜蓿固氮能力强,能尽快改良土壤,促使侧柏加快生长,从而能尽快实现保持水土、改善立地条件的目的。该模式在豫西低山丘陵地区地形起伏较大、土壤极度退化、干旱贫瘠、荆条郁闭度0.4以下的造林困难地区推广。该模式适合豫西低山丘陵地区地形起伏较大、土壤极度退化、干旱贫瘠、造林困难的地区,侧拍耐干旱贫瘠,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荆条为次生灌丛,郁闭度在0.4以下。其空白处种植侧柏,提高林分郁闭度,增大其水土保持效应,紫花苜蓿根系发达,固氮能力强,可改良土壤和保持水土,为侧柏和荆条生长提供氮素。
[0042]实施例6:林草复合植被模式生态修复方法
[0043]根据对伏牛山低山丘陵区生态退化区的调查与数据分析结果,结合区域内的社会、人文及地理和经济情况,结合他人成功的经验,认为林草复合立体种植模式是当地已退化的生态系统较好的修复措施。
[0044]林草复合模式应科学、合理地立体设计种植。所谓立体设计种植就是指在林草复合种植地的立体空间内,根据生物共生原理、充实生态位原理和整体效益原理,将多种适宜的林草生物种群合理地配置到相应的垂直层次上,使环境资源得以更充分利用,使模式功能得以高效持续的实现;同时又能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总产出。
[0045]2.1生态修复林草复合模式
[0046]侧柏+胡枝子+羊胡子草与刺槐+荆条+紫花苜蓿混交:即在坡度较缓、海拔偏低、有一定土层厚度的坡地上,尤其是中下坡位,以种植刺槐为主,林下播种荆条和紫花苜蓿;在坡度较陡、海拔偏高、土层浅薄的坡地上,尤其是中上坡位,以种植侧柏为主,林下种植胡枝子和羊胡子草。
[0047]2.2模式技术规程
[0048]林草带状间作复合。造林(种植侧柏或刺槐)时,沿等高线成排栽植;在岩石裸露较多、土层不均一的地段小块状造林,林地地块的大小和分布因土质状况而定;林下的灌草可与林木同时种植,也可在林下套播。造林密度按1?1.5m X 1.5?2m的株行距栽植;林下灌草可于林木的行间按0.3m?0.5m行距条播,每个行间4?6行,作为一个灌草带。
[0049]2.3育苗及栽植技术
[0050]2.3.1林木育苗技术[0051 ] 2.3.1.1 苗圃建立
[0052]设立在交通方便,劳力充足,且地势平坦、开阔、避风向阳,坡度不超过5度,排水良好的地方,尽量选择有电源水源且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河流、湖泊或水库附近。
[0053]育苗地对土壤要求:沙壤土,壤土或轻粘性壤土,土层厚度不少于50cm ;地下水位依土质情况而异:沙土在1一1.5m以下,沙壤土在2.5m以下,粘性壤土在4m以下;水质含盐量不超过0.15%,PH值在6.0 — 8.0之间。
[0054]2.3.1.2苗圃地的土壤管理
[0055](1)施基肥
[0056]在整地前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主要有厩肥、堆肥、腐熟人粪尿、饼肥等,必须经过充分腐熟后才能施用,一般每亩施厩肥,堆肥3 — 4t,腐熟人奠尿1 一 1.51:,饼肥0.1 —
0.2to
[0057](2)整地
[0058]育苗前必须进行整地,及时深耕细作,消除杂草,树根石块,要求地平土碎,一般深度20cm左右,干旱地区深20 — 30cm,时间春、秋均可;具体整地时间:春季播种前20—30天,秋冬依据土壤墒情和种植而定。
[0059](3)作床
[0060]高床、低床均可。低床,床面低于步道15 — 20cm,宽1.0 — 1.5m,长10 — 20m,步道宽30 — 50cm;如果进行容器育苗,要求将床面整平、夯实,边缘可用砖、木板等作围栏或用土作硬,以防容器倒塌。营养土的配制方法:①沙壤活土与腐熟农家肥按8:2混合均匀过筛后配成营养土,每立方米50倍40%的福尔马林20-40毫升进行土壤消毒;②用氮(厩肥、垃圾、鱼塘泥)、磷(过磷酸钙)、钾(草木灰、火烧土)按3:1:1.5混合均匀过筛后配成营养土,每立方米用0.75公斤黑矾加水化开拌土进行土壤消毒。
[0061]2.3.1.3播种育苗
[0062](1)床面灭菌
[0063]播种前7-10天用浓度1%-3%的硫酸亚铁溶液,按3.0-4.5L/m2的用量均匀地浇洒土壤中,可用1%αΚ Μη Ο 4溶液消毒或用浓度35-40%的福尔马林溶液50ml,加水6-12L,在播种前7 —10天均匀喷洒在苗床上,喷后用地膜覆盖一周后揭去地膜。
[0064](2)精选种子
[0065]种源地要选择气候和土壤条件与绿化区相一致或相近的地区。选择纯度高,品质好的种子,采用风选或水选的方法对种子进行精选分级。
[0066](3)种子处理
[0067 ] 处理程序:检斤一净种一检斤一发芽试验一消毒一催芽。
[0068]种子消毒:在种子催芽和播种前进行。
[0069]于播种前1-2天,用1份浓度40 %的福尔马林溶液加水270份,稀释成0.15 %的溶液,将种子浸泡在溶液中30分钟,捞出后密封2小时,然后用清水将种子上的药液冲洗干净,摊平阴干后即可播种或催芽。
[0070](4)种子催芽
[0071]层积催芽: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地方挖宽lm、深度在地下水位以上冻层以下的坑,坑的长度以种子的多少而定,坑底铺10-20cm的湿河沙。种子与沙的体积比为1:3,沙的含水量为饱和水量的60% (即手用力握沙成团不滴水,手捏即散);坑内温度控制在0-5度之间,要保持通气良好,防止霉烂;层积种子前最好用温水浸种,使种皮吸水膨胀后再层积于坑内。层积时间30天左右;播种前7 —10天检查种子,如果尚未裂嘴露白,要将种子移到温暖(20度左右)的地方,上盖塑料膜促使尽快萌芽,当种子裂嘴1/3时即可播种。
[0072]水浸催芽:用40_50°C温水浸种,种子与水的体积比为1: 3,浸种1_2昼夜,每天换水一次,种子吸水后捞出摊放在通气好的湿润物(筐、篓、蒲包、席)上,再盖上湿草帘或湿麻袋,并置于20°C左右的温暖处催芽,要求每天用洁净水淋冼2-3次,经常检查翻动种子,约经5-7天即可萌发,当种子裂嘴1/3时即可播种。(随采随播种子不催芽)
[0073](5)播种期
[0074]春播3-4月份,秋播10月中下旬。
[0075](6)播种方法
[0076]条播:一般采用开沟条播。沟宽10cm,深3cm,行距25-30cm。将种子均匀撒在沟内,覆土 l-2cm,镇压后浇水,再覆盖地膜或稻草;亦可先在沟内灌水,待水渗下后撒种、覆土、盖膜。
[0077]点播:适用于容器育苗。将配制好的营养土装入容器中,把容器竖直排列在平整的苗畦中,苗床四周培土踏实,高于床面以防容器倒斜。用竹签或罗丝刀插入容器中间点穴,深约1.5-2cm,将消毒、催芽后的种子播于穴中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