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沿海地区药用菊花与夏枯草连作栽培技术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732787阅读:来源:国知局
[0025]
[0026] 试验例3播种量试验
[0027] 设置4个播种量处理,分别为每亩1. Okg、1.化g、2. Okg与3. Okg,考察不同播种量对 夏枯草果穗产量及质量的影响。结果如表4、表5所示,播种量显著影响夏枯草果穗产量和活 性成分含量。随播种量增加,夏枯草单株生物量呈下降趋势,但果穗亩产量及活性成分含量 均呈升高趋势,且各处理夏枯草果穗中指标成分的含量均高于《中国药典》的标准。综合考 虑夏枯草药材的产量和质量,苏北沿海药用菊花产区种植夏枯草比较全国其他产区,可适 当增加播种量,亩播种量为化g左右。且种植密度的增加,也有利于抑制田间杂草的发生。
[0028] 表4播种量对夏枯草生物量及果穗产量的影响
[0030]表5播种量对夏枯草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苏北沿海地区药用菊花与夏枯草连作栽培技术
[0033] A.药用菊花育苗:于4月中旬取菊花老株上新生枝条,嫩枝杆插育苗,第1周内每天 下午诱水1次,1周后每3天诱水1次,3周后停止诱水;
[0034] B.药用菊花移栽:6月中旬移栽菊花,苗龄50~60天,拔取菊苗后,100株扎成1个小 把,截去菊花苗头,留下15cm左右株高;每亩撒施有机复合肥30kg作基肥,旋翻±壤,含沟2m 作畦,沟宽25cm、深20cm,按株行距30cm X 35cm移栽菊花;
[0035] C.药用菊花田间管理与采收加工:按常规方法对药用菊花进行打顶、追肥、除草、 病虫害管理及采收加工;
[0036] D.夏枯草播种:根据药用菊花的花期,于药用菊花采收前10天左右,在药用菊花植 株间撒播夏枯草种子,每亩用种量化g;播种前用400~550mg ? L-1GA3或1.5%~2.0%KN03-K此P〇4复合盐溶液浸种24h后,取出夏枯草种子,清水冲洗3次,摊开惊干;药用菊花采收后, 及时拔除菊花植株,去除田间杂草,利用药用菊花畦面,不需重新作畦,按每亩撒施有机复 合肥40kg作基肥,搜平畦面,等待夏枯草出苗;
[0037] E.冬前覆膜:于11月下旬,覆盖4S白色地膜,增溫防冻,促进夏枯草幼苗生长;
[0038] F.掲膜除草:于翌年3月中旬,掲去地膜,每亩施入尿素15kg提苗,清除田间杂草;
[0039] G.追施花肥:于4月下旬~5月上旬夏枯草始花期,每亩追施尿素20kg,并喷施 0.1 %聚合棚钟肥,拔除田间大草;
[0040] H.夏枯草采收与药用菊花移栽:6月中旬,采收夏枯球,拔除夏枯草植株,耕翻± 壤,作畦,移栽药用菊花。
[0041] 所提供的试验实例相关指标数值可W更为有力地说明此栽培技术可作为苏北药 用菊花产区引种夏枯草的新技术,实现运一地区药用菊花与夏枯草连作种植模式,具有较 强的指导价值,适宜于实际生产应用。本发明中所有试验实例仅是对本发明有益效果的列 举,不是对发明的限制,所有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常识做出的简略改变,都应归入发明的保 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 苏北沿海地区药用菊花与夏枯草连作栽培技术,包含下列步骤: A. 药用菊花育苗:于4月中旬取菊花老株上新生枝条,嫩枝扦插育苗,第1周内每天下午 浇水1次,1周后每3天浇水1次,3周后停止浇水; B. 药用菊花移栽:6月中旬移栽菊花,苗龄50~60天,拔取菊苗后,100株扎成1个小把, 截去菊花苗头,留下15cm左右株高;每亩撒施有机复合肥30kg作基肥,旋翻土壤,含沟2m作 畦,沟宽25cm、深20cm,按株行距30cm X 35cm移栽菊花; C. 药用菊花田间管理与采收加工:按常规方法对药用菊花进行打顶、追肥、除草、病虫 害管理及采收加工; D. 夏枯草播种:根据药用菊花的花期,于药用菊花采收前10天左右,在药用菊花植株间 撒播夏枯草种子,每亩用种量21^;播种前用400~55011^*1/ 1643或1.5%~2.0%題03-KH2P〇4复合盐溶液浸种24h后,取出夏枯草种子,清水冲洗3次,摊开晾干;药用菊花采收后, 及时拔除菊花植株,去除田间杂草,利用药用菊花畦面,不需重新作畦,按每亩撒施有机复 合肥40kg作基肥,耧平畦面,等待夏枯草出苗; E. 冬前覆膜:于11月下旬,覆盖4S白色地膜,增温防冻,促进夏枯草幼苗生长; F. 揭膜除草:于翌年3月中旬,揭去地膜,每亩施入尿素15kg作提苗肥,清除田间杂草; G. 追施花肥:于4月下旬~5月上旬夏枯草始花期,每亩追施尿素20kg,并喷施0.1 %聚 合硼钾肥,拔除田间大草; H. 夏枯草采收与菊花移栽:6月中旬,采收夏枯球,拔除夏枯草植株,耕翻土壤,作畦,移 栽菊花。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苏北沿海地区药用菊花与夏枯草连作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 采用该栽培技术,可以在苏北沿海传统药用菊花产区实现药用菊花与夏枯草连作,获得一 年2季药材的高效产出;药用菊花产量为150kg/亩左右,绿原酸含量不低于0.30%,木犀草 苷含量不低于〇. 10%,3,5-0-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不低于0.90% ;夏枯球产量为80kg/亩 左右,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不低于20%,迷迭香酸含量不低于0.50%。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苏北沿海地区药用菊花与夏枯草连作栽培技术,重点提供了苏北沿海药用菊花产区引种夏枯草对夏枯草种子预处理、播种量及促进夏枯草冬季生长的关键栽培技术。其特点为可以在苏北沿海传统药用菊花产区实现药用菊花与夏枯草连作,获得一年2季药材的高效产出。栽培技术易掌握,可操作性强,采用该栽培方法技术流程,药用菊花产量为150kg/亩左右,绿原酸含量不低于0.30%,木犀草苷含量不低于0.10%,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不低于0.90%;夏枯球产量为80kg/亩左右,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不低于20%,迷迭香酸含量不低于0.50%。为实现苏北沿海药用菊花产区引种夏枯草提供了技术支持,对改变这一地区药用菊花长期单一的种植模式、减轻药用菊花连作障碍提供了现实途径。
【IPC分类】A01C21/00, A01G1/00, A01C1/00
【公开号】CN105493867
【申请号】CN201511004061
【发明人】王长林, 朱文彬
【申请人】南京农业大学, 朱文彬
【公开日】2016年4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