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喀斯特高原峡谷花生与花椒间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95075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喀斯特高原峡谷花生与花椒间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喀斯特高原峡谷花生与花椒间作方法,包括选取地域、整地、设置行间距、种植、田间管理、控制花椒与花生的空间结构几个步骤,第一年9月初按2~2.5m间距挖穴移栽花椒并施肥填土踩实浇水;第二年3?4月份在距花椒30cm的地进行整地翻耕点播花生。本发明采用花生和花椒间作,减少水土流失,防治石漠化加剧,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花生根上的瘤菌具有固氮作用,能为花椒提供氮肥,花椒的特殊味道和形态可防治花生受病虫害袭击,防止人和牲畜对花生苗的破坏,大大提高花椒和花生产量,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种植不科学导致的土壤改良不佳导致的产量低的问题,本发明并有成本低、见效快的特点。
【专利说明】
一种喀斯特高原峡谷花生与花椒间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一种林粮间作控制水土流失的方法,尤其是一种治理石漠化的喀斯特高原峡谷花生与花椒间作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间作或套作是人多地少地区常用的一种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作物总产量的种植方法,目前间作技术主要侧重于防虫害、作物产量变化,光、热、水充分利用等方面,没有一种既能控制水土流失,又能增加作物产量,改良土壤性质等效果兼优的林粮间作方法。且间作技术集中在平原、红壤坡耕地地区,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虽然一些地方也有间作的习惯,但因缺乏技术指导和科学理论依据,导致间作套作农作物产量低,控制水土流失能力不佳。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喀斯特高原峡谷花生与花椒间作方法,既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又能增加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综合治理石漠化,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村在的问题。
[0004]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喀斯特高原峡谷花生与花椒间作方法,该方法包括选取地域、整地、设置行间距、种植、田间管理、控制花椒与花生的空间结构几个步骤,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第一年9月初在喀斯特高原峡谷中-强度石漠化区选择土壤厚度超过1cm的石旮旯地,按2?2.5m间距挖穴移栽花椒,并对移栽的花椒施肥、填土、踩实、浇水;
步骤二,第二年3?4月份在距花椒30cm的土壤进行整地翻耕,每平方米石旮旯地中土壤面积占70%以上的地,挖沟垄高20?25 cm,沟宽15?20cm,在垄面按株距20 cm点播花生;每平方米石旮旯地中土壤面积小于70%以上的地,在石块凹陷区对其进行填土,在单个垄高20?25cm垄面点播花生,垄与垄之间间隔20cmo
[0005]花椒长到30?10cm时在主干不同的方向留5?7个健壮芽,抹除多余侧芽,培养骨干枝,花椒树结果后,每年花椒采摘完对其树冠内的枝条进行细致修剪,疏除病虫枝、密集枝、纤弱枝、徒长枝、干枯枝和下垂枝,使得枝组分布均匀,为树冠通风透光创造良好条件。
[0006]前三年花生间作距花椒的距离按如下公式增加,待花椒稳定成林后,每年花椒发芽时对其进行修剪,控制花椒冠幅在两米以内,花椒带间约有50cm宽的区域用于种植花生,花椒林下种植紫花苜蓿豆科类牧草用于辅助保持水土,
S=200cm~250cm-30X η上式中,S表示花生间作距花椒的距离;η表示花生种植的第几年,η取1、2或3年。
[000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
(I)喀斯特高原峡谷区雨季为5月下旬到9月,本发明采用花生和花椒间作,通过距离控制以及种植控制,花椒和花生间作增加地表盖度,形成多层截流降雨层,降低雨滴动能,减少土壤溅蚀,同时两种植物套作根系错综复杂盘结成网状,增加土壤抗冲、抗蚀性和土壤孔隙度,增大地表径流入渗量,减少水土流失,防治石漠化加剧,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
(2)花生为豆科作物,根系浅,根上的瘤菌具有固氮作用,能够增加土壤肥力,为花椒提供氮肥,花椒的特殊味道和形态可防治花生受病虫害袭击,从而大大提高了花生和花椒的产量,防止人和牲畜对花生苗的破坏,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种植不科学导致的土壤改良不佳导致的产量低的问题;
(3)通过种植试验验证,花椒与花生间作降低了花椒树死亡率,延长了花椒成活年限,提高了花椒产量,和花椒单作相比,花椒与花生间作,其产量分别提高了 11.67?15.20%和2.32-8.67%;
(4)本发明的种植方法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防治石漠化产生,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壤利用率,显著增加经济作物产量,和当地花椒单作相比,花椒花生间作年地表径流量和产沙量分别减少了 50.87-80.66%和75.37-90.66%,土壤肥力特别是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了 60.11?86.17%,40.54?66.56% ;
(5)本发明与其他石漠化治理技术相比,成本低、见效快,该种植方法不仅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同时阻控了水土流失,提高了土壤肥力和土地利用率;解决了在喀斯特石漠化这样地形较为复杂的地区,由于地形崎岖不平,没有可推广应用的农作物间作模式和缺乏间作科学理论依据问题,可为石漠化地区提供一种既能治理石漠化又能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作物间作方法,适宜在具有相似气候地质地理背景的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发明花椒、花生间作一年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花椒、花生间作二年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花椒、花生间作三年及以上示意图。
[0009]图中:1_花椒,2-花生。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如图1?图3所示,一种喀斯特高原峡谷花生与花椒间作方法,该方法包括选取地域、整地、设置行间距、种植、田间管理、控制花椒与花生的空间结构几个步骤,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第一年9月初在喀斯特高原峡谷中-强度石漠化区选择土壤厚度超过1cm的石旮旯地,按2?2.5m间距挖穴移栽花椒,并对移栽的花椒施肥、填土、踩实、浇水,移栽后一个月之内每周平均浇两次水;
步骤二,第二年春季月份在距花椒30cm的土壤进行整地翻耕,每平方米石旮旯地中土壤面积占70%以上的地,挖沟垄高20?25cm,沟宽15?20cm,在垄面按株距20cm点播花生;每平方米石旮旯地中土壤面积小于70%以上的地,在石块凹陷区对其进行填土,在单个垄高20?25cm垄面点播花生,垄与垄之间间隔20cmo
[0011 ]步骤三,田间管理,花椒长到30?10cm时在主干不同的方向留5?7个健壮芽,抹除多余侧芽,培养骨干枝,花椒树结果后,每年花椒采摘完对其树冠内的枝条进行细致修剪,疏除病虫枝、密集枝、纤弱枝、徒长枝、干枯枝和下垂枝,使得枝组分布均勾,为树冠通风透光创造良好条件。
[0012]步骤四,控制花椒与花生的空间结构,前三年花生间作距花椒的距离按如下公式增加,待花椒稳定成林后,每年花椒发芽时对其进行修剪,控制花椒冠幅在两米以内,花椒带间约有50cm宽的区域用于种植花生,花椒林下种植紫花苜蓿豆科类牧草用于辅助保持水土,
S=200cm~250cm-30X η上式中,S表示花生间作距花椒的距离;η表示花生种植的第几年,η取1、2或3年。
[0013]实施例1:一种喀斯特高原峡谷花生与花椒间作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第一年9月初在喀斯特高原峡谷中-强度石漠化区选择土壤厚度超过1cm的石旮旯地,按2m间距挖穴移栽花椒,并对移栽的花椒施肥、填土、踩实、浇水,移栽后一个月之内每周平均浇两次水;
步骤二,第二年春季月份在距花椒30cm的土壤进行整地翻耕,每平方米石旮旯地中土壤面积占70%以上的地,挖沟垄高20cm,沟宽15cm,在垄面按株距20cm点播花生;每平方米石旮旯地中土壤面积小于70%以上的地,在石块凹陷区对其进行填土,在单个垄高20cm垄面点播花生,垄与垄之间间隔20cmo
[0014]步骤三,田间管理,花椒长到30?10cm时在主干不同的方向留5?7个健壮芽,抹除多余侧芽,培养骨干枝,花椒树结果后,每年花椒采摘完对其树冠内的枝条进行细致修剪,疏除病虫枝、密集枝、纤弱枝、徒长枝、干枯枝和下垂枝,使得枝组分布均勾,为树冠通风透光创造良好条件。
[0015]步骤四,控制花椒与花生的空间结构,前三年花生间作距花椒的距离按如下公式增加,待花椒稳定成林后,每年花椒发芽时对其进行修剪,控制花椒冠幅在两米以内,花椒带间约有50cm宽的区域用于种植花生,花椒林下种植紫花苜蓿豆科类牧草用于辅助保持水土,
S=200cm~250cm-30X η上式中,S表示花生间作距花椒的距离;η表示花生种植的第几年,η取1、2或3年。
[0016]实施例2:—种喀斯特高原峡谷花生与花椒间作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第一年9月初在喀斯特高原峡谷中-强度石漠化区选择土壤厚度超过1cm的石旮旯地,按2.5m间距挖穴移栽花椒,并对移栽的花椒施肥、填土、踩实、浇水,移栽后一个月之内每周平均浇两次水;
步骤二,第二年春季月份在距花椒30cm的土壤进行整地翻耕,每平方米石旮旯地中土壤面积占70%以上的地,挖沟垄高25cm,沟宽20cm,在垄面按株距20cm点播花生;每平方米石旮旯地中土壤面积小于70%以上的地,在石块凹陷区对其进行填土,在单个垄高25cm垄面点播花生,垄与垄之间间隔20cmo
[0017]步骤三,田间管理,花椒长到30?10cm时在主干不同的方向留5?7个健壮芽,抹除多余侧芽,培养骨干枝,花椒树结果后,每年花椒采摘完对其树冠内的枝条进行细致修剪,疏除病虫枝、密集枝、纤弱枝、徒长枝、干枯枝和下垂枝,使得枝组分布均勾,为树冠通风透光创造良好条件。
[0018]步骤四,控制花椒与花生的空间结构,前三年花生间作距花椒的距离按如下公式增加,待花椒稳定成林后,每年花椒发芽时对其进行修剪,控制花椒冠幅在两米以内,花椒带间约有50cm宽的区域用于种植花生,花椒林下种植紫花苜蓿豆科类牧草用于辅助保持水土,
S=200cm~250cm-30X η上式中,S表示花生间作距花椒的距离;η表示花生种植的第几年,η取1、2或3年。
[0019]实施例2:—种喀斯特高原峡谷花生与花椒间作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第一年9月初在喀斯特高原峡谷中-强度石漠化区选择土壤厚度超过1cm的石旮旯地,按2.25m间距挖穴移栽花椒,并对移栽的花椒施肥、填土、踩实、浇水,移栽后一个月之内每周平均浇两次水;
步骤二,第二年春季月份在距花椒30cm的土壤进行整地翻耕,每平方米石旮旯地中土壤面积占70%以上的地,挖沟垄高22.5cm,沟宽17.5cm,在垄面按株距20cm点播花生;每平方米石旮旯地中土壤面积小于70%以上的地,在石块凹陷区对其进行填土,在单个垄高22.5cm垄面点播花生,垄与垄之间间隔20cm。
[0020]步骤三,田间管理,花椒长到30?10cm时在主干不同的方向留5?7个健壮芽,抹除多余侧芽,培养骨干枝,花椒树结果后,每年花椒采摘完对其树冠内的枝条进行细致修剪,疏除病虫枝、密集枝、纤弱枝、徒长枝、干枯枝和下垂枝,使得枝组分布均勾,为树冠通风透光创造良好条件。
[0021]步骤四,控制花椒与花生的空间结构,前三年花生间作距花椒的距离按如下公式增加,待花椒稳定成林后,每年花椒发芽时对其进行修剪,控制花椒冠幅在两米以内,花椒带间约有50cm宽的区域用于种植花生,花椒林下种植紫花苜蓿豆科类牧草用于辅助保持水土,
S=200cm~250cm-30X η上式中,S表示花生间作距花椒的距离;η表示花生种植的第几年,η取1、2或3年。
[0022]上述花生与花椒间作的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1)喀斯特高原峡谷区雨季为5月下旬到9月,本发明采用花生和花椒间作,通过距离控制以及种植控制,花椒和花生间作增加地表盖度,形成多层截流降雨层,降低雨滴动能,减少土壤溅蚀,同时两种植物套作根系错综复杂盘结成网状,增加土壤抗冲、抗蚀性和土壤孔隙度,增大地表径流入渗量,减少水土流失,防治石漠化加剧,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
(2)花生为豆科作物,根系浅,根上的瘤菌具有固氮作用,能够增加土壤肥力,为花椒提供氮肥,花椒的特殊味道和形态可防治花生受病虫害袭击,从而大大提高了花生和花椒的产量,防止人和牲畜对花生苗的破坏,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种植不科学导致的土壤改良不佳导致的产量低的问题;
(3)通过种植试验验证,花椒与花生间作降低了花椒树死亡率,延长了花椒成活年限,提高了花椒产量,和花椒单作相比,花椒与花生间作,其产量分别提高了 11.67?15.20%和2.32-8.67%;
(4)本发明的种植方法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防治石漠化产生,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壤利用率,显著增加经济作物产量,和当地花椒单作相比,花椒花生间作年地表径流量和产沙量分别减少了 50.87-80.66%和75.37-90.66%,土壤肥力特别是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了 60.11?86.17%,40.54?66.56% ;
(5)本发明与其他石漠化治理技术相比,成本低、见效快;该种植方法不仅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同时阻控了水土流失,提高了土壤肥力和土地利用率;解决了在喀斯特石漠化这样地形较为复杂的地区,由于地形崎岖不平,没有可推广应用的农作物间作模式和缺乏间作科学理论依据问题,可为石漠化地区提供一种既能治理石漠化又能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作物间作方法,适宜在具有相似气候地质地理背景的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主权项】
1.一种喀斯特高原峡谷花生与花椒间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选取地域、整地、设置行间距、种植、田间管理、控制花椒与花生的空间结构几个步骤,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第一年9月初在喀斯特高原峡谷中-强度石漠化区选择土壤厚度超过1cm的石旮旯地,按2?2.5m间距挖穴移栽花椒,并对移栽的花椒施肥、填土、踩实、浇水; 步骤二,第二年3~4月份在距花椒30cm的土壤进行整地翻耕,每平方米石旮旯地中土壤面积占70%以上的地,挖沟垄高20?25 cm,沟宽15?20cm,在垄面按株距20 cm点播花生;每平方米石旮旯地中土壤面积小于70%以上的地,在石块凹陷区对其进行填土,在单个垄高20?25cm垄面点播花生,垄与垄之间间隔20cmo2.根据权利要求1所的述间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花椒长到30?10cm时在主干不同的方向留5?7个健壮芽,抹除多余侧芽,培养骨干枝,花椒树结果后,每年花椒采摘完对其树冠内的枝条进行细致修剪,疏除病虫枝、密集枝、纤弱枝、徒长枝、干枯枝和下垂枝。3.根据权利要求1所的述间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前三年花生间作距花椒的距离按如下公式增加,待花椒稳定成林后,每年花椒发芽时对其进行修剪,控制花椒冠幅在两米以内, S=200cm?250cm_30 Xn 上式中,S表示花生间作距花椒的距离; η表示花生种植的第几年,η取1、2或3年。
【文档编号】A01G1/00GK105850479SQ201610303170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5月10日
【发明人】熊康宁, 胡晚枚, 顾再柯, 罗鼎, 檀迪
【申请人】贵州师范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