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马尾藻幼苗成活率的育苗池及驯化方法

文档序号:10579719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马尾藻幼苗成活率的育苗池及驯化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马尾藻幼苗成活率的育苗池,所述育苗池内设置有垂直隔墙,所述育苗池的角落同向设置有若干个水泵,所述水泵的数量为四个,所述水泵分别同向设置于所述育苗池的四个角落。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提高马尾藻幼苗成活率的驯化方法,具体为使用所述育苗池驯化培养马尾藻幼苗,通过在幼苗的不同生长阶段控制水流速度并间隔时间驯化的方式驯化马尾藻幼苗。本发明采用流水培养的方式在马尾藻幼苗生长的不同阶段精确控制水流,可使幼苗在附着基上固着更加牢固,幼苗生长快、健康、更壮实,将附着基移栽到海区后能使幼苗具有抵抗风浪的能力,显著提高马尾藻幼苗的成活率。
【专利说明】
一种提高马尾藻幼苗成活率的育苗池及驯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马尾藻人工育苗和生态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马尾藻幼苗成活率的育苗池及驯化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马尾藻是一种大型经济藻体,其生长迅速,大规模栽培可降低海区富营养化,马尾藻还具有吸收重金属的作用;另外,马尾藻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部分种类的马尾藻可供食用或作为鲍鱼海参等经济动物的天然优质饵料。
[0003]近年来海区污染严重,环境日益恶化,导致马尾藻资源日益枯竭,大量天然藻场消退,随着近海海区的环境受到社会各层的高度重视,马尾藻藻场的修复工作也日益受到关注。目前马尾藻藻场的构建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采集现有的野生马尾藻苗体进行移栽,该方法成活率较高,但对野生马尾藻资源有一定的破坏和依赖,不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另一种是人工采集马尾藻的受精卵,将马尾藻的受精卵喷洒于人工附着基上,通过有性生殖的方式培育出大量幼苗,但此方法培养的幼苗较弱,不能抵抗潮间带的风浪,脱苗率高,成活率低。
[0004]因此,仍需寻求一种提高马尾藻幼苗成活率的驯化方法。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马尾藻幼苗成活率的育苗池,该育苗池通过设置垂直隔墙和水栗,使在育苗池内形成循环水流对马尾藻幼苗进行驯化培养,提高马尾藻幼苗的成活率和抗风能力。
[0006]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马尾藻幼苗成活率的驯化方法。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提高马尾藻幼苗成活率的育苗池,所述育苗池内设置有垂直隔墙,所述育苗池的角落同向设置有若干个水栗。
[0008]优选地,所述水栗的数量为四个,所述水栗分别同向设置于所述育苗池的四个角落。
[0009]优选地,所述育苗池的长为5m,宽为3m,深为1.5m。
[0010]优选地,所述垂直隔墙的长为3m,厚为0.25m,高为lm。
[0011]—种提高马尾藻幼苗成活率的育苗池的驯化方法,使用上述育苗池驯化培养马尾藻幼苗,通过流水培养的方式在幼苗的不同生长阶段控制水流速度并采用间隔时间驯化的方式驯化马尾藻幼苗。
[0012]优选地,所述驯化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SI:将马尾藻幼苗培养50?70天后,开启I个水栗进行流水培养,每驯化1.5?2.5小时后暂停I?3小时并更换培养海水,每天驯化时间累积为8?9时;
S2:幼苗每驯化9?15天后增设I个水栗直至开启全部水栗,驯化方法同步骤SI; S3:水栗全部开启驯化培养1.5?2.5个小时后,开启水栗持续10?15天即完成马尾藻幼苗的驯化。
[0013]在本发明中,所述水栗固定于育苗池的四个角,栗水量为8000L/h,240w,通过增加水栗的使用量逐步控制水流速度以强化马尾藻幼苗固着和促进生长。
[0014]优选地,所述水栗的水流速度不大于lm/s。
[0015]优选地,所述育苗池内的水深为40?60cm ;更为优选地,所述育苗池内的水深为50cmo
[0016]优选地,所述水栗的出水方向在池中形成顺时针环流。
[0017]优选地,所述驯化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Sll:幼苗培养水深为50cm,培养60天后开始采用流水培养,开启I个水栗形成流速不大于lm/s的流速,每驯化2个小时后暂停2个小时并更换培养海水,每天驯化时间累积为8个小时;
S12:幼苗培养70天后开启2个水栗形成流速不大于2m/s的水流,每驯化2个小时后暂停2个小时并更换培养海水以降低水温,每天驯化时间累积为8个小时;
S13:幼苗培养80天后开启3个水栗,形成流速不大于3 m/s的水流,每驯化2个小时后暂停2个小时并更换培养海水以降低水温,每天驯化时间累积为8个小时;
S14:幼苗培养90天后开启4个水栗,形成流速不大于3.5 m/s的水流,每驯化2个小时后暂停2个小时并更换培养海水以降低水温,每天驯化时间累积为8个小时;以后无需继续暂停,继续驯化持续10?15天即完成马尾藻幼苗的驯化。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流水培养的方式在马尾藻幼苗生长的不同阶段逐步加强水流强度以培养马尾藻幼苗,可使幼苗在附着基上固着更加牢固,幼苗生长快、健康、更壮实。本发明的方法驯化培养得到的马尾藻幼苗移栽到海区后,幼苗从附着基上脱苗率仅为25%,而未驯化培养的幼苗的脱苗率可达60?100%,本发明驯化后的马尾藻幼苗成活率高,抗风能力强。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育苗池结构及水栗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使用原料、助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可从常规市场购买等商业途径得到的原料和助剂。
[0021]实施例1
本实施例是在2015年6月?9月,在湛江市东海岛龙海天海洋生物研究基地进行,培育附着基200块砖块。
[0022]—种提高马尾藻幼苗成活率的育苗池,具体可参看说明书附图1,所述育苗池内设置有垂直隔墙2,所述育苗池的角落同向设置有4个水栗I,其出水方向可形成顺时针环流,可参看图1中的A方向;所述育苗池的长为5m,宽为3m,深为1.5m,所述垂直隔墙的长为3m,厚为0.25m,高为lm。
[0023]—种提高马尾藻幼苗成活率的育苗池的驯化方法,使用上述育苗池驯化培养马尾藻幼苗,通过流水培养的方式在幼苗的不同生长阶段控制水流速度并采用间隔时间驯化的方式驯化马尾藻幼苗,水栗栗水速度为8000L/h。
[00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驯化不宜长时间连续进行,应间隔时间驯化,并更新海水以消除水栗发热导致海水高温的影响。
[0025]具体的驯化步骤如下:
a.在马尾藻种藻繁殖盛期,选取成熟亲本通过有性繁殖获取人工幼苗,幼苗培养水深为50 cm。所用海水为沙滤海水,盐度30,每天更新一半培育池中的海水,培养60天后再开始采用流水培养,减少幼苗的脱苗率,即开启I个水栗,此时形成流速不超过lm/s的流速,每驯化2个小时后暂停2个小时,并更换培养海水以降低水温,每天驯化时间累积为8个小时。
[0026]b.幼苗培养70天后,幼苗固着能力得到一定提高,此时开启2个水栗形成流速约为2m/s的水流。每驯化2个小时后暂停2个小时,并更换培养海水以降低水温,每天驯化时间累积为8个小时。
[0027]C.幼苗培养80天后开启3个水栗,形成流速约为3m/s。每驯化2个小时后暂停2个小时,并更换培养海水以降低水温,每天驯化时间累积为8个小时。
[0028]d.幼苗培养90天后开启全部4个水栗,形成流速约为3.5m/s。每驯化2个小时后暂停,并更换培养海水以降低水温,每天驯化时间累积为8个小时。以后无需继续暂停,持续驯化10?15天。
[0029]在本实施例中,驯化期间的管理:育苗和驯化时育苗池上应加盖遮阳网,期间要勤换水,清除杂藻等。在驯化初期,驯化水流速度不宜过大,需间隔进行。
[0030]将本实施例驯化培养后的马尾藻幼苗移栽到海区后培养,驯化后的幼苗连同附着基一起移栽至潮间带(用速凝水泥将带有藻苗的附着基固定于潮间带岩石上或者镶嵌于人工藻礁上)后经过5个月的生长,幼苗可发育为成熟藻体,其平均成活率为75 %,相比之下未经驯化的幼苗由于苗体较弱,在附着基上固着能力较差,往往经受不住潮间带风浪的冲击而成活率一般低于15%有时候甚至为O。
【主权项】
1.一种提高马尾藻幼苗成活率的育苗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池内设置有垂直隔墙,所述育苗池的角落同向设置有若干个水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提高马尾藻幼苗成活率的育苗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栗的数量为四个,所述水栗分别同向设置于所述育苗池的四个角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提高马尾藻幼苗成活率的育苗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池的长为5m,宽为3m,深为1.5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提高马尾藻幼苗成活率的育苗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隔墙的长为3m,厚为0.25m,高为lm。5.—种提高马尾藻幼苗成活率的育苗池的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育苗池驯化培养马尾藻幼苗,通过流水培养的方式在幼苗的不同生长阶段控制水流速度并采用间隔时间驯化的方式驯化马尾藻幼苗。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驯化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S1:将马尾藻幼苗培养50?70天后,开启I个水栗进行流水培养,每驯化1.5?2.5小时后暂停I?3小时并更换培养海水,每天驯化时间累积为8?9时; S2:幼苗每驯化9?15天后增设I个水栗直至开启全部水栗,驯化方法同步骤SI; S3:水栗全部开启驯化培养1.5?2.5个小时后,开启水栗持续10?15天即完成马尾藻幼苗的驯化。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栗的水流速度不大于lm/s。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池内的水深为40?60cm。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栗的出水方向在池中形成顺时针环流。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驯化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SI 1:幼苗培养水深为50cm,培养60天后开始采用流水培养,开启I个水栗形成流速不大于lm/s的流速,每驯化2个小时后暂停2个小时并更换培养海水,每天驯化时间累积为8个小时; S12:幼苗培养70天后开启2个水栗形成流速不大于2m/s的水流,每驯化2个小时后暂停2个小时并更换培养海水以降低水温,每天驯化时间累积为8个小时; S13:幼苗培养80天后开启3个水栗,形成流速不大于3 m/s的水流,每驯化2个小时后暂停2个小时并更换培养海水以降低水温,每天驯化时间累积为8个小时; S14:幼苗培养90天后开启4个水栗,形成流速不大于3.5 m/s的水流,每驯化2个小时后暂停2个小时并更换培养海水以降低水温,每天驯化时间累积为8个小时;以后无需继续暂停,继续驯化持续10?15天即完成马尾藻幼苗的驯化。
【文档编号】A01G33/00GK105941127SQ201610353639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6年5月25日
【发明人】谢恩义, 孙立伟, 刘东超, 刘丽, 王艳平, 粟文, 贺亮
【申请人】广东海洋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