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藻共生养殖废水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965182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鱼藻共生养殖废水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废水的处理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鱼藻共生养殖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工厂化海水鱼类养殖废水中常含有大量残饵与排泄物形成的悬浮物、有机胶体、溶解性营养盐类(N、P)及细菌等,直接排入自然海域中将使海水中营养盐浓度过高,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可能会导致赤潮等生态问题。同时,养殖废水中大量的营养盐直接排除也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因此,采用鱼、藻等生物通过固定、摄食等方式去除养殖废水中的悬浮物、营养盐,不仅可以对养殖废水进行资源化利用,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也可以明显降低养殖排放水中的营养盐浓度,减少其向海中的排放,而有利于环境保护。养殖废水中含有大量氮、磷等营养盐,适宜藻类生长,但用养殖废水中的藻类往往由于悬浮物附着于藻类表面,阻碍藻类光合作用使其死亡或生长减缓。目前的弧形筛、沉淀池等设施难以将悬浮物完全去除,通过循环泵等增加水流流速冲刷藻类又消耗大量的能源。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解决现有海水鱼类工厂化养殖废水资源化、无害化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鱼藻共生养殖废水处理装置。该鱼藻共生养殖废水处理装置可有效吸收养殖废水中氮磷等营养元素,并可养殖摄食藻类的鱼类。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本实用新型包括水槽及养鱼池,其中水槽倾斜设置,所述水槽中沿水流方向设有多条附有海藻的苗绳,养殖废水通过所述水槽流入养鱼池。
[0006]其中:所述水槽较高的一端为进水口,较低的一端为出水口,所述水槽的进水口位于养鱼池的水面上方,该水槽的出水口浸于所述养鱼池的水中;所述出水口的下半部分浸于所述水面以下;所述水槽的进水口处设有避免所述养殖废水溢出的槽板;所述水槽为U型水槽,即水槽的端面呈“U”型;所述水槽为多个,串联或并联设置;所述养殖废水中的营养盐类通过所述苗绳上的海藻吸收,养殖废水中的悬浮物通过所述养鱼池中饲养的鱼类摄食;所述水槽的倾斜角度为1°?15°,所述水槽中苗绳的间距为10?30cm。
[0007]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0008]1.本实用新型可使藻类高效吸收养殖废水中氮磷等营养元素,并可有效养殖摄食藻类的鱼类,适用于工厂化鱼类养殖废水资源化利用,可进行多种类型的大型海藻和鱼类的养殖,为无害化处理装置。
[0009]2.本实用新型将水槽与养鱼池倾斜设置,提高了通过藻类养殖废水的流速,避免养殖废水中悬浮物在藻类表面附着,利于藻类繁殖。
[0010]3.本实用新型在水槽内设置了多根夹附有海藻的苗绳,可利用增长快速、经济价值低的刚毛藻等杂藻固定养殖废水中的营养盐,而利用鱼类摄食藻类进行资源化利用,增加产值。
[0011]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中水槽的主视图;
[0014]图3为图2的左视图;
[0015]图4为图2的右视图;
[0016]图5为图2的俯视图;
[0017]其中为水槽,2为养鱼池,3为水面,4为苗绳,5为进水口,6为出水口,7为槽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0019]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水槽I及养鱼池2,其中水槽I通过支架与养鱼池2倾斜设置,水槽I的倾斜角度可为1°?15° ;水槽I较高的一端为进水口 5,较低的一端为出水口 6,水槽I的进水口 5位于养鱼池2的水面3上方,该水槽I的出水口 6浸于养鱼池2的水中,可将出水口 6的下半部分浸于水面3以下。
[0020]如图2?5所示,水槽I为U型水槽,即水槽I的端面呈“U”型;水槽I中沿水流方向设有多条苗绳4,每条苗绳4上均附着有海藻。水槽I中按10?30cm间距设置苗绳。为了避免养殖废水在进入水槽I的过程中溢出,在水槽I的进水口 5处可设有一避免养殖废水溢出的槽板7,该槽板7垂直于水流方向设置。为了增加藻量,提高养殖废水处理效率,可将多个水槽I串联或并联设置。
[002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0022]将U型的水槽I与养鱼池2倾斜设置,水槽I较低一端的出水口 6的下半部分浸于养鱼池2的水面3以下,较高一端的进水口 5位于水面3以上。U型的水槽I中按30cm的间距设置多根苗绳4,将海藻(如刚毛藻)夹附着于苗绳4上。养殖废水由水槽I的进水口 5进入,流经附着于苗绳4上的刚毛藻后进入养鱼池2 ;流经的同时,水流起到冲刷藻类的作用,防止养殖废水中的悬浮物附着于刚毛藻表面。增殖藻类生长入养鱼池2的水中,为摄食藻类的褐篮子鱼(Siganus fuscessens)等鱼类摄食;或通过人工修剪,随水流进入养鱼池2中为鱼类摄食。
[0023]本实用新型可快速吸收养殖废水中氮磷等营养元素,并可有效养殖摄食藻类的鱼类,适用于工厂化鱼类养殖废水资源化利用,可进行多种类型的大型海藻和鱼类的养殖,为无害化处理装置。
【主权项】
1.一种鱼藻共生养殖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槽(I)及养鱼池(2),其中水槽(I)倾斜设置,所述水槽(I)中沿水流方向设有多条附有海藻的苗绳(4),养殖废水通过所述水槽(I)流入养鱼池(2)。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藻共生养殖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I)较高的一端为进水口(5),较低的一端为出水口(6),所述水槽⑴的进水口(5)位于养鱼池(2)的水面(3)上方,该水槽(I)的出水口(6)浸于所述养鱼池(2)的水中。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鱼藻共生养殖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6)的下半部分浸于所述水面(3)以下。4.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鱼藻共生养殖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I)的进水口(5)处设有避免所述养殖废水溢出的槽板(7)。5.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鱼藻共生养殖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I)为U型水槽,即水槽⑴的端面呈“U”型。6.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鱼藻共生养殖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I)为多个,串联或并联设置。7.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鱼藻共生养殖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废水中的营养盐类通过所述苗绳(4)上的海藻吸收,养殖废水中的悬浮物通过所述养鱼池(2)中饲养的鱼类摄食。8.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鱼藻共生养殖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I)的倾斜角度为1°?15°,所述水槽(I)中苗绳(4)的间距为10?30c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废水的处理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鱼藻共生养殖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水槽及养鱼池,其中水槽倾斜设置,所述水槽中沿水流方向设有多条附有海藻的苗绳,养殖废水通过所述水槽流入养鱼池;所述水槽较高的一端为进水口,较低的一端为出水口,所述水槽的进水口位于养鱼池的水面上方,该水槽的出水口浸于所述养鱼池的水中。本实用新型可使藻类高效吸收养殖废水中氮磷等营养元素,并可有效养殖摄食藻类的鱼类,适用于工厂化鱼类养殖废水资源化利用,可进行多种类型的大型海藻和鱼类的养殖,为无害化处理装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IPC分类】A01K63/04
【公开号】CN204616791
【申请号】CN201520301665
【发明人】吴志昊, 尤锋, 刘鹰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