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皮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040285阅读:来源:国知局
及图2所示,F表示玉米收割机的机体之“前”,B表示机体之“后”,L表示机体之“左”,R表示机体之“右”。
[0040]在玉米收割机中,在机体前部设置收割部(未图示),在收割部的后部与剥皮装置I的前部横跨设置有输送装置2。通过使玉米收割机的机体行驶,由收割部从玉米植物体收割玉米穗状体。收割的玉米穗状体是玉米植物体中的种子颗粒连成棒状的穗状的并且是穗状的种子颗粒为由苞叶包覆状态的部位。收割得到的玉米穗状体由输送装置2输送至机体后上方,从输送装置2的送出口 3排出。排出的玉米穗状体被剥皮装置I接收,进行剥除玉米穗状体苞叶的剥皮处理。
[0041]以下对扒入旋转装置30以及剥皮装置I进行说明。在对剥皮旋转装置30以及剥皮装置I的说明中,玉米穗状体的移动方向上游(图2的纸面左侧)为“前”,玉米穗状体的移动方向下游(图2的纸面右侧)为“后”,从玉米穗状体的移动方向下游朝向上游观察时,左侧(图2的纸面下侧)为“左”,从玉米穗状体的移动方向下游朝向上游观察时,右侧(图2的纸面上侧)为“右”。
[0042]如图1及图2所示,在剥皮装置I具备剥皮箱10。在剥皮箱10具备左右一对横壁板11、前滑槽12以及接收台13。前滑槽12设置在剥皮箱10的前部。前滑槽12设置为越偏靠前端侧越高的倾斜姿势。前滑槽12的左端侧与右端侧支撑于横壁板11。由前滑槽12形成引导面14。接收台13设置在剥皮箱10的后端部。接收台13的左端侧与右端侧支撑于横壁板11。
[0043]在剥皮箱10的内部设置有8排剥皮处理部15、5个旋转移送装置16以及I个扒出辊17。8排剥皮处理部15在引导面14的后端部的下方与接收台13的下方之间,排列在剥皮装置I的宽度方向上。在8排剥皮处理部15的每一排剥皮处理部15具备左右一对的剥皮辊18。每一排剥皮处理部15的左右一对剥皮辊18排列在剥皮处理部15的宽度方向上。每一排剥皮处理部15的左右一对剥皮棍18具备在沿着剥皮处理部15前后方向的方向上(即在沿着机体的前后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轴心,被驱动为以该轴心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每一排剥皮处理部15的左侧的剥皮辊18的旋转方向从后方观察时为向右旋转(顺时针)的旋转方向,右侧的剥皮辊18的旋转方向从后方观察时为向左旋转(逆时针)的旋转方向。
[0044]5个旋转移送装置16在8排剥皮处理部15的上方,排列在沿着剥皮处理部15的前后方向的方向上。5个旋转移送装置16的每一个旋转移送装置16具备在剥皮处理部15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轴心,被驱动为以该轴心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扒出辊17设置在接收台13的上方。扒出辊17具备在剥皮装置I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轴心,被驱动为以该轴心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
[0045]来自输送装置2的玉米穗状体落下在引导面14的前端侧沿着引导面14下降,从而来自输送装置2的玉米穗状体由引导面14引导朝向每一排剥皮处理部15的起始端部(前端部)。一边由剥皮辊18与旋转移送装置16将从引导面14导入至每一排剥皮处理部15的玉米穗状体移送向后方,一边由剥皮辊18对玉米穗状体的苞叶进行剥除。具体而言,玉米穗状体以相对于剥皮辊18为纵向的姿势(玉米穗状体的长度方向为沿着剥皮辊18的轴心方向的姿势)位于左右一对剥皮辊18之间。左右一对剥皮辊18以夹持玉米穗状体的状态转动,玉米穗状体的苞叶由左右一对剥皮辊18剥除。从玉米穗状体剥除的苞叶从左右一对剥皮辊18之间向下方落下。来到剥皮辊18的后端部的玉米穗状体由扒出辊17扒出至接收台13之上。扒出至接收台13上的玉米穗状体由扒出辊17从接收台13向剥皮装置I的后方送出。
[0046]如图1及图2所不,在引导面14的表面上设置I个分配引导体20以及7个引导体21。
[0047]与7个引导体21相比,分配引导体20设置为偏靠前上侧(玉米穗状体的移动方向的上游)。在分配引导体20具备俯视时呈大致三角形状的引导面。分配引导体20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观察时从左右两侧向中央侧逐渐变高的中间隆起状(本实施方式为三角形)。从输送装置2向引导面14的前端侧落下的玉米穗状体由分配引导体20引导朝向引导面14的左右两侧扩展分散开。
[0048]7个引导体21在左右方向(剥皮处理部15的宽度方向)上排列。7个引导体21的排列间隔设定为:即使存在玉米穗状体横搭于2个引导体21之间的情况,也不会出现玉米穗状体横搭于3个引导体21之间的情况。7个引导体21的每一个引导体21位于相邻一对剥皮处理部15两者之间的前方。由分配引导体20引导至引导面14的左右两侧的横端侧的玉米穗状体、以及越过分配引导体20或绕至分配引导体20的后侧的位于引导面14中央侧的玉米穗状体,通过各个引导体21的引导向位于各个引导体21的后方的剥皮处理部15的左右两侧的剥皮辊18之间移动。
[0049]具体而言,7个引导体21的每一个引导体21构成为如图1及图2所示。
[0050]当俯视时,每个引导体21构成为:上表面的形状呈向后变宽的形状(即越向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的下游变得越宽的形状)。当在前后方向上观察时,每个引导体21构成为,上表面的形状为越偏向上侧宽度越窄的形状(即向上变细的形状)。每个引导体21的底部具备安装板部。通过安装板部连结在引导面14,每个引导体21固定于引导面14。
[0051]引导面上的玉米穗状体通过引导体21的上表面的向后变宽的形状与上表面的向上边窄的形状引导朝向剥皮辊18之间。
[0052]如图2所示,在左右两个横壁板11的每一个横壁板11与引导面14之间横跨设置有横端引导体23。沿着横壁板11的玉米穗状体通过横端引导体23引导朝向横端的剥皮处理部15的剥皮辊18之间移动。
[0053]在引导面14的上方设置扒入旋转装置30。扒入旋转装置30具备在剥皮处理部15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轴心P,被驱动为以该轴心P为旋转中心朝向旋转方向A(参照图1)进行旋转。扒入旋转装置30对位于引导面14的玉米穗状体朝向剥皮处理部侧进行扒入操作,从而能够使玉米穗状体顺畅地导入剥皮处理部15。
[0054]以下对扒入旋转装置30进行详细说明。
[0055]如图1及图2所示,在扒入旋转装置30具备旋转支轴32以及多个扒入叶片部31。多个扒入叶片部31以在沿着旋转支轴32的轴心P的方向有间隔地排列的状态,不能相对旋转地支撑于旋转支轴32。旋转支轴32能够旋转驱动地支撑于左右两侧的横壁板11。旋转支轴32被驱动从而驱动扒入旋转装置30,从而扒入旋转装置30通过旋转的扒入叶片部31对玉米穗状体进行扒入操作。
[0056]如图5所示,多个扒入叶片部31的每一个扒入叶片部31具备基部33、以及从基部33延伸而出的2个叶片体34。在基部33设置有安装孔35。如图2、图3及图4所示,多个扒入叶片部31以旋转支轴32贯穿基部33的状态安装于旋转支轴32。基部33与旋转支轴32通过安装孔35的非圆形的形状与旋转支轴32的非圆形的外周形状卡合为不能相对旋转。
[0057]每个扒入叶片部31的2个叶片体34以夹着基部33在旋转支轴32的径向上直线状延伸的状态从基部33延伸而出。多个扒入叶片部31以相邻的扒入叶片部31的一方扒入叶片部31的叶片体34与另一方扒入叶片部31的叶片体34的旋转相位不同的状态安装于旋转支轴32。相邻的扒入叶片部31中的一方扒入叶片部31的叶片体34与另一方扒入叶片部31的叶片体34在不同的时刻移动于引导面4之上。
[0058]每个扒入叶片部31由弹性体构成。本实施例中,扒入叶片部31由橡胶材料构成。基部33以及2个叶片体34由橡胶材料一体地形成。叶片体34中的、旋转支轴32的径方向的外侧部分34A在沿着轴心P观察时的形状形成为前端变细的形状。在叶片体34中的、旋转支轴32的径向的中间部分34B的非扒入作用部34C设置凹入部36,凹入部36在沿着轴心P的方向观察时朝向扒入叶片部31的旋转方向凹入。使与叶片体34的基部33相连结的部分在旋转支轴32周方向上的尺寸变大从而牢固连结叶片体34与基部33的同时,使叶片体34的前端侧具有良好的弹性。其结果是,来自玉米穗状体的较强的扒入反作用力作用于叶片体34时,叶片体34的前端侧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不会对玉米穗状体造成损伤。
[0059]如图2、图3及图4所示,位于旋转支轴32中的每个扒入叶片部31的两横侧的部位不能相对旋转地支撑有支撑部件40。多个扒入叶片部31的每一个扒入叶片部31由位于两横侧的支承部件40夹持。扒入叶片部31由支撑部件40夹持,从而能够使扒入叶片部31相对于旋转支轴32进行定位,防止扒入叶片部31的偏移。
[0060]如图3、图4及图5所示,每个支撑部件40具备夹持部41与轴套部42。轴套部42嵌合于旋转支轴32的外周部。轴套部42与旋转支轴32通过轴套部42的非圆形的内周形状与旋转支轴32的非圆形的外周形状卡合为不能相对旋转。通过轴套部42卡合于旋转支轴32,支撑部件40不能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