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滨带土壤构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98007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滨带土壤构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土体整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河滨带土壤构型。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河滨带也成为了滥伐滥垦的对象,进而导致河滨带土体裸露,废弃的砾石到处可见,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河滨带土壤贫瘠、土层薄、土壤干旱。
[0003]因此,针对以上不足,需要提供了一种河滨带土壤构型。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一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河滨带土壤构型以对河滨带土壤进行改良,保墒保土保肥和实现河滨带生态的恢复和资源的循环利用问题。
[0006]( 二)技术方案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河滨带土壤构型,其包括对播种河滨植物物种的河滨带土地进行耙平形成的耕种层、在耕种层上覆盖一层营养纤维形成的营养纤维层以及在营养纤维层上覆盖砾石形成的砾石层。
[0008]其中,所述耕种层的厚度为10_15cm,
[0009]其中,所述营养纤维层的厚度为0.05-lmm。
[0010]其中,所述砾石的直径小于5cm;
[0011]其中,所述烁石层的厚度为5-10cm。
[0012]其中,所述砾石层的形状为“田”字形或“米”字型。
[0013]其中,所述营养纤维层包括植物纤维、氮素、有机质及磷中一种及几种。
[0014]其中,所述植物纤维为树枝及秸杆。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河滨带土壤构型中,包括对播种河滨植物物种的河滨带土地进行耙平形成的耕种层、在耕种层上覆盖一层营养纤维形成的营养纤维层以及在营养纤维层上覆盖砾石形成的砾石层,营养纤维层中的营养纤维作为贫瘠土壤的改良材料,一方面利用了废弃物,消纳河流治理中的废弃砾石,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另一方面,由于其透水透气的特性,不会影响底部植物向上的生长与穿透,成本低,土壤改良效果好,更重要的是具备良好的保墒保肥的作用;同时在营养纤维层上覆盖砾石形成砾石层可以防止表层水土流失。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河滨带土壤构型的纵剖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河滨带土壤构型中砾石层为“田字形”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河滨带土壤构型中砾石层为“米字形”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烁石层;2:营养层;3:耕种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2]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河滨带土壤构型包括对播种河滨植物物种的河滨带土地进行耙平形成的耕种层3、在耕种层3上覆盖一层营养纤维形成的营养纤维层以及在营养纤维层上覆盖砾石形成的砾石层I。
[0023]具体地,营养纤维层的厚度为0.05-lmm,以保证植被恢复必要营养物质。
[0024]具体地,烁石的直径小于5cm ;所述烁石层I的厚度为5_10cm。
[0025]所述砾石层I的形状为“田”字形或“米”字型。
[0026]上述“田”或“米”字形砾石层I覆盖可以阻挡水土流失,同时具有汇水增加水分的下渗效果,形成小生境;“田”或“米”字形砾石层I覆盖也可以使得河滨带形成自然景观。
[0027]该实施例中,在贫瘠的河滨带土地上播种河滨植物物种并进行耙平,然后在其上覆盖一层营养纤维形成营养纤维层,营养纤维作为贫瘠土壤的改良材料,一方面利用了废弃物,另一方面,由于其透水透气的特性,不会影响底部植物向上的生长与穿透,更重要的是具备保墒的作用;同时在营养纤维层上覆盖砾石形成砾石层I可以防止表层水土流失。
[0028]具体地,所述营养纤维包括植物纤维、氮素、有机质及磷;一般地,植物纤维、氮素、有机质及磷的重量比为9:2:6:2 ;植物纤维为树枝及秸杆。
[0029]其中,植物纤维破碎后与氮素、有机质、磷及水混合均匀搅拌,然后覆盖在耙平后的河滨带土地上。
[0030]上述营养纤维的构成一方面可以保证其透水透气性,另一方面又可保证其足够的营养性能,有效地对贫瘠土壤进行改良,且树枝及秸杆等材料成本低廉。
[0031]为了充分发挥营养纤维的性能,植物纤维、氮素、有机质、磷及水混合均匀搅拌后形成液体,在河滨带土地上覆盖时采用液压机喷播的方式。
[003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河滨带土壤构型主要是针对河滨带土壤贫瘠、土层薄、土壤干旱等缺陷进行河滨带生态恢复,通过在耙平后的河滨带土地上覆盖一层营养纤维形成营养纤维层,在营养纤维层上覆盖砾石形成砾石层I形成特殊的土体构型,其具有成本低、土壤改良效果好、保墒效果好、保持水土、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优点,还能消纳河流治理中的废弃石砾,该处置模式也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003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河滨带土壤构型,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播种河滨植物物种的河滨带土地进行耙平形成的耕种层、在耕种层上覆盖一层营养纤维形成的营养纤维层以及在营养纤维层上覆盖砾石形成的砾石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滨带土壤构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耕种层的厚度为10_15cmo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滨带土壤构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纤维层的厚度为0.05_lmmo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滨带土壤构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砾石的直径小于5c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河滨带土壤构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砾石层的厚度为5-lOc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河滨带土壤构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砾石层的形状为“田”字形或“米”字型。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滨带土壤构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纤维层包括植物纤维。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河滨带土壤构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纤维为树枝及秸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土体整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河滨带土壤构型;河滨带土壤保墒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在河滨带土地上播种河滨植物物种;对播种河滨植物物种的河滨带土地进行耙平形成耕种层;在耙平后的河滨带土地上覆盖一层营养纤维形成营养纤维层;在营养纤维层上覆盖砾石形成砾石层;这样,一方面利用了废弃物,消纳河流治理中的废弃砾石,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另一方面,由于其透水透气的特性,不会影响底部植物向上的生长与穿透,成本低,土壤改良效果好,更重要的是具备良好的保墒保肥的作用;同时在营养纤维层上覆盖砾石形成砾石层可以防止表层水土流失。
【IPC分类】A01G1/00, A01G9/10
【公开号】CN204907243
【申请号】CN201520561455
【发明人】刘培斌, 刘永兵, 沈来新, 李翔, 王国青, 程言君, 王利军, 臧振远, 谭天实, 李梓涵, 丁峰, 罗楠, 王佳佳
【申请人】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
【公开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