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蛾类单对或多对饲养的产卵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59408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中小型蛾类单对或多对饲养的产卵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昆虫饲养领域,特别是一种中小型蛾类单对或多对饲养的产卵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昆虫对化学农药和转基因作物的抗性基因频率的监测、抗性遗传方式的研究等方面,往往需要对昆虫建立大量的单对杂交或者单雌系,在昆虫生命表的研究中,亦需要对成虫进行单独配对,以研究其单个个体的生殖特征,因此一个小型、简单、方便的交配、产卵装置必不可少。
[0003]目前,传统的昆虫产卵装置设计的目的大多数为群养装置,有的为长方形结构,有的为圆筒形结构,比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3563564U中公开的一种利用奶茶盒做培养皿并观察产卵状况的饲养装置。
[0004]但是由于生长周期和生长条件不同,现有饲养装置并不适合棉铃虫、小地老虎、二点委夜蛾等中小型蛾类,饲喂效果不佳,且饲喂过程中,加入蜜水的过程困难。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小型蛾类昆虫单对或多对饲养产卵装置饲喂效果不佳的问题。
[0006]研究人员发现,现有技术中产卵笼由于个体大,不适合用来建立大量单对杂交或单雌系或多对的产卵装置,此外,在饲喂方法方面亦有局限,有的将饲喂盒悬挂于笼壁上,有的将装有浸润蜜水的脱脂棉至于培养皿内置于产卵笼的底部,在加蜜水的时候往往需要打开盖子,容易导致昆虫逃逸。
[0007]本发明拟设计一种中小型蛾类单对或多对饲养的产卵装置,适合棉铃虫、小地老虎、二点委夜蛾等中小型蛾类的单头饲养或单对饲养或多对饲养。
[0008]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是:
[0009]设计一种中小型蛾类单对或多对饲养的产卵装置,包括杯体、与杯体间通过卡扣固定的盖体、产卵载体和饲喂器;所述产卵载体处于所述杯体和盖体中间,所述杯体上设有与饲喂器尺寸相对应的饲喂孔,该饲喂器一端穿过所述饲喂孔处于所述杯体内,另一端处于所述杯体外封闭所述饲喂孔,所述盖体上设有透气孔。
[0010]优选的,所述饲喂器包括饲喂管,在所述饲喂管上方设有形成加料槽的孔,在所述饲喂管的一端设有外径大于饲喂管的堵头。
[0011]优选的,所述堵头和所述杯体间为面接触。
[0012]优选的,所述饲喂管长度为10?15cm。
[0013]优选的,所述饲喂管内置有脱脂棉。
[0014]优选的,所述饲喂管外径为2?5cm。
[0015]优选的,所述饲喂孔处于所述杯体底部向上2?5cm处。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1)采用杯体饲养,杯体容量视虫只的大小而定,能够保证单对或多对蛾类的活动空间,成虫活动充分;
[0018](2)由于杯体和盖体的连接方式为卡扣连接,取换卵布容易;
[0019](3)合理的利用饲喂管,使饲喂过程变得简单,小槽开口小,蒸发慢,可以一次加入蜜水后,3-4天不用补充和更换,加蜜水的时候,只要把饲喂管向外拉露出槽口,加入便可,操作简单减少工作量。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实用新型轴测方向爆炸效果示意图;
[0021]图2是本实用新型轴主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实用新型左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实用新型俯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饲喂管的轴测方向示意图;
[0025]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饲喂管的主视方向全剖示意图;
[0026]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饲喂管的俯视方向示意图;
[0027]图8是本实用新型非更换喂料状态的左视方向示意图;
[0028]图9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轴测方向效果示意图;
[0029]图中各部件名称:1.杯体;2.盖体;3.卡扣;4.饲喂管;5.产卵载体;41.加料槽;42.堵头;43.脱脂棉。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实施例1:一种中小型蛾类单对或多对饲养的产卵装置,参见图1至图7,包括杯体1、与杯体1间通过卡扣3固定的盖体2、产卵载体5和饲喂器;产卵载体5处于杯体1和盖体2中间,杯体1上设有与饲喂器尺寸相对应的饲喂孔,该饲喂器一端穿过饲喂孔处于杯体1内,另一端处于杯体1外封闭饲喂孔,盖体2上设有透气孔。
[0031 ] 饲喂器包括饲喂管4,在饲喂管4上方设有形成加料槽41的孔,在饲喂管4的一端设有外径大于饲喂管4的堵头42。
[0032]本实施例中,堵头42和杯体1间为面接触。
[0033]饲喂管4长度为10cm。饲喂管4内置有脱脂棉43。脱脂棉43浸泡足够量的蜜水至饱和,饲喂管4外径为3cm。饲喂孔处于杯体1底部向上4cm处。
[0034]具体使用中,可以采用顶盖的直径为15cm、盒高10_15cm、底面的直径为15cm的乐扣杯,将盖体2中间镂空,形成透气孔,仅有0.5cm的边缘,顶盖边缘设有4个卡扣3,卡扣3将杯体1、产卵载体5和盖体2固定在一起,杯体1内形成饲养昆虫的空腔,昆虫在其内部的产卵载体5上产卵,同时,距底面高4cm处侧壁上有一直径3cm的圆形开口,即饲喂孔,将饲喂管4插入饲喂孔。
[0035]饲喂管4横插进去,饲喂管4上部开一个小槽,装上脱脂棉43为载体的蜜水,便于蛾类取食,由于小槽开口小,蒸发慢,可以一次加入蜜水后,3-4天不用补充和更换,此外,加蜜水的时候,只要把饲喂管4向外拉露出槽口,加入便可,操作简单,而且昆虫逃脱不了。
[0036]本实施例中,产卵载体5是医用纱布,换产卵载体的时候,打开卡扣3,轻轻拿起盖体2,将新的纱布覆盖上面,轻轻抽出已经产过卵的纱布,再盖上盖体2,锁紧卡扣,蛾子不会飞出来。
[0037]实施例2:本实施例原理同实施例1,具体不同之处在于:如图8和图9,堵头和所述杯体间为面接触,更大的接触面积,进一步防止昆虫的逃逸。
[0038]最后需说明的是,以上者仅系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特征,稍加变化修饰而成者,亦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中小型蛾类单对或多对饲养的产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杯体(1)、与杯体(I)间通过卡扣(3)固定的盖体(2)、产卵载体(5)和饲喂器;所述产卵载体(5)处于所述杯体(I)和盖体(2)之间,所述杯体(I)上设有与饲喂器尺寸相对应的饲喂孔,该饲喂器一端穿过所述饲喂孔处于所述杯体(I)内,另一端处于所述杯体(I)外封闭所述饲喂孔,所述盖体(2)上设有透气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小型蛾类单对或多对饲养的产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饲喂器包括饲喂管,在所述饲喂管上方设有形成加料槽(41)的孔,在所述饲喂管的一端设有外径大于饲喂管的堵头(4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小型蛾类单对或多对饲养的产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42)和所述杯体(I)间为面接触。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小型蛾类单对或多对饲养的产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饲喂管长度为10?15cm。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小型蛾类单对或多对饲养的产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饲喂管内置有脱脂棉(43)。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小型蛾类单对或多对饲养的产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饲喂管外径为2?5cm。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小型蛾类单对或多对饲养的产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饲喂孔处于所述杯体(I)底部向上2?5cm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小型蛾类单对或多对饲养的产卵装置。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蛾类昆虫单对或多对饲养产卵装置饲喂效果不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杯体、与杯体间通过卡扣固定的盖体、产卵载体和饲喂器;产卵载体处于杯体和盖体中间,杯体上设有与饲喂器尺寸相对应的饲喂孔,该饲喂器一端穿过饲喂孔处于杯体内,另一端处于杯体外封闭饲喂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保证单对或多对蛾类的活动空间,成虫活动充分;卡扣连接,取换卵布容易,操作简单减少工作量。
【IPC分类】A01K67/033
【公开号】CN204969009
【申请号】CN201520649541
【发明人】李国平, 黄建荣, 田彩红, 封洪云, 钟景, 封洪强, 邱峰
【申请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