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昆虫诱捕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445616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昆虫诱捕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昆虫诱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昆虫诱捕器。
【背景技术】
[0002]日常生活中,蟑螂无处不在,蟑螂是人类的天敌,它们到处爬,容易传染细菌和疾病。
[0003]目前消灭蟑螂大多采用喷洒杀虫药的方法,但是杀虫剂容易污染环境,给人类的食物造成污染,且用药一段时间后,蟑螂会产生抗药性,蟑螂被杀后,散布各处的蟑螂尸体比较难清理,相对人工成本较高,使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昆虫诱捕器,至少可以捕捉蟑螂等害虫,即又不会污染环境,而且清理方便。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昆虫诱捕器,包括:
[0006]盒体,所述盒体内表面为光滑表面;
[0007]所述盒体的一个侧面设置有入口,所述入口处设置有斜坡,所述斜坡的上表面覆盖有粗糙物,所述斜坡的下表面为光滑表面;
[0008]所述盒体设置有入口的侧面包括单向转动板,所述单向转动板向所述盒体的内部转动;
[0009]所述盒体内部悬挂有诱饵座,且所述诱饵座与所述斜坡的顶端相接。
[0010]优选地,所述盒体包括有活动侧面,所述活动侧面与设置有入口的侧面相对设置在所述盒体的两侧;
[0011 ]与所述活动侧面接触的顶面设置有第一转动阀,与所述活动侧面接触的底面设置有第二转动阀。
[0012]优选地,所述斜坡的坡度介于15度?30度。
[0013]优选地,所述盒体的底面设置有粘胶板;或者
[0014]所述盒体的底面设置有水槽,且所述水槽位于所述斜坡的正下方。
[00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昆虫诱捕器,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内表面为光滑表面;所述盒体的一个侧面设置有入口,所述入口处设置有斜坡,所述斜坡的上表面覆盖有粗糙物,所述斜坡的下表面为光滑表面;所述盒体设置有入口的侧面包括单向转动板,所述单向转动板向所述盒体的内部转动;所述盒体内部悬挂有诱饵座,且所述诱饵座与所述斜坡的顶端相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诱饵座,可以吸引蟑螂或者其他昆虫,并通过设置的斜坡,使得被吸引的蟑螂或者昆虫爬行到诱饵座上捕食诱饵,进一步地,由于诱饵座悬挂在盒体内部,当诱饵座的一侧受力后,诱饵座会失去平衡,使得捕食诱饵的蟑螂或其他昆虫掉入盒体内部,由于盒体内部和斜坡的下表面都是光滑表面,可以防止蟑螂或者昆虫从盒体内逃脱,可以达到困死蟑螂或昆虫的目的。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昆虫诱捕器,至少可以捕捉蟑螂等害虫,即又不会污染环境,而且方便清理。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昆虫诱捕器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
[0018]100-盒体,101-斜坡,102-单向转动板,103-诱饵座,104-粘胶板,105-1-第一转动阀,105-2-第二转动阀,106-活动侧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20]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昆虫诱捕器结构示意图,主要包括:盒体100,斜坡101,单向转动板102,诱饵座103,粘胶板104,第一转动阀105-1,第二转动阀105-2,活动侧面106。
[0021]具体地,盒体100为密封盒,且盒体100的内表面为光滑表面,采用上述设计,可以防止进入盒体内的蟑螂或者其他昆虫可以从盒体100内逃脱。
[002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捕捉蟑螂或者其他昆虫,在盒体100内设置有诱饵座103,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待捕捉的蟑螂或者其他昆虫的喜好不同,可以在诱饵座103上分别放置各种诱饵。
[0023]进一步地,诱饵座103通过线绳或者链条悬挂在盒体100内部,由于采用线绳或链接悬挂诱饵座103,当诱饵座在外力作用下,就会失去平衡,从而使得诱饵座上的蟑螂或者其他昆虫从诱饵座上掉下去,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将诱饵固定在诱饵座103上,避免诱饵座103失去平衡后,使得诱饵从诱饵座103上滑落。
[0024]为了将蟑螂或者其他昆虫困死在盒体100内,需要将蟑螂或者其他昆虫引导到盒体100内,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盒体100的一个侧面设置有入口,在该入口处设置有斜坡101,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能够使得蟑螂或者其他昆虫顺利的爬上斜坡101,优选地,斜坡101的坡度介于15度在30度之间,同时,在斜坡101的上表面覆盖有粗糙物,从而也可以增大斜坡1I上表面的摩擦力。
[002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诱饵座103和斜坡101的顶端相接,由于诱饵座103悬挂在盒体100内部,当蟑螂或者其他昆虫爬行到诱饵座103上时,导致诱饵座103失去平衡,从而使得蟑螂或者其他昆虫掉入盒体100内部。
[0026]为了防止蟑螂或者其他昆虫可以从盒体100内逃脱,优选地,盒体100的内部为光滑表面。
[0027]进一步地,为了避免某些可以垂直爬行的昆虫从斜坡101的下表面爬行到斜坡101的上表面,从斜坡101的入口处逃脱,优选地,斜坡101的下表面设置为光滑表面,且斜坡101的下表面也设置为斜面。
[0028]进一步地,为了防止进入盒体100的蟑螂或者其他昆虫可以跳跃到斜坡101上,并从斜坡101的入口处顺利逃脱,优选地,在盒体100入口的侧面包括有单向转动板102,具体地,单向转动板102的只能向盒体100的内部转动,而不能向盒体100的外部转动,从而可以避免跳跃到斜坡101上的蟑螂或者其他昆虫可以从盒体内部逃脱。
[0029]由于蟑螂或者其他昆虫的生命力比较旺盛,若想简单的将进入到盒体100内的蟑螂或者其他昆虫困死到盒体100内,则需要长时间的等待。由于进入盒体100内的蟑螂或者其他昆虫的先后顺序不同,当使用者打开盒体100时,可能会使得部分未被困死的蟑螂或者其他昆虫顺利的从盒体100内逃脱。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避免长时间等待以及防止进入盒体100内的蟑螂或者其他昆虫逃脱,优选的,在盒体100的底面设置有粘胶板104,由于粘胶板104上设置有粘胶,当蟑螂或者其他昆虫掉落在粘胶板104上时,可以被粘胶板粘住。
[0030]进一步地,还可以在盒体100的底面设置有水槽,且水槽位于斜坡101和诱饵座103的正下方,当蟑螂或者其他昆虫从诱饵座103上掉下来的时候,可以直接掉入水槽。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能够使得诱饵座103上掉下来的蟑螂或其他昆虫都可以落入水槽中,要求水槽的尺寸至少大于诱饵座103的尺寸。
[0031]为了方便清除盒体100内的蟑螂或者其他昆虫,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盒体100包括有活动侧面106,且该活动侧面106与设置有入口的侧面相对设置在盒体100的两侧,与活动侧面106接触的顶面设置有第一转动阀105-1,与活动侧面106接触的底面设置有第二转动阀105-2,通过转动第一转动阀105-1和第二转动阀105-2,可以将活动侧面106从盒体100上移出,从而方便使用者清理盒体100内困死的蟑螂或其他昆虫,或者方便使用者更换盒体100内的粘胶板,或者方便使用者更换盒体100内的水槽。
[003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诱饵座,可以吸引蟑螂或者其他昆虫,并通过设置的斜坡,使得被吸引的蟑螂或者昆虫爬行到诱饵座上捕食诱饵,进一步地,由于诱饵座悬挂在盒体内部,当诱饵座的一侧受力,诱饵座会失去平衡,使得捕食诱饵的蟑螂或其他昆虫掉入盒体内部,设置在盒体上的单向转动板,避免进入盒体内的蟑螂或者其他昆虫从斜坡的入口处逃脱;由于盒体底面设置有粘胶板或者水槽,可以避免进入盒体内的蟑螂或者其他昆虫需要长时间才能被困死;设置在盒体上的活动侧面,可以方便清理盒体内的尸体,不会污染环境。
[0033]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盒体(100 ),所述盒体(100)内表面为光滑表面; 所述盒体(100)的一个侧面设置有入口,所述入口处设置有斜坡(101),所述斜坡(101)的上表面覆盖有粗糙物,所述斜坡的下表面为光滑表面; 所述盒体(100)设置有入口的侧面包括单向转动板(102),所述单向转动板(102)向所述盒体(100)的内部转动; 所述盒体(100)内部悬挂有诱饵座(103),且所述诱饵座(103)与所述斜坡(101)的顶端相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体(100)包括有活动侧面(106),所述活动侧面(106)与设置有入口的侧面相对设置在所述盒体(100)的两侧; 与所述活动侧面(106)接触的顶面设置有第一转动阀(105-1),与所述活动侧面(106)接触的底面设置有第二转动阀(105-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101)的坡度介于15度?30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00)的底面设置有粘胶板(104);或者 所述盒体(100)的底面设置有水槽,且所述水槽位于所述斜坡(101)和所述诱饵座(103)的正下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昆虫诱捕器,属于昆虫诱捕技术领域。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内表面为光滑表面;所述盒体的一个侧面设置有入口,所述入口处设置有斜坡,所述斜坡的上表面覆盖有粗糙物,所述斜坡的下表面为光滑表面;所述盒体设置有入口的侧面包括单向转动板,所述单向转动板向所述盒体的内部转动;所述盒体内部悬挂有诱饵座,且所述诱饵座与所述斜坡的顶端相接。采用上述昆虫诱捕器,至少可以捕捉蟑螂等害虫,即又不会污染环境,而且清理方便。
【IPC分类】A01M1/02, A01M1/10
【公开号】CN205357858
【申请号】CN201620107492
【发明人】陈俊华, 徐雪松, 余蕾, 郭世保, 史洪中, 毛玉收
【申请人】信阳农林学院
【公开日】2016年7月6日
【申请日】2016年1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