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益生元的液态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2874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含益生元的液态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态奶,特别是涉及一种含有活性益生元的液态奶。
背景技术
乳是营养最全面的天然食品,是哺乳动物出生后最初食用的食物,其中含有幼儿或幼畜所需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矿物质等。对新生的牛犊,如果每天喂奶,那么50天后体重会增加一倍;而对于婴儿来说,100天后其体重也可增加1倍左右。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认识,饮奶肯定会越来越重视,在其他的国家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饮食文化。在众多食品中,乳的营养价值无可非议。在我国市场上,乳产品的发展迅速,年增长率在30.0%左右。特别是高温瞬时灭菌和无菌包装在乳产品上的应用,最大程度的保留了牛乳的营养成分,延长了产品的保质期,扩大了产品的销售范围,从而使乳制品以其口味多样性、营养价值高和饮用方便等特点,在食品市场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人体内双歧杆菌的增殖对人大有裨益,然而提高人体内双歧杆菌的数量迄今为止仍是一个技术难题。这是因为双歧杆菌是厌氧型菌群,在空气中很难存活,再加上胃酸的酸性很强,双歧杆菌经过胃时绝大部分都被杀死了,只有极少部分可到达肠内,从而使其对人体的有益功效很难体现出来。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木糖、低聚果糖不能被人体的胃和小肠所消化吸收,而直接进入大肠,为双歧杆菌优先利用,而肠内的有害菌很难利用它们。双歧杆菌以低聚糖为养分得到大量繁殖,增加了活力,逐渐占据优势,抑制了有害菌的生长,促使微生态向良性调整,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
低聚异麦芽糖(IMO)是淀粉糖的一种,主要成分是由α-1,6-糖苷键结合的异麦芽糖(IG2)、潘糖(P)、异麦芽三糖(IG3)及四糖以上(GN)组合成的功能性低聚糖。按形态可分为低聚异麦芽糖浆和低聚异麦芽糖粉两种。糖浆为无色或浅黄色,透明的粘稠液体,甜味柔和,无异味,无正常视力可见杂质。糖粉为白色无定形粉末,甜味柔和,无异味,无正常视力可见杂质。不同纯度低聚异麦芽糖(IMO)的基本组成如表1所示。
表1不同纯度低聚异麦芽糖(IMO)的理化指标


低聚木糖又称木寡糖,是由2-7个木糖分子以-1,4糖苷键结合而成的功能性聚合糖,为无色至浅棕色液体或白色固体,相对甜度约为40%,其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分别如表2和表3。
表2不同纯度低聚木糖的理化指标

表3不同纯度低聚木糖的微生物指标

低聚果糖(简称FOS),是一种以不超过4个果糖为链节,并以葡萄糖为链的端基的蔗果低聚糖,又名果寡糖和果糖低聚糖。低聚果糖通常作为果糖基单元以β(2-1)键连接在蔗糖(GF)分子上的果糖寡聚物的通称,即GFn(n=1-9),主要包括蔗果三糖(GF2)、蔗果四糖(GF3)、蔗果五糖(GF4)。按低聚果糖总含量分为G型和P型低聚果糖总含量不小于50%者为G型;低聚果糖总含量不小于90%者为P型。其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分别如表4和表5。
表4不同纯度低聚果糖的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

表5不同纯度低聚果糖的微生物指标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促进体内有益菌——双歧杆菌增殖的含益生元的液态奶。
本发明所提供的含益生元的液态奶,每100g含有如下重量的组分牛奶50-95g,低聚异麦芽糖0.01-10.0g,低聚木糖0.01-0.7g,低聚果糖0.01-5.0g,
稳定剂0.1-1.0g,加水至100g。
其中,所述低聚异麦芽糖的添加量是以50%纯度的低聚异麦芽糖为标准计量的;所述低聚木糖的添加量是以70%纯度的低聚木糖为标准计量的;所述低聚果糖的添加量是以50%纯度的低聚果糖为标准计量的。稳定剂为乳化剂或增稠剂,或由乳化剂和增稠剂两者组合而成;其中,所述乳化剂可选自蔗糖脂肪酸酯、甘油脂肪酸酯、分子蒸馏单甘酯和聚甘油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增稠剂可选自卡拉胶、瓜儿豆胶、羧甲基纤维素钠、明胶、微晶纤维素、结冷胶、黄原胶、海藻酸丙二醇酯、魔芋胶、琼脂、刺槐豆胶和果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优选的,稳定剂包括分子蒸馏单甘酯、聚甘油酯、卡拉胶和黄原胶,这几种组分可以以任意比混合,只需要使稳定剂用量达到要求即可。
双歧杆菌发酵低聚糖能产生短链脂肪酸(主要是醋酸和乳酸)和一些抗菌素物质,从而抑制外源致病菌和肠内固有腐败菌的生长繁殖。通过大量筛选各种配比,本发明提供的含有活性益生元液态奶中添加有一定含量的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木糖和低聚果糖,与现有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的效果1)本发明中的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木糖、低聚果糖和牛奶、肠道中所含有的各种有益菌(比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等)相互协调,相得益彰,可以更好的发挥有益菌群的作用;2)可使体内多种有益菌(特别是双歧杆菌)增殖,进而起到改善人体肠胃环境、促进肠道蠕动、减少有毒发酵产物及有害细菌、防止便秘、保护肝脏功能、降低血清胆固醇、降低血压、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B族维生素合成、帮助钙、铁、锌等营养元素吸收的功效。人体试验表明摄入功能低聚糖可促使双歧杆菌增殖,抑制有害细菌,特别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的生长,每天摄入一定量低聚糖持续数周后,肠内双歧杆菌活菌增加7-8倍,而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总数减少了81%。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中百分含量如无特殊说明均为质量百分含量,所用的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液态奶配方中低聚异麦芽糖的添加量是以50%纯度的低聚异麦芽糖(IMO)为标准计量的,低聚木糖的添加量是以70%纯度的低聚木糖为标准计量的,低聚果糖(FOS)的添加量是以50%纯度的低聚果糖为标准计量的,其它纯度的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木糖、低聚果糖可以按照含量的不同进行折算。
实施例1、含益生元液态奶的制备配方原料原料要求 添加量牛奶脂肪≥3.3%,蛋白质≥2.9%50%非脂乳固体≥8.1%低聚异麦芽糖(IMO) 2%低聚木糖 0.3%低聚果糖(FOS) 2%稳定剂0.2%水45.5%其中,稳定剂的配方(占液态奶的百分含量)为分子蒸馏单甘酯0.13%,聚甘油酯0.04%,卡拉胶0.01%,黄原胶0.02%。所述低聚异麦芽糖是以IMO-50型糖粉的低聚异麦芽糖为标准计量的;所述低聚木糖是以70%纯度的低聚木糖粉为标准计量的;所述低聚果糖是以G型糖浆,50%纯度的低聚果糖为标准计量的。
制备过程工艺的具体操作如下1.牛奶制备工艺牛奶进行标准化后要求各项指标符合生产要求,标准化后脂肪为3.4%-4.1%,蛋白质为2.95%-3.45%。原料奶要求4℃以下冷藏。使用的原奶的具体要求如下a.感官指标色泽呈均匀一致的乳白色或稍带黄色。
滋气味具有新鲜牛乳固有的香味,无其它异味。
组织状态呈均匀的胶态流体,无沉淀,无凝块,无肉眼可见杂质和其它异物。
b.理化指标相对密度d2041.028-1.032脂肪,%≥3.2蛋白质,% ≥2.90非脂乳固体,% ≥8.3酸度,0T ≤18.0杂质度,mg/kg ≤4.0c.卫生指标汞(以Hg计),mg/kg ≤0.01砷(以As计),mg/kg ≤0.2
铅(以Pb计),mg/kg≤0.05铬(以Cr6+计),mg/kg ≤0.3硝酸盐(以NaNO3计),mg/kg≤8.0亚硝酸盐(以NaNO2计),mg/kg ≤0.2六六六,mg/kg≤0.05滴滴涕,mg/kg≤0.02黄曲霉毒素M1,μg/kg≤0.2抗生素 不得检出d.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cfu/ml ≤500000e.掺假项目不得在生鲜牛乳中掺入碱性物质、淀粉、食盐、蔗糖等非乳成分2.配料在化糖锅中加入适量的牛奶,缓慢升温到40℃-45℃,将乳化增稠剂、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木糖、低聚果糖加入,保持原料分散均匀一致,然后升温到70℃,在此温度下保持15分钟-20分钟,使原料充分溶解后,降温到20℃后打入混合罐,混合15分钟。
3.定容用少量的原料奶将化糖锅中的原料以及管路中残留的原料全部顶入混合罐中,进行定容。
4.预热通过板式换热器将混合物料预热到60℃-75℃。
5.均质将混合物料均质,均质压力为22-25MPa,一级均质压力为12-14MPa,二级均质压力为8-10MPa,均质温度为55℃-75℃。
6.预杀菌将均质后的物料预杀菌,杀菌温度应控制在85℃-90℃/15秒。
7.闪蒸浓缩将物料在闪蒸罐中闪蒸浓缩,闪蒸罐真空度控制在-0.055Mpa--0.085Mpa,闪蒸浓缩出的水分占物料总重的0.6-0.8%,物料出闪蒸温度为60℃;8.冷却将闪蒸后的物料降温到8℃以下。
9.超高温瞬时灭菌将经闪蒸浓缩、冷却后的物料在137℃±2℃下灭菌4秒。
10.无菌灌装,得到产品检验结果如下项目指标总固体 7.2%
乳糖2.1%蛋白质 1.00%脂肪1.50%实施例2、含益生元液态奶的制备配方原料原料要求 添加量牛奶脂肪≥3.3%,蛋白质≥2.9%80%非脂乳固体≥8.1%低聚异麦芽糖(IMO) 5%低聚木糖 0.4%低聚果糖(FOS) 3%稳定剂0.2%水11.4%其中,稳定剂的配方(占液态奶的百分含量)为分子蒸馏单甘酯0.1%;聚甘油酯0.06%;卡拉胶0.02%;黄原胶0.02%。所述低聚异麦芽糖是以IMO-50型糖粉的低聚异麦芽糖为标准计量的;所述低聚木糖是以70%纯度的低聚木糖粉为标准计量的;所述低聚果糖是以G型糖浆,50%纯度的低聚果糖为标准计量的。
制备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产品检验结果如下项目指标总固体 11.3%乳糖4.2%蛋白质 2.73%脂肪3.20%实施例3、含益生元液态奶的制备配方原料原料要求 添加量牛奶脂肪≥3.3%,蛋白质≥2.9%70%非脂乳固体≥8.1%低聚异麦芽糖(IMO) 7%低聚木糖 0.6%低聚果糖(FOS) 4%稳定剂0.17%水18.23%其中,稳定剂的配方(占液态奶的百分含量)为分子蒸馏单甘酯0.1%;聚甘油酯0.04%;卡拉胶0.01%;黄原胶0.02%。所述低聚异麦芽糖是以IMO-50型糖粉的低聚异麦芽糖为标准计量的;所述低聚木糖是以70%纯度的低聚木糖粉为标准计量的;所述低聚果糖是以G型糖浆,50%纯度的低聚果糖为标准计量的。
制备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产品检验结果如下项目指标总固体 10.3%乳糖4.0%蛋白质 2.67%脂肪3.00%实施例4、含益生元液态奶的制备配方原料原料要求添加量牛奶脂肪≥3.3%,蛋白质≥2.9% 90%非脂乳固体≥8.1%低聚异麦芽糖(IMO) 3%低聚木糖0.7%低聚果糖(FOS) 5%稳定剂 0.2%水 1.1%其中,稳定剂的配方(占液态奶的百分含量)为分子蒸馏单甘酯0.13%;聚甘油酯0.04%;卡拉胶0.015%;黄原胶0.015%。所述低聚异麦芽糖是以IMO-50型糖粉的低聚异麦芽糖为标准计量的;所述低聚木糖是以70%纯度的低聚木糖粉为标准计量的;所述低聚果糖是以G型糖浆,50%纯度的低聚果糖为标准计量的。
制备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产品检验结果如下项目指标总固体 12.60%乳糖4.6%蛋白质 2.85%脂肪3.41%实施例5、含益生元液态奶的制备配方原料原料要求添加量牛奶脂肪≥3.3%,蛋白质≥2.9% 55%非脂乳固体≥8.1%低聚异麦芽糖(IMO) 9%
低聚木糖0.6%低聚果糖(FOS) 4%稳定剂 0.2%水 31.2%其中,稳定剂的配方(占液态奶的百分含量)为分子蒸馏单甘酯0.1%;聚甘油酯0.06%;卡拉胶0.02%;黄原胶0.02%。所述低聚异麦芽糖是以IMO-50型糖粉的低聚异麦芽糖为标准计量的;所述低聚木糖是以70%纯度的低聚木糖粉为标准计量的;所述低聚果糖是以G型糖浆,50%纯度的低聚果糖为标准计量的。
制备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产品检验结果如下项目指标总固体 7.6%乳糖2.4%蛋白质 1.10%脂肪1.31%实施例6、含益生元液态奶的制备配方原料原料要求添加量牛奶脂肪≥3.3%,蛋白质≥2.9% 57%非脂乳固体≥8.1%低聚异麦芽糖(IMO) 9%低聚木糖0.1%低聚果糖(FOS) 0.9%稳定剂 0.3%水 32.7%其中,稳定剂的配方(占液态奶的百分含量)为分子蒸馏单甘酯0.15%;聚甘油酯0.08%;卡拉胶0.04%;黄原胶0.03%。其中,低聚异麦芽糖是50%纯度白色粉末,低聚木糖是70%纯度白色粉末,低聚果糖(FOS)是50%纯度G型糖浆。
制备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含益生元的液态奶。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百分比含量如无特别说明均为质量百分含量,下述实施例中低聚糖特指低聚异麦芽糖(IMO)、低聚木糖、低聚果糖(FOS)的混合物。
实施例7、低聚糖调节肠道菌群功能的动物实验受试样品低聚异麦芽糖(IMO)、低聚木糖、低聚果糖(FOS),低聚异麦芽糖是50%纯度白色粉末,低聚木糖是70%纯度白色粉末,低聚果糖(FOS)是50%纯度糖浆,阴凉、干燥、通风处保存。
实验动物选用购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许可证号SCXK-(京)2004-0001)的18-22g,BALB/C健康清洁级雄性小鼠48只,分为四组,每组12只。
剂量低聚异麦芽糖(IMO)、低聚木糖、低聚果糖(FOS)的比例为9∶0.1∶0.9,推荐量为成人(按60kg体重计)每日10g、20g和30g。分别依照三个推荐剂量的10倍设置小鼠实验剂量,即每日剂量分别为1.67g/kgBW(低剂量组)、3.33g/kgBW(中剂量组)、5.00g/kgBW(高剂量组)。受试物用水(已消毒)配制,经口每日一次给予小鼠受试物,连续灌胃14天后测试各项指标。小鼠灌胃体积为0.10mL/10g鼠重。同时设空白对照组(0g/kgBW),用水(已消毒)代替受试物,每日灌胃体积与各受试物组相同。
给予受试样品前,无菌取小鼠粪便数粒,放到无菌的器皿中,用分析天平称量,记录重量。然后,在洁净工作台中,无菌操作,加入稀释液(二次蒸馏水),稀释至10-2,充分振荡混匀,依10倍系列稀释至10-8,每种测定菌选择合适的稀释度,接种平板,检测肠道五种典型菌(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的菌群数量。培养基、培养和鉴定方法如表6所示,然后计算出每克湿便中的菌落数(cfu/g),除产气荚膜梭菌外,均取对数进行统计处理。在最后一次给予受试样品之后24h,再次检测上述肠道五种典型菌的菌群数量,方法步骤同上。
数据处理用SPSS软件对各实验组的原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方差分析的程序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计算F值,F值<F0.05,结论各组均数间差异无显著性;F值≥F0.05,P≤0.05,用多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间均数的两两比较方法进行统计;对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变量转换,待满足正态或方差齐要求后,用转换后的数据进行统计;若变量转换后仍为达到正态或方差齐的目的,改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
结果判定最后,根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的判定标准,比较实验前后自身与组间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变化情况,实验组实验前后自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且实验组实验前后自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符合以下一项,可以判定该组受试样品动物实验结果阳性(1)粪便中双歧杆菌和/或乳杆菌明显增加,产气荚膜梭菌减少或不增加,肠杆菌、肠球菌无明显变化。(2)粪便中双歧杆菌和/或乳杆菌明显增加,产气荚膜梭菌减少或不增加,肠杆菌和/或肠球菌明显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低于双歧杆菌/乳杆菌增加的幅度。
低聚糖对小鼠体重影响的检测结果如表7所示,小鼠的初始体重和实验后体重在各剂量组与0g/kgBW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表明低聚糖对小鼠的体重无不良影响。
实验前后小鼠肠道中肠杆菌菌群数量的检测结果如表8所示,给受试物前各剂量组与0g/kgBW组间比较,肠杆菌的数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给受试物14天后与0g/kgBW组比较,5.00g/kgBW组肠杆菌的数量减少,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前后各剂量组自身比较肠杆菌数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实验前后小鼠肠道中肠球菌菌群数量的检测结果如表9所示,给受试前各剂量组与0g/kgBW组间比较,肠球菌的数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给受试物14天后与0g/kgBW组比较,5.00g/kgBW组肠球菌的数量减少,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前后各剂量组自身比较肠球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实验前后小鼠肠道中乳杆菌菌群数量的检测结果如表10所示,给受试物前、后各剂量组与0g/kgBW组间比较,乳杆菌的数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给受试物前、后各剂量组自身比较,乳杆菌的数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实验前后小鼠肠道中产气荚膜梭菌菌群数量的检测结果如表11所示,给受试前、后各剂量组与0g/kgBW组间比较,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给受试物前后各组自身比较,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
实验前后小鼠肠道中双歧杆菌菌群数量的检测结果如表12和表13所示,由表12可知,给受试前、后各剂量组与0g/kgBW组间比较,双歧杆菌的数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给受试物前后0g/kgBW、1.67g/kgBW组经自身比较,双歧杆菌的数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33g/kgBW组自身比较,双歧杆菌的数量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5.00g/kgBW实验组自身比较,双歧杆菌的数量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1)。由表13可知,给受试前、后各剂量组与0g/kgBW组间比较,双歧杆菌的数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给受试物前后3.33g/kgBW组自身比较,双歧杆菌的数量增加1.4倍;5.00g/kgBW组自身比较,双歧杆菌的数量增加2.0倍。
综上所述,小鼠经口给予低聚糖14天前后,3.33g/kgBW组自身比较,小鼠肠内双歧杆菌的数量增加1.4倍,有显著性差异(P<0.05);5.00g/kgBW组自身比较,双歧杆菌的数量增加2.0倍,有显著性差异(P<0.01)。小鼠经口给予低聚糖14天后,与0g/kgBW组比较,5.00g/kgBW组肠杆菌数量减少(P<0.05);肠球菌数量显著减少(P<0.05)。给低聚糖前后,各组小鼠产气荚膜梭菌数量均无显著变化。低聚糖对小鼠体重无不良影响。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低聚糖调节肠道菌群功能实验结果为阳性,证明低聚糖能够明显增殖肠道双歧杆菌。
表6肠道菌群检验用培养基、培养和鉴定方法

表7实验前后各组小鼠的体重(x±SD)

表8小鼠肠道中肠杆菌菌群数量的检测结果(log10cfu/g,x±SD)

a与0g/kgBW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表9小鼠肠道中肠球菌菌群数量检测结果(log10cfu/g,x±SD)


a与0g/kgBW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表10小鼠乳杆菌菌群数量检测结果(log10cfu/g,x±SD)

表11小鼠产气荚膜梭菌菌群数量检测结果(cfu/g,x±SD)

表12小鼠肠道中双歧杆菌菌群数量检测结果(log10cfu/g,x±SD)

b与本组给受试物前比较有显著差异表13小鼠肠道中双歧杆菌菌群数量检测结果(×108cfu/g,x±SD)

实施例8、低聚糖调节肠道菌群功能的人体实验受试样品低聚异麦芽糖(IMO)、低聚木糖、低聚果糖(FOS),低聚异麦芽糖是50%纯度白色粉末,低聚木糖是70%纯度白色粉末,低聚果糖(FOS)是50%纯度糖浆,阴凉、干燥、通风处保存。
受试人群经临床体检指标全部正常的成年人60名,男女各半。受试者中部分为便秘者。
肠道细菌培养方法如下双歧杆菌BBL琼脂培养基(青岛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37℃,48-72小时厌氧培养;乳杆菌LBs琼脂培养基(青岛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37℃,48小时培养;肠杆菌EMB琼脂培养基(青岛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37℃,24-48小时培养;肠球菌叠氮钠-结晶紫-七叶苷琼脂培养基(青岛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37℃,24-48小时培养;拟杆菌Bd琼脂培养基(青岛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37℃,24小时厌氧培养;产气荚膜梭菌TSC琼脂培养基(青岛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37℃,24小时厌氧培养。
随机抽取上述60例受试者,分为3组(低、中、高剂量组),每组20人,男女各半。在试食受试样品之前,无菌采取受试者粪便,放到无菌的器皿中,用分析天平称量,记录重量。然后,在洁净工作台中,无菌操作,加入稀释液(二次蒸馏水),稀释至10-2,充分振荡混匀,依10倍系列稀释至10-8,每种测定菌选择合适的稀释度,接种平板,检验上述六种肠道菌群数(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然后,低、中、高剂量组受试者每日分别服用5g、10g、15g,低聚异麦芽糖(IMO)、低聚木糖、低聚果糖(FOS)的比例为9∶0.1∶0.9,连续14d。分别于服用受试物3d、7d、10d、14d,及停服后3d、7d、14d时,无菌采取受试者粪便检测并用相同方法检测上述六种肠道菌群数。观察、记录受试者食用前后自觉症状。
数据处理方法与实施例6相同。
每日服用5g受试物(低剂量组),服用14d,肠道菌群数量检测结果如表14所示,5g/d实验组的肠杆菌、肠球菌、产气荚膜梭菌服用前、后数量无显著变化(p>0.05);拟杆菌在服用后第10d和停服后第3d较服用前数量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双歧杆菌在服用后第7d、第10d数量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乳杆菌在停服后第7d数量降低,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
每日服用受试物10g(中剂量组),服用14d,肠道菌群数量检测结果如表15所示,10g/d实验组的肠肝菌、乳杆菌数量无明显差异(p>0.05);肠球菌在停服后第14d数量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拟杆菌在服用后第10d及停服后第3d数量增加,其中,服用后第10d差异具极显著性(p<0.01),停服后第3d差异具显著性(p<0.05);产气荚膜梭菌在服用后第7d、第10d、第14d数量下降,其中第10d差异具极显著性(p<0.01),第7d、第14d差异具显著性(p<0.05);双歧杆菌在服用后第7d、第10d及停服后第7d数量增加,服用后第10d差异具极显著性(p<0.01),服用后第7d及停服后第7d差异具显著性(p<0.05)。
每日服用受试物15g(高剂量组),服用14d,肠道菌群数量检测结果如表16所示,15g/d实验组的肠球菌、乳杆菌数量无显著的变化(p>0.05);肠杆菌在服用后第14d及停服后第3d数量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拟杆菌在服用后第7d、第14d停服后第7d、14d数量减少,其中服用后第7d和停服后第14d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服用后第14d和停服后第7d差异有显著性(p<0.05);产气荚膜俊菌在服用后第7d和第10d数量下降,其中第10d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第7d差异有显著性(p<0.05);双歧杆菌在服用后第3d、第10d数量增加,差异均具极显著性(p<0.01)。
综上所述,以5g/d、10g/d、15g/d剂量的低聚糖连续服用14d,双歧杆菌有明显增加。5g/d实验组经自身比较,双歧杆菌的数量增加10倍(P<0.05,差异有显著性);10g/d实验组和15g/d实验组经自身比较,双歧杆菌的数量增加10倍,差异具极显著性(P<0.01)。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各剂量组的双歧杆菌数量都有明显提高,进一步证明低聚糖能够明显促进肠道内双歧杆菌增殖。
实验期间每天记录受试者的主诉症状,结果受试者服用受试物-低聚异麦芽糖(IMO)、低聚木糖、低聚果糖(FOS)后,排便次数规律,粪便性状正常,排便通畅,饮食、睡眠及精神状态均保持良好,证明低聚糖对人无不良影响,服用安全。
表14服用低聚糖人体肠道菌群动态观察结果I(5g/d)(logCFU/g,x±S,n=10)


*表示服用受试物后与服用受试物前比较p<0.05,**表示服用受试物后与服用受试物前比较p<0.01。
表15服用低聚糖人体肠道菌群动态观察结果II(10g/d)(logCFU/g,x±S,n=10)

*表示服用受试物后与服用受试物前比较p<0.05,**表示服用受试物后与服用受试物前比较p<0.01。
表16服用低聚糖人体肠道菌群动态观察结果III(15g/d)(logCFU/g,x±S,n=10)

*表示服用受试物后与服用受试物前比较p<0.05,**表示服用受试物后与服用受试物前比较p<0.01。
实施例9、含益生元液态奶与市售纯牛奶调节肠道菌群功能的动物实验受试样品实施例6所得含益生元的液态奶作为实验组材料,市售纯牛奶作为空白对照组材料。
实验动物选用购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许可证号SCXK-(京)2004-0001)的18-22g,BALB/C健康清洁级雄性小鼠24只,分为两组,每组12只。
剂量将含益生元的液态奶浓缩至原重量的五分之一,推荐量为成人(按60kg体重计)每日20g。分别依照推荐剂量的10倍设置小鼠实验剂量,即每日剂量3.33g/kgBW。受试物用水(已消毒)配制,经口每日一次给予小鼠受试物,连续灌胃14天后测试各项指标。小鼠灌胃体积为0.10mL/10g鼠重。同时设空白对照组(0g/kgBW),用市售纯牛奶(已消毒)代替受试物,每日灌胃体积与受试物组相同。
数据处理用SPSS软件对各实验组的原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方差分析的程序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计算F值,F值<F0.05,结论各组均数间差异无显著性;F值≥F0.05,P≤0.05,用多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间均数的两两比较方法进行统计;对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变量转换,待满足正态或方差齐要求后,用转换后的数据进行统计;若变量转换后仍为达到正态或方差齐的目的,改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
结果判定最后,根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的判定标准,比较实验前后自身与组间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变化情况,实验组实验前后自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且实验组实验前后自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符合以下一项,可以判定该组受试样品动物实验结果阳性(1)粪便中双歧杆菌和/或乳杆菌明显增加,产气荚膜梭菌减少或不增加,肠杆菌、肠球菌无明显变化。(2)粪便中双歧杆菌和/或乳杆菌明显增加,产气荚膜梭菌减少或不增加,肠杆菌和/或肠球菌明显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低于双歧杆菌/乳杆菌增加的幅度。
实验前后小鼠肠道中肠杆菌菌群数量的检测结果如表17所示,给受试物前与0g/kgBW组间比较,肠杆菌的数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给受试物14天后与0g/kgBW组比较,3.33g/kgBW组肠杆菌的数量减少,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前后各组自身比较肠杆菌数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实验前后小鼠肠道中肠球菌菌群数量的检测结果如表18所示,给受试前与0g/kgBW组间比较,肠球菌的数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给受试物14天后与0g/kgBW组比较,3.33g/kgBW组肠球菌的数量减少,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前后自身比较肠球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实验前后小鼠肠道中乳杆菌菌群数量的检测结果如表19所示,给受试物前、后与0g/kgBW组间比较,乳杆菌的数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给受试物前、后自身比较,乳杆菌的数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实验前后小鼠肠道中产气荚膜梭菌菌群数量的检测结果如表20所示,给受试前、后与0g/kgBW组间比较,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给受试物前后自身比较,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
实验前后小鼠肠道中双歧杆菌菌群数量的检测结果如表21,由表21可知,给受试前与0g/kgBW组间比较,双歧杆菌的数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受试后与0g/kgBW组间比较,双歧杆菌的数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3.33g/kgBW组自身比较,双歧杆菌的数量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调节肠道菌群功能实验结果为阳性,证明该含益生元的液态奶能够明显增殖肠道双歧杆菌。
表17小鼠肠道中肠杆菌菌群数量的检测结果(log10cfu/g,x±SD)

a与0g/kgBW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表18小鼠肠道中肠球菌菌群数量检测结果(log10cfu/g,x±SD)

a与0g/kgBW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表19小鼠乳杆菌菌群数量检测结果(log10cfu/g,x±SD)

表20小鼠产气荚膜梭菌菌群数量检测结果(cfu/g,x±SD)

表21小鼠肠道中双歧杆菌菌群数量检测结果(log10cfu/g,x±SD)

权利要求
1.一种含益生元的液态奶,每100g含有如下重量的组分牛奶50-95g,低聚异麦芽糖0.01-10.0g,低聚木糖0.01-0.7g,低聚果糖0.01-5.0g,稳定剂 0.1-1.0g,加水至100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益生元的液态奶,其特征在于所述低聚异麦芽糖的添加量是以50%纯度的低聚异麦芽糖为标准计量的;所述低聚木糖的添加量是以70%纯度的低聚木糖为标准计量的;所述低聚果糖的添加量是以50%纯度的低聚果糖为标准计量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益生元的液态奶,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为乳化剂或增稠剂,或由乳化剂和增稠剂两者组合而成;其中,所述乳化剂可选自蔗糖脂肪酸酯、甘油脂肪酸酯、分子蒸馏单甘酯和聚甘油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增稠剂可选自卡拉胶、瓜儿豆胶、羧甲基纤维素钠、明胶、微晶纤维素、结冷胶、黄原胶、海藻酸丙二醇酯、魔芋胶、琼脂、刺槐豆胶和果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益生元的液态奶,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包括分子蒸馏单甘酯、聚甘油酯、卡拉胶和黄原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益生元的液态奶。本发明所提供的含益生元的液态奶,每100g含有如下重量的组分牛奶50-95g,低聚异麦芽糖0.01-10.0g,低聚木糖0.01-0.7g,低聚果糖0.01-5.0g,稳定剂0.1-1.0g,加水至100g。通过大量筛选各种配比,本发明提供的含有活性益生元液态奶中添加有一定含量的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木糖和低聚果糖,可使体内多种有益菌(特别是双歧杆菌)增殖,进而起到改善人体肠胃环境、促进肠道蠕动、减少有毒发酵产物及有害细菌、防止便秘、保护肝脏功能、降低血清胆固醇、降低血压、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B族维生素合成、帮助钙、铁、锌等营养元素吸收的功效。
文档编号A23C9/152GK101066071SQ20071010023
公开日2007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6日
发明者母智深, 张刚, 张冬洁 申请人: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被以下专利引用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