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自给水冲搅拌式沼气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9261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循环自给水冲搅拌式沼气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沼气池,特别是具有搅拌功能的沼气池。
技术背景
现有普通沼气池使用一段时间后,池内的发酵原料在其液面上部就会结 壳,使沼气池的产气率降低。为了有效解决沼气池的发酵原料在其液面上部 结壳的问题,不少业内人士对其进行了研究,并发明了许多实用的装置来消 除结壳。如本申请人申请的申请号为200420080100. 1的中国专利公开的"沼 气池自动搅拌装置"技术方案,它含有一根立轴,立轴的下端固定一只风扇 形叶轮,立轴与水封装置活动连接,水封装置固定在沼气池上盖上,立轴的 上端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电机支承在沼气池上盖上。该技术方案通过电机 带动固定在立轴上的风扇形叶轮转动,转速高,搅拌力大,风扇形叶轮能将 发酵原料在其液面上部的结壳充分打碎,产气率高,使操作者只需按动相应
的定时按钮即可完成操作,极大地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但是制造成本
高,不利于在农村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去 除沼气池内结壳效果好的带有水冲式搅拌装置的沼气池。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为含有池体,池体上有进料口和出料口,还含 有水泵,水泵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安装在池内液面以下的池体上,有效地杜绝了因水泵的进水管和出水管与池体之间的密封问题造成的沼气泄漏现象的 发生。
水泵的进水管的进水口置于池内液面以下的位置,水泵的出水管的出水 口置于池内液面以下的位置或置于池内液面以上的空间,均可保证池内的发 酵原料在水泵输出的高压水冲击下进行充分地搅动,避免结壳。
水泵的出水管的出水口置于池体中部的池内靠近池壁处,出水管的出水 口所处的最佳位置在池体的水平中剖面以上的池体中部的池内靠近池壁处。
水泵的出水管的出水口沿池内液面的周向切线位置设置。
水泵的出水管的出水口与水平面之间的最佳夹角为0—30度,以使池内 的发酵原料的获得充分搅动的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后,由于能将沼气池内的发酵原料进行有效搅动,彻底 避免了液面上部的结壳现象,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利于在农村推广使用, 另外,由于将沼气池内的水进行循环再利用,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而且不会 因向池内注水而影响产气率。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池体;2--进料口和出料口; 3--残渣室;4 --进水 口; 5--下池体;6--出水管;7--进水管;8--水泵;9--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描述
池体由上池体1和下池体5组成,下池体5上有进料口和出料口 2,也 可将进料口、出料口 2设置在上池体1的顶部,下池体5下部有残渣室3, 还含有水泵8,水泵8的进水管7和出水管6安装在池内液面以下的下池体5上,水泵8的进水管7的进水口 4置于池内液面以下的位置,水泵8的出 水管6的出水口 9置于池体的水平中剖面以上的池体中部的池内靠近池壁 处,水泵8的出水管6的出水口 9沿池内液面的周向切线位置设置,水泵8 的出水管6的出水口 9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0度。
权利要求1、循环自给水冲搅拌式沼气池,含有池体,池体上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其特征在于还含有水泵,水泵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安装在池内液面以下的池体上。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循环自给水冲搅拌式沼气池,其特征在于水泵的进水管的进水口置于池内液面以下的位置,水泵的出水管的出水口置于池内液面以下的位置或置于池内液面以上的空间。
3、 根据权利要求2述的循环自给水冲搅拌式沼气池,其特征在于水泵的出水管的出水口置于池体中部的池内靠近池壁处,出水管的出水口所处的最佳位置在池体的水平中剖面以上的池体中部的池内靠近池壁处。
4、 根据权利要求3述的循环自给水冲搅拌式沼气池,其特征在于水泵的出水管的出水口沿池内液面的周向切线位置设置。
5、 根据权利要求4述的循环自给水冲搅拌式沼气池,其特征在于水泵的出水管的出水口与水平面之间的最佳夹角为0—30度。
专利摘要循环自给水冲搅拌式沼气池,含有池体,池体上有进料口和出料口,还含有水泵,水泵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安装在池内液面以下的池体上,水泵的出水管的出水口置于池内液面以下的位置或置于池内液面以上的空间,水泵的出水管的出水口沿池内液面的周向切线位置设置,水泵的出水管的出水口与水平面之间的最佳夹角为0-30度,以使池内的发酵原料的获得充分搅动的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后,由于能将沼气池内的发酵原料进行有效搅动,彻底避免了液面上部的结壳现象,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利于在农村推广使用,另外,由于将沼气池内的水进行循环再利用,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而且不会因向池内注水而影响产气率。
文档编号C12M1/107GK201309933SQ20082016148
公开日2009年9月1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5日
发明者应洪昌 申请人:应洪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