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无氧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8366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绿茶无氧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绿茶炒茶设备,具体是一种绿茶无氧炒制加工设备,该设备可以将摊凉的茶鲜叶投入后,在无氧环境下自动完成杀青、整形、干燥 等绿茶加工工序。
背景技术
目前的绿茶加工,无论手工还是机械,都是在有氧条件下完成的,使茶叶的成分难 以有效控制,影响茶叶营养成分充分发挥作用,有资料表明离体茶鲜叶在经过无氧处理3 小时后再按照传统炒制方法加工,可以改变茶叶的成分,而对无氧条件下茶叶的炒制加工 则至今未见报道,对在无氧条件下完成茶叶的整形等工序也未曾见报道。目前机制茶叶的 加工从一个工序到另一个工序仍然需要人工介入,难免带来卫生问题。因此发明一种卫生、 提高营养的茶叶加工设备是必要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绿茶无氧加工机。本实用新型包括箱体和电控箱。箱体内平行设置有η (η > 2)组传送带偶件,每组传送带偶件包括两条平行且错开 设置的传送带,传送带偶件内设置有加热板;传送带偶件之间设置有红外辐射加热器。箱体 上开有进料口、出料口和抽真空口,进料口和出料口上设置有密封门。电控箱内设置有真空泵和电磁阀,真空泵与抽真空口连接。电控箱内的真空泵和电磁阀与箱体构成了真空无氧系统,传送带偶件、红外辐射 加热器和加热板组成了带式干燥系统,在无氧环境下完成绿茶的杀青、整形等工序。本实用 新型保证了绿茶在加工过程中处于无氧状态,传送带偶件可以对茶叶进行捺、搓等操作,满 足茶叶整形的要求。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绿茶无氧加工机,包括箱体1和电控箱2。箱体1内平行设置有η (η ^ 2)组传送带偶件(图1中虚线框所示),每组传送带 偶件包括两条平行且错开设置的传送带7,传送带偶件内设置有加热板6 ;传送带偶件之间 设置有红外辐射加热器5。箱体1上开有进料口 8、出料口 4和抽真空口 9,进料口 8和出料 口 4上设置有密封门。电控箱2内设置有真空泵3和电磁阀,真空泵3与抽真空口 9连接。炒茶时,将摊凉的茶鲜叶由进料口投入,关闭密封门,保证密封;然后抽真空,茶鲜叶在箱体内处于无氧环境。鲜茶叶均勻装入最上一层传送带,加热板开始加热;当达到要求的真空度后,认为干燥箱内处于无氧状态,全部传送带按照设定的速度开始运转,同时红外辐射加热器接通 电源,茶叶无氧加工开始;茶叶完全离开传送带后,传送带停止运动,间隔一段后,解除真 空,取出干燥后的茶叶,本循环完成。不同的茶叶品种和炒制要求有不同的加工时间,可根 据实际情况设定。图1中箭头为茶叶运动方向。可以看出,茶叶在无氧状态下自动完成杀 青、整形、干燥等绿茶加工工序。该设备可以满足搓、捺、抖、散等基本绿茶加工手法,可满足生产扁平状和条状茶 形。该绿茶无氧加工机与现有炒茶机相比,可以保证经过适当摊凉后的鲜茶叶,从投料到炒 制出成品(含水量在6%以下)都在无氧状态下完成。用该机炒制的茶叶能使Y-氨基丁 酸成倍增加,提高茶叶营养品质;加工过程无需人工干预,保证卫生;生产效率提高,易于 实现规模化经营。
权利要求绿茶无氧加工机,包括箱体和电控箱,其特征在于箱体内平行设置有n组传送带偶件,n≥2,每组传送带偶件包括两条平行且错开设置的传送带,传送带偶件内设置有加热板;传送带偶件之间设置有红外辐射加热器;箱体上开有进料口、出料口和抽真空口,进料口和出料口上设置有密封门;电控箱内设置有真空泵和电磁阀,真空泵与抽真空口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绿茶无氧加工机。目前的炒茶都是在有氧条件下完成,茶叶的成分难以有效控制。本实用新型包括箱体和电控箱,箱体内平行设置有多组传送带偶件,每组传送带偶件包括两条平行且错开设置的传送带,传送带偶件内设置有加热板;传送带偶件之间设置有红外辐射加热器;箱体上开有进料口、出料口和抽真空口,进料口和出料口上设置有密封门;电控箱内设置有真空泵和电磁阀,真空泵与抽真空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保证了绿茶在加工过程中处于无氧状态,并可以对茶叶进行捺、搓等操作,满足茶叶整形的要求。
文档编号A23F3/06GK201585386SQ20102010728
公开日2010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29日
发明者吴龙奇, 张恩 申请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