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以林檎树叶为主要原料的天然防腐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腐剂领域,具体是一种以林檎树叶为主要原料的天然防腐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食品防腐是一个古老的命题。人类自出现始,就自觉不自觉的发明了盐溃、烟熏等食品保藏手段。到目前为止,食品防腐仍然是食品科学工作者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目前已经探明:食品腐败影响因素较多,如微生物、光线、氧气、水分等,其中引起食品腐败变质最主要的因素是微生物。绝大部分食品的腐败变质均由微生物引起。自此,防腐剂因运而生。食品工业中维持和延长食品保质期的主要手段也主要是采用防腐剂。防腐剂按其来源可分为化学防腐剂(又称人工合成防腐剂)和天然防腐剂两大类。化学防腐剂以其成本低、防腐效果好、水溶性好等优点使其自问世起到现在一直是食品防腐的主要应用对象。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化学防腐剂的缺点逐渐显现。如最常用的苯甲酸钠,已有众多研究资料表明长期使用苯甲酸钠对人体可诱发癌症,苯甲酸钠也存在致畸性等。世界各国对化学防腐剂的使用越来越严格,发达国家如日本已全面禁止苯甲酸钠在食品中的应用,我国尽管还允许在食品中使用苯甲酸钠,但也做出了苯甲酸钠用量和使用范围的严格限制。总体而言,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和近来“染色馒头”、“麦乐鸡”等有关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安全事件,人们对包括食品添加剂关注度越来越高,对食品防腐剂更是谈虎色变。因此,开发食品安全性高、防腐效果好的天然防腐剂成为今后食品防腐剂的主要发展方向。林檎,蔷薇科、苹果属。据《中国植物志》分类:我国分布的林檎种类有尖嘴林檎(Malus Mellina (Hana-Mazz) Rehd)和台湾林擒(Malus Formosana (Kawak, Kooidz) Kawak)两种。其中尖嘴林檎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福建等省区。林檎叶和果实中均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黄酮类、酚类、皂甙和有机酸等。在我国江浙一带,群中有利用林檎冬季落叶代茶饮用的习惯,林檎叶用于防病治病、防霉防腐已有数百年历史。林檎叶做饮料,饮用时口感好,味甘爽,并有生津止渴、解暑消炎的功效;夏天开水冲泡的林檎叶茶,防止三天不馊,不长霉菌;当地群众春节时常用林檎叶加水熬煮后,取枝叶浸泡糯米,可使糯米保存数月仍不变质。林檎叶作为天然防腐剂显示出极好的防腐效果。本发明正是利用林檎叶良好的防腐效果,以其为原料制备天然防腐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以林檎树叶为主要原料的天然防腐剂的制备方法,具有资源广、成产成本低的特点,制备的天然防腐剂安全无毒,对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在内的多种微生物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以林檎树叶为主要原料的天然防腐剂的应用。
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以林檎树叶为主要原料的天然防腐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洗净的林檎树叶在35 45°C条件下进行热风干燥至水分含量为15% 18 (wt) %,粉碎后过50 70目筛;林檎树叶粉末中加入质量为20 30倍、体积百分比浓度为30% 95%的乙醇,40 70V条件下(优选50 70°C )加热回流提取2 4次,每次I 6小时,将每次回流所得的提取液合并、过滤,转移至旋转蒸发仪中浓缩至0.4-lg原药/mL,微孔膜过滤或离心后上柱洗脱分离,洗脱柱为LSA-10大孔树脂柱,林檎树叶粉末与大孔树脂的质量比为1:1 4,树脂柱直径与高度之比为1: 4 I: 8,上柱流速为I 5BV/h;用水洗涤树脂,洗脱量为5 10BV,洗脱速度为I 3BV/h,水洗脱液丢弃;而后用体积百分比浓度30% 95%的乙醇洗脱,洗脱速度I 3BV/h,将乙醇洗脱液收集后采用真空干燥,获得固态林檎树叶提取物,粉碎后即得天然防腐剂。作为优选,所述乙醇的体积百分比浓度为60 95% ;所述水洗脱液和乙醇洗脱液的洗脱速度均为lBV/h。最后,所述离心速度为9000 11000r/min,时间为8 12min。优选10000r/min,IOmin0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以林檎树叶为主要原料的天然防腐剂应用于水产品、畜产品的防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的原料属于天然植物的树叶,为可再生资源,且资源保有量大,生产成本低,林檎树叶中含有多种天然化合物,如黄酮类、酚类、皂甙、有机酸即单宁物质,这些化合物大都具有一定杀菌防腐功效。由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取的天然防腐剂对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在内的多种微生物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此外,该天然防腐剂可同其他辅料如柠檬酸、山梨酸等配伍,增强抑菌效果。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并不能理解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实施例1:称取I份林檎树叶,清洗干净后放入干燥箱内40°C温度下干燥至水分含量为15 %,粉碎后过60目筛;林檎树叶粉末中加入20倍质量的、百分比浓度为60 %的乙醇,50°C条件下加热回流2次,每次5h,收集2次回流液,合并、过滤,转移至旋转蒸发仪中浓缩至0.4g原药/mL,浓缩液微孔膜过滤或离心后(10000r/min, IOmin)上LSA-10大孔树脂柱,林檎树叶粉末与大孔树脂的质量比为1: 1,树脂柱直径与高度之比为1: 4,上柱流速lBV/h ;用水洗脱5BV/h,洗脱流速为lBV/h,水洗脱液丢弃;而后用百分比浓度60%的乙醇洗脱,洗脱流速lBV/h,收集乙醇洗脱液,采用真空干燥去除乙醇,得到固态林檎树叶提取物,将该提取物粉碎后得到天然防腐剂。该天然防腐剂总黄酮含量(以芦丁计)含量:10.23 %,分光光度法;多酚类物质:16.65 %,分光光度法;皂甙:3.43 %,HPLC法。实施例2:称取I份林檎树叶,清洗干净后放入干燥箱内40°C温度下干燥至水分含量为16%,粉碎后过60目筛;林檎树叶粉末中加入25倍质量、百分比浓度为75%的乙醇,50°C条件下回流3次,每次3h,收集3次回流液,合并、过滤,转移至旋转蒸发仪中浓缩至0.6g原药/mL,浓缩液微孔膜过滤或离心后(10000r/min,IOmin)上LSA-1O大孔树脂柱,林檎树叶粉末与大孔树脂的质量比为1: 2,树脂柱直径与高度之比为1: 6,上柱速度3BV/h ;用水洗脱8BV,洗脱速度为2BV,水洗脱液丢弃;而后用百分比浓度75%的乙醇洗脱,洗脱流速2BV/h,收集乙醇洗脱液,采用真空干燥去除乙醇,得到固态林檎树叶提取物,将该提取物粉碎后得到天然防腐剂。该天然防腐剂总黄酮含量(以芦丁计)含量:14.65%,分光光度法;多酚类物质:19.87%,分光光度法;皂甙:4.89%,HPLC法。实施例3:称取I份林檎树叶,清洗干净后放入干燥箱内40°C温度下干燥至水分含量为18%,粉碎后过60目筛;林檎树叶粉末中加入30倍质量、百分比浓度为95%的乙醇,50°C条件下回流4次,每次2h,收集4次回流液,合并、过滤,转移至旋转蒸发仪中浓缩至1.0g原药/mL,浓缩液微孔膜过滤或离心后(10000r/min,IOmin)上LSA-1O大孔树脂柱,林檎树叶粉末与大孔树脂的质量比为1: 4,树脂柱直径与高度之比为1: 8,上柱速度5BV/h ;用水洗脱10BV,洗脱速度为3BV,水洗脱液丢弃;而后用百分比浓度95%的乙醇洗脱,洗脱流速3BV/h,收集乙醇洗脱液,采用真空干燥去除乙醇,得到固态林檎树叶提取物,将该提取物粉碎后得到天然防腐剂。该天然防腐剂总黄酮含量(以芦丁计)含量:19.98%,分光光度法;多酚类物质:24.53%,分光光度法;皂甙:5.98%, HPLC法。实验例:采用牛津杯双层平板法测定上述实施例1 3所获得的天然防腐剂的抑囷效果,结果如表I所不。表I天然防腐剂对不同微生物抑菌圈大小(单位:_)
权利要求
1.一种以林檎树叶为主要原料的天然防腐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洗净的林檎树叶在35 45°C条件下进行热风干燥至水分含量为15% 18(wt) %,粉碎后过50 70目筛;林檎树叶粉末中加入质量为20 30倍、体积百分比浓度为30 % 95 %的乙醇,在40 70°C条件下加热回流提取2 4次,每次I 6小时,将每次回流所得的提取液合并、过滤,转移至旋转蒸发仪中浓缩至0.4-lg原药/mL,微孔膜过滤或离心后上柱洗脱分离,洗脱柱为LSA-10大孔树脂柱,林檎树叶粉末与大孔树脂的质量比为1:1 4,树脂柱直径与高度之比为1: 4 1: 8,上柱流速为I 5BV/h;用水洗涤树脂,洗脱量为5 10BV,洗脱速度为I 3BV/h,水洗脱液丢弃;而后用体积百分比浓度30% 95%的乙醇洗脱,洗脱速度I 3BV/h,将乙醇洗脱液收集后采用真空干燥,获得固态林檎树叶提取物,粉碎后即得天然防腐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醇的体积百分比浓度为60 95% ;所述水洗脱液和乙醇洗脱液的洗脱速度均为lBV/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速度为9000 11000r/min,时间为8 12min。
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林檎树叶为主要原料的天然防腐剂应用于水产品、畜广品的防腐。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林檎树叶为主要原料的天然防腐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步骤为将林檎树叶清洗干净并干燥、粉碎后加入乙醇,加热回流提取,提取液过滤、合并,经浓缩、微孔膜过滤或离心后通过大孔树脂;先用水洗涤大孔树脂,丢弃水洗脱液,在用乙醇做洗脱液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并将乙醇洗脱液浓缩、去除后获得林檎树叶提取物,该提取物经粉碎后获得天然防腐剂。本发明原料属于天然植物的树叶,为可再生资源,且资源保有量大,生产成本低,由该方法制备的天然防腐剂对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在内的多种微生物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此外,该天然防腐剂可同其他辅料如柠檬酸、山梨酸等配伍,增强抑菌效果,可应用于水产品、畜产品等的防腐。
文档编号A23B4/20GK103099293SQ20111036159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5日
发明者霍健聪, 邓尚贵 申请人:浙江海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