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臭氧处理秸秆氨化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6833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臭氧处理秸秆氨化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 实用新型涉及秸杆利用与基质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臭氧处理秸杆氨化的设备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广大农村每年所生产的农作物秸杆,其中约50%以上的秸杆需要处理,如果处理不及时,将会影响明年的耕作,但是如果把他们付之一炬,则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同时还浪费了秸杆中所蕴藏的宝贵资源和能源;因此,人们探索出了许多将秸杆降解的方法,以变废为宝,比如在现有的秸杆氨化处理过程中,一般是把粉碎好的秸杆与一定比例的尿素或氨气进行配比,然后放入密闭降解罐,进行降解、软化秸杆,提高秸杆的粗蛋白质含量和营养价值;但存在以下缺点(I)氨化时间长,需要20— 40天左右的时间;(2)后续处理时,对木质素、纤维素降解率较低(3)如遇到秸杆的农药残留物较高,在后期的产气过程中,会大量杀灭有效的生物菌种,降低原料分解产气速度,影响产气率,甚至导致不出气。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秸杆生物处理时间长、秸杆木质素和纤维素难降解等问题,提供一种臭氧处理秸杆氨化的设备。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臭氧处理秸杆氨化的设备,包括密闭降解罐、物料输入管、物料输出管、臭氧发生器和输送管组成,所述的密闭降解罐上方设有物料输入管,下方设有物料输出管,所述的降解罐顶部装有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器的产品气体出口和密闭降解罐之间设有输送管。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臭氧发生器为现有公知产品,其工作原理和结构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熟知的,并且很容易得到;使用时,把粉碎好的秸杆与一定比例的尿素或氨水进行配比,通过物料输入管加入到密闭降解罐内,然后打开臭氧发生器,间歇式地将低浓度臭氧通入罐内,强化秸杆氨碱处理效果,使秸杆内木质素等难降解的大分子物质转化为易生物处理的小分子物质,为下一步的秸杆分解处理打好基础,制出的沼气由物料输出管送出。本实用新型可根据臭氧发生器的产气量以及罐内物料的体积来确定臭氧发生器的数量、型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在密闭降解罐上方增设臭氧发生器,进行定时定量通入臭氧,用臭氧处理秸杆,使秸杆氨化时间大为缩短,一般3天即可;大大提高了后续处理时秸杆中木质素的崩解率,崩解率可达50%以上,使秸杆中的纤维素充分暴露,便于下一步纤维素分解菌的分解,增加可生化性;同时彻底地分解了秸杆上的农药残留物,杀灭病菌和其他杂菌,杀灭率99%以上,增加了后期原料反应的安全性,该装置结构简单,应用操作简便。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使秸杆氨化时间大为缩短,一般3天即可;大大提高了后续处理时秸杆中木质素的崩解率,崩解率可达50%以上,便于下一步纤维素分解菌的分解,增加可生化性;同时彻底地分解了秸杆上的农药残留物,杀灭病菌和其他杂菌,杀灭率99%以上,增加了后期原料反应的安全性,该装置结构简单,应用操作简便。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维护方便等特点,同时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实现自动化生产。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在图I中,I一密闭降解罐 2—物料输入管3—物料输出管4一臭氧发生器5—输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如图所示,一种臭氧处理秸杆氨化的设备,包括密闭降解罐(I)、物料输入管(2)、 物料输出管(3)、臭氧发生器(4)和输送管(5)组成。 本实用新型中,一种臭氧处理秸杆氨化的设备,包括密闭降解罐(I)上方设有物料输入管(2),下方设有物料输出管(3),密闭降解罐(I)顶部装有臭氧发生器(4),臭氧发生器(4)的产品气体出口和密闭降解罐(I)之间设有输送管(5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把粉碎好的秸杆与一定比例的尿素或氨水进行配比,通过物料输入管(2)加入到密闭降解罐(I)内,然后打开臭氧发生器(4),所制出的臭氧通过输送管(5)进入罐内,加快秸杆的氨化速度,提高秸杆木质素崩解率,降解后的物料由物料输出管输出。如上所述,即可较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1.一种臭氧处理秸杆氨化的设备,包括密闭降解罐、物料输入管、物料输出管、臭氧发生器和输送管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闭降解罐上方设有物料输入管,下方设有物料输出管,密闭降解罐顶部装有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器的产品气体出口和密闭降解罐之间设有输送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臭氧处理秸秆氨化的设备,包括密闭降解罐、物料输入管、物料输出管、臭氧发生器和输送管组成,所述的密闭降解罐上方设有物料输入管,下方设有物料输出管,降解罐顶部装有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器的产品气体出口和密闭降解罐之间设有输送管;本实用新型采用在密闭降解罐上方增设臭氧发生器,进行定时定量通入臭氧,用臭氧处理秸秆,使秸秆氨化时间大为缩短,后续处理时秸秆中木质素的崩解率可达50%以上,同时彻底地分解了秸秆上的农药残留物,杀灭病菌和其他杂菌,杀灭率99%以上,增加了后期原料反应的安全性,该装置结构简单,应用操作简便,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文档编号C12M1/107GK202576407SQ2012200526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8日
发明者唐天成, 许咏梅, 王晓桦, 王春燕, 张骞, 汪玲, 唐鹏 申请人:新疆山川秀丽生物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