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进肉羊增重的饲料添加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63902阅读:6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饲料添加剂。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肉羊繁殖相对缓慢,羊肉供给与市场需求处于供不应求状态,肉羊养殖已成为广大农民投资小、见效快、收益好的致富项目。目前全国羊肉缺口在30%以上,因此肉羊生产发展潜力极大。肉羊具有复杂的瘤胃发酵系统,出于适应反刍动物生理特点和满足人类经济利益的双重需要,提供给肉羊的饲料通常是粗纤维含量较高、含氮量低的秸秆类物质,精料供给量不足,使瘤胃发酵水平不高,饲料利用率较低,进而导致肉羊对营养物质消化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肉羊生产中肉羊育肥增重速度缓慢和经济效益不高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促进肉羊增重的饲料添加剂。

本发明的一种促进肉羊增重的饲料添加剂按重量份数由8份~10份的陈皮、8份~10份的槟榔、7份~9份的五味子、7份~9份的山楂、6份~8份的枸杞子、5份~7份的刺五加和4份~6份的蒲公英组成。

将本发明的饲料添加剂添加到肉羊饲料中,添加量为肉羊饲料质量分数的1%,搅拌均匀后即可直接饲喂。

本发明的饲料添加剂根据肉羊育肥阶段的生理特点,合理选择传统中草药道地药材,该组方具有健脾益肺、养血生津、健脾开胃、清热解毒之功效,能够显著提高肉羊的增重速度,同时具有来源广泛、功能多样、无残留、无毒副作用等特点,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安全可靠。

为进一步提高肉羊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减少抗生素类饲料添加剂在羊肉中残留,降低抗药性,本发明提出以天然植物为核心物质,进行合理组方,形成一种高效、天然无污染的饲料添加剂应用于肉羊饲料中,降低药残和抗药性,提高增重速度,生产无公害健康畜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为一种促进肉羊增重的饲料添加剂,其按重量份数由8份~10份的陈皮、8份~10份的槟榔、7份~9份的五味子、7份~9份的山楂、6份~8份的枸杞子、5份~7份的刺五加和4份~6份的蒲公英组成。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是:促进肉羊增重的饲料添加剂按重量份数由8份的陈皮、8份的槟榔、7份的五味子、7份的山楂、6份的枸杞子、5份的刺五加和4份的蒲公英组成。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是:促进肉羊增重的饲料添加剂按重量份数由8.5份的陈皮、8.5份的槟榔、7.5份的五味子、7.5份的山楂、6.5份的枸杞子、5.5份的刺五加和4.5份的蒲公英组成。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是:促进肉羊增重的饲料添加剂按重量份数由9份的陈皮、9份的槟榔、8份的五味子、8份的山楂、7份的枸杞子、6份的刺五加和5份的蒲公英组成。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是:促进肉羊增重的饲料添加剂按重量份数由10份的陈皮、10份的槟榔、9份的五味子、9份的山楂、8份的枸杞子、7份的刺五加和6份的蒲公英组成。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通过以下试验验证本发明效果:

试验一:本试验为一种促进肉羊增重的饲料添加剂,其按重量份数由9份的陈皮、9份的槟榔、8份的五味子、8份的山楂、7份的枸杞子、6份的刺五加和5份的蒲公英组成。

将体况相近、健康状况良好、平均体重相近的肉羊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开展对比试验:

试验羊在试验前打好耳标,预饲前免疫注射三连四防疫苗,并灌服伊维菌素溶液(2.5ml/只)进行驱虫处理。

试验组中是将试验一的饲料添加剂经65℃条件下烘至恒重、粉碎后,按重量百分比1%的比例添加到肉羊饲料中搅拌均匀即可饲喂;所用肉羊饲料购买自黑龙江鑫牧饲料有限公司。

对照组不添加饲料添加剂,直接饲喂和试验组相同的肉羊饲料。

试验周期为60d,预饲8d后开始正式试验,分别测试正式开始后第一天和结束日早上饲喂前空腹时试验羊的体重。

对所得数据加以综合分析获得如下结果:试验期内,试验组肉羊平均日增重为231g,对照组肉羊平均日增重为196g,试验组较对照组增重显著提高了17.86%,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综合增重增加的收益及扣除饲料添加剂添加增加的成本,累计每只羊增加经济效益35元。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促进肉羊增重的饲料添加剂,涉及的是一种饲料添加剂。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肉羊生产中肉羊育肥增重速度缓慢和经济效益不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由陈皮、槟榔、五味子、山楂、枸杞子、刺五加和蒲公英组成。本发明的饲料添加剂根据肉羊育肥阶段的生理特点,合理选择传统中草药道地药材,该组方具有健脾益肺、养血生津、健脾开胃、清热解毒之功效,能够显著提高肉羊的增重速度,同时具有来源广泛、功能多样、无残留、无毒副作用等特点,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安全可靠。本发明应用于促进肉羊增重。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龙;李忠秋;王玉珠;王君福;王洪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7.05.03
技术公布日:2017.08.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