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蒜球热藏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70719阅读:5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蒜球热藏方法,属于农产品贮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大蒜(alliumsativuml)属于百合科葱属的植物,它是一种广泛受大众喜爱的而且营养价值和医疗价值都比较高的一种香辛料。大蒜的鳞茎部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含有丰富的大蒜素、大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有机锗、有机硒、酶类以及糖类、蛋白质、维生素、脂肪和钙、磷、铁等部分矿物元素。除此之外,大蒜还具有杀灭细菌,防止动脉僵硬化,防止血小板的凝集,抗糖尿病,防止血栓的形成,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等很多方面的作用。

东南亚每年消费大蒜约300万吨,虽然各国人们饮食观念不同,但都有常年食用大蒜的习惯。目前国内都以冷藏储存大蒜为主,热藏大蒜较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食用蒜球热藏方法,可维持稳定的品质,热藏蒜球出库时或橱架观察后可售率皆高,热藏方法简便安全,能节省储藏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食用蒜球热藏方法,其特征是,食用蒜球采收后,于30~35度高温条件下,贮藏蒜球6~10个月。

进一步地,所述的食用蒜球采收后,先挑除有机械损伤、病虫害、外形异常的食用蒜球,挑选生长正常的食用蒜球进行热藏。

进一步地,所述的食用蒜球挑选后,按蒜球的横径或个体重量,分为大小不同的规格。

进一步地,所述的食用蒜球用清洁水浸泡、清洗2~5分钟,离心甩干食用蒜球表皮水分,阴凉干燥环境中摊晾6~8小时。

进一步地,所述的食用蒜球热藏时用蛇皮袋或麻袋包装。

进一步地,所述的食用蒜球热藏时存放在热藏库内。

进一步地,所述的热藏库每日平均用电量12~32度。

进一步地,所述的食用蒜球热藏时,每3天使用紫外灯对热藏库杀菌2个小时。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30~35度高温可抑制蒜球芽体的伸长或萌动,以此高温藏蒜球6~10个月,仍可维持稳定的品质,热藏蒜球出库时或橱架观察后可售率皆高,热藏方法简便安全,能节省储藏成本,以实验室观察结果推展到蒜农小规模热藏试验,及较大型商业规模试验,结果亦甚良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食用蒜球热藏方法,食用蒜球采收后,先挑除有机械损伤、病虫害、外形异常的食用蒜球,挑选生长正常的食用蒜球进行热藏。挑选后,按蒜球的横径或个体重量,分为大小不同的规格。用清洁水浸泡、清洗2~5分钟,离心甩干食用蒜球表皮水分,阴凉干燥环境中摊晾6~8小时。用蛇皮袋或麻袋包装,存放在热藏库内,于30~35度高温条件下,贮藏蒜球6~10个月。热藏库每日平均用电量12~32度。热藏时,每3天使用紫外灯对热藏库杀菌2个小时。

实施例1

农户小规模蒜球热藏试验:

于台湾省云林县东势留姓农户设置4m2传统库常温通风式储藏为对照,与4m2加装热藏设备的热藏库比较。

将蒜球放入传统库与热藏库,各储藏250kg及650kg,于秋冬季储藏6个月,传统库由30度逐月降至20度,而热藏库维持在30~33度(设定为33度)。

结果比较:蒜球在传统库秋冬季储藏6个月期间因萌芽或干腐损耗甚多,储藏后可售率不到20%,热藏组则出库时品质仍良好,可售率高于75%。

热藏库每日平均用电量12~32度(kw/h),同样试验重复实施,结果相似,而且设备改善后用电成本显着降低。

实施例2

商业规模蒜球热藏试验:

蒜球于秋冬季分别放入云林县二仑一家商业规模的传统库与热藏库,传统库内储藏蒜球2公吨作为对照,热藏库(面积50m2)内储藏100公吨,两库皆储藏6.5个月以上。

储藏期间传统库月均温由29度至20度不等,热藏库月均温则维持在30~35度(设定为33度)。

结果比较:传统库储藏的蒜球因失重、萌芽或干腐损耗,储藏后可售率低于20%,热藏组则出库时品质良好,可售率高于70%,热藏库每日平均用电量13~18度(kw/h),同样试验重复实施,结果相似。

上述试验结果,以农户现有小仓库组成热藏库,或以商业规模方式组装热藏库,皆对蒜球的储藏有良好效果,蒜球可以热藏方式储藏至翌年2~3月。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食用蒜球热藏方法,食用蒜球采收后,于30~35度高温条件下,贮藏蒜球6~10个月。本发明在30~35度高温可抑制蒜球芽体的伸长或萌动,以此高温藏蒜球6~10个月,仍可维持稳定的品质,热藏蒜球出库时或橱架观察后可售率皆高,热藏方法简便安全,能节省储藏成本,以实验室观察结果推展到蒜农小规模热藏试验,及较大型商业规模试验,结果亦甚良好。

技术研发人员:韦广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沃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2.21
技术公布日:2018.04.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