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制香与乌龙功夫泡的融合操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466093发布日期:2019-01-02 22:47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操作方法,尤其是一种植物制香与乌龙功夫泡的融合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今年来,香道与茶艺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而香道与乌龙茶茶艺也是可以完美结合的;乌龙茶中含有机化学成分达四百五十多种,无机矿物元素达四十多种,茶叶中的有机化学成分和无机矿物元素含有许多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有机化学成分主要有:茶多酚类、植物碱、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果胶素、有机酸、脂多糖、糖类、酶类、色素等;制香表演一般都是采用手工制作,所以花道与茶艺的表演对该方面表现的更是淋漓尽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植物制香与乌龙功夫泡的融合操作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植物制香与乌龙功夫泡的融合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沸水冲入壶中至溢满烫壶,将壶内的水倒出至茶船中,将一茶漏斗放在壶口处,然后用茶匙拨茶入壶,将烧的水注入壶中,至泡沫溢出壶口;

第二步:将制香的原材料加入液体搅拌、揉制成香泥,揉好后用保鲜袋将其密封起来醒醒;

第三步:先提壶沿茶船沿逆行转圈,用意在于刮去壶底的水滴,将壶中的茶倒入公道杯,可使茶汤均匀;

第四步:奉茶,请客人"喜闻茶香",用渣匙将壶中茶渣清出;

第五步:将醒好后的香泥反复摔打;

第六步:摔打后开始压条,然后将条状的香泥整理晾晒;

第七步:晾干后的香再进行切香、包装。

前述的一种植物制香与乌龙功夫泡的融合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步倒满至七分满为好。

前述的一种植物制香与乌龙功夫泡的融合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的水的ph值为中性7。

前述的一种植物制香与乌龙功夫泡的融合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步也可用茶壶轮流给几杯同时倒茶,当将要倒完时,把剩下的茶汤分别点入各杯中。

前述的一种植物制香与乌龙功夫泡的融合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步需要在阴凉的地方干透。

前述的一种植物制香与乌龙功夫泡的融合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步中需要将一些残次品剔除。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植物制香与乌龙功夫泡融合表演使观赏者、消费者达到双重享受,还可以通过燃香来营造一个祥和肃穆,无比温馨的气氛,希望这沁人心脾的幽香能使大家心旷神怡,并随着这悠悠袅袅的香烟升华到悟道的境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植物制香与乌龙功夫泡的融合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沸水冲入壶中至溢满烫壶,将壶内的水倒出至茶船中,将一茶漏斗放在壶口处,然后用茶匙拨茶入壶,将烧的水注入壶中,至泡沫溢出壶口;

第二步:将制香的原材料加入液体搅拌、揉制成香泥,揉好后用保鲜袋将其密封起来醒醒;

第三步:先提壶沿茶船沿逆行转圈,用意在于刮去壶底的水滴,将壶中的茶倒入公道杯,可使茶汤均匀;

第四步:奉茶,请客人"喜闻茶香",用渣匙将壶中茶渣清出;

第五步:将醒好后的香泥反复摔打;

第六步:摔打后开始压条,然后将条状的香泥整理晾晒;

第七步:晾干后的香再进行切香、包装。

优选地,所述第三步倒满至七分满为好。

优选地,所述第一步的水的ph值为中性7。

优选地,所述第三步也可用茶壶轮流给几杯同时倒茶,当将要倒完时,把剩下的茶汤分别点入各杯中。

优选地,所述第六步需要在阴凉的地方干透。

优选地,所述第七步中需要将一些残次品剔除。

本发明通过植物制香与乌龙功夫泡融合表演使观赏者、消费者达到双重享受,还可以通过燃香来营造一个祥和肃穆,无比温馨的气氛,希望这沁人心脾的幽香能使大家心旷神怡,并随着这悠悠袅袅的香烟升华到悟道的境界。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制香与乌龙功夫泡的融合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沸水冲入壶中至溢满烫壶,将壶内的水倒出至茶船中,将一茶漏斗放在壶口处,然后用茶匙拨茶入壶,将烧的水注入壶中,至泡沫溢出壶口;将制香的原材料加入液体搅拌、揉制成香泥,揉好后用保鲜袋将其密封起来醒醒;先提壶沿茶船沿逆行转圈,用意在于刮去壶底的水滴,将壶中的茶倒入公道杯,可使茶汤均匀;奉茶,请客人"喜闻茶香",用渣匙将壶中茶渣清出;将醒好后的香泥反复摔打;摔打后开始压条,然后将条状的香泥整理晾晒;晾干后的香再进行切香、包装。本发明通过植物制香与乌龙功夫泡融合表演使观赏者、消费者达到双重享受。

技术研发人员:居怡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太仓市高新区青沐文艺创作工作室
技术研发日:2018.08.07
技术公布日:2019.01.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