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醋液饮料的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76221发布日期:2019-04-12 23:20阅读:1332来源:国知局

技术背景:我国是水果生产大国;每年有几十上佰万吨以上淘汰的老树或修剪的枝条、果壳(如椰壳、杏壳),是数千年来我国大多数地区农业人口的主要燃料。燃烧值不太高、烟气大,还污染环境,现在多数地区农村已经使用上了液化气或天然气等较清洁高效的燃气了-对果树枝杆的依赖性不大了;上述资源也是传统上果木炭的主要原料,果木炭是烧、烤食品的最佳燃料。

果木烧制木炭的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但烧炭过程的“烟气”问题也还是近些年环保要求下提出了必须处理的要求。

生物质制炭是高温无氧条件下裂解产生四类物质:1、固体清洁能源-木碳;2、气体以甲烷为主并含有一氧化碳、氢气等多种气体的混合物,有较高的燃烧值、3、是水相、4、是油相;在烧炭裂解过程所收集的液体,是水相中含有油相;油相中含水相静置时间长了在液体的表面和底部都有油性物质产生。目前我国果木炭的所企业收集了一木材裂解所产生的液体的利用方面目前虽然提出了许多技术方案-多数为植物营养剂或杀虫剂,经济合理的方案不多。

本发明就是要将制炭裂解“烟气”冷凝或水洗后液相制成饮料的技术方法。木材裂解“烟气”冷凝或水洗液分为“油相”-称为木焦油;“水相”-称为木醋液;木醋液含有天然醋酸和多种有机物质-醇、醛、酮、酸、酯和多种氨基酸基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很高,生理活性值更高,在有些国家如日本已有《木醋素》饮料在销售,我国有许多人在研究木醋液的活性,并公认对动、植物有良好的生命活性,并已开发了许多动、植物用品,但是鉴于木醋液的气味和“含油”及对人群有一定的不适应人,等原因对于制成饮料方面尚处于空白。本发明就是针对木醋液制成饮料所存在的缺陷所提出的木醋液饮料生产的技术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求的原料是果木老树和修剪枝条及一些可以制炭的果壳如椰壳、杏仁壳,在制炭过程“烟气”冷凝或水洗后的液体为原料,生产生命活性饮料-木醋饮料的方法。工艺有:沉降(自然禁化学物质)、陈化(相界面分离)、吸附(活性炭、活性白土除味)、过滤(滤除炭、土及吸附物)、蒸馏(用沸点的差异进行分离)、收集(对蒸馏的合适组分进行收集)、勾兑(调味和稀释)、剩余物处理(物尽其用环保0排放)。之所以要求用果木工和果壳所制炭的“烟气”是因为从林产品化学的角度讲上述物质含对人体有害物:甲醇、芳香类物质最少,分离最容易;在沉降和陈化过程中分出了部分“油性”物质;在吸附、过滤过程中主要是除去难以接受的“气味”同时也除去了部分“油性”物质;蒸馏和采集是为了去除部分轻组分(含醇、酮)各部分重组分(含芳香族)这些轻、重相组分中的物质富含我们希望清除的物质;之所要求理论塔板数是为了保证分离度;勾兑一方面为了调味-减少人类不喜欢性,再则降低活性物质含量(量过大可能会有较多的不适应人群出现);剩余物质处理是为了物尽其用并且环保。主要工艺参数见具体实施。

具体实施:原料是果木老树和修剪枝条及一些可以制炭的果壳如椰壳、杏仁壳,在制炭过程“烟气”冷凝或水洗后的液体为原料,生产生命活性饮料-木醋饮料。工艺有:沉降、陈化、吸附、过滤、蒸馏、收集、勾兑、剩余物处理。

沉降;在有防腐蚀处理的贮液池用斜板等自然手段来促进液体的沉降,禁止使用化学药品如破乳剂等。

陈化:要求液体在沉降池中有一定的逗留时间,使得液体出现液上有浮物、液下有“油状物”,去上、下层物质。

吸附:在有搅拌的反应器中加入液体量1-3%的活性炭和1-2%的活性白土,(也可在池中用泵循环),2-6小时,常温。

过滤:将吸附后的液体在板框过滤机中进行过滤,初始的混浊液返回重滤,要求物为清液体。

蒸馏:采用间歇方式,要求蒸馏塔的分离能力的十个“理论塔板”以上,塔器和收集器及收集环境达到食品要求,如材质是不锈钢、搪玻璃;回流比1∶2.5-3,进料在塔釜,进料时停止蒸馏,每次进料后全回流十分钟,并将前十分钟所收集液弃除。

收集:在尘、菌落数受限的环境下进行,只收集每次进料全回流后开始蒸馏了十分钟以后,并且回流比1∶2.5-3.0的液体,收集量约为液体总量的50-70%所收集液称为木醋基液。

勾兑:在木醋基液中加入适量的调味剂(如:果汁)和5-20倍量的食用水,包装后为本专利目的产品-木醋液饮料。

剩余物处理:过滤剩余物可按底肥施于农作物土壤中;蒸馏的初始液与釜残液合并后可做为植物的叶面肥;沉降池中的上下余物可做为农用杀虫剂或提取木焦油。

附图说明:本专利无附图。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木醋液饮料的生产方法:所用原料是果木老树和修剪枝条及一些可以制炭的果壳如椰壳、杏仁壳,在制炭过程“烟气”冷凝或水洗后的液体为原料;木醋液饮料生产工艺有:沉降‑自然、禁化学物质;陈化‑相界面分离;吸附‑活性炭、活性白土除味;过滤‑滤除炭、土及吸附物;蒸馏‑用沸点的差异进行分离;收集‑对蒸馏的合适组分进行收集;勾兑‑调味和稀释;剩余物处理‑物尽其用环保0排放。

技术研发人员:谷绥庆;武颖;武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众盛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0.27
技术公布日:2019.04.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