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闸蟹用调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92271发布日期:2019-03-02 01:03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料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大闸蟹用调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大闸蟹是我国特有的传统餐桌珍品,其佐餐调料通常以食醋为主,生姜、紫苏、芝麻油为辅,在大闸蟹食用前临时调制,味感效果不一。至今市场上没有一种专用大闸蟹调味品问世,尽管市场上有种类繁多的各种风味调味品出售,如麻辣酱、海鲜酱、鱼露、蚝油、鸡精乃至5′—乌苷磷酸二钠等强烈助鲜剂,但因其特征风味与大闸蟹自身的特质风味不相容,至今未成为大闸蟹的佐餐调料。

又如cn200810073956.9《一种类似大闸蟹鲜味的鲜味调味品及其加工方法》,以资源紧缺的活鱼为原料,取其鱼肉,用食品发酵工业生产的手段活酶水解等复杂工序制得“蛋白粉”,再与5′—乌苷磷酸二钠在内的10余种鲜味料、助鲜剂混合制成“类似大闸蟹鲜味的调味品”,原料、生产过程产生的三废处理成本高,仅能替代鸡精作食品鲜味调料,无法与大闸蟹肉的天然风味相兼容。当今人们的舌尖对外加的强烈鲜味感觉迟钝,在食用大闸蟹时追求的是不掩盖大闸蟹自然美味而能激发鼻、嘴唇向舌尖神经味觉新感受。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传统发酵产品和蔬菜等为原料,运用中式烹调技术,精细制作,无任何添加剂且可以和大闸蟹的鲜味自然融合的大闸蟹用调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闸蟹用调料,包括食醋5~7份,酱油0.2~1份,水0.8~1.5份,姜0.5~1份,冰糖0.2~1份,芝麻油0.01~0.03份,葱0.01~0.03份,紫苏0~0.01份,酒0~0.02份,蒜0~0.02份,椰子油0.5~2份。

作为优选,包括食醋7份、酱油0.5份,水0.8份,姜0.5份,冰糖0.2份,芝麻油0.01份,葱0.01份,紫苏0.005份、酒0.01份,蒜0.01份,椰子油0.5份。

作为优选,包括食醋7份、酱油1份,水1.5份,姜1份,冰糖1份,芝麻油0.03份,葱0.03份,紫苏0.01份、酒0.02份,蒜0.02份,椰子油2份。

作为优选,包括食醋5份、酱油0.5份,水0.8份,姜0.5份,冰糖0.2份,芝麻油0.01份,葱0.01份,紫苏0.005份、酒0.01份,蒜0.01份,椰子油0.5份。

作为优选,包括食醋5份、酱油1份,水1.5份,姜1份,冰糖1份,芝麻油0.03份,葱0.03份,紫苏0.01份、酒0.02份,蒜0.02份,椰子油2份。

作为优选,所述椰子油为冷榨椰子油。

作为优选,所述的水为矿泉水或山泉水。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闸蟹用调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锅类容器加热至40~50℃加入椰子油,升温至150℃投入姜末翻炒出香味,加入水、酱油后恒温90~95℃并保持5-60秒,在搅拌下加入醋、冰糖完全溶解,投入紫苏并停止加热,再加入少量醋或姜、葱和芝麻油,并进行冷却、灌袋包装得成品。

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发明具备以下优点:a.本发明的大闸蟹佐餐调味料的原料不采用食品工业生产的氨基酸、呈味核苷酸钠盐、生物糖有氧代谢三羟基酸循环的中间产物二元羟酸及三元羟酸的钠盐等等作鲜味、助鲜剂,专用古法的民间发酵业酿造的酒、醋、酱油、新鲜蔬菜姜、葱、蒜、紫苏及冰糖、芝麻油、椰子油进行科学复配调制。而醋、酱油、酒酿造过程中产生的醋酸、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醇、酯、葡萄糖醛酸及酱油中的食盐是天然的助鲜剂、天然的灭菌剂。发酵和酿造过程产生的香气活性成分使醋的特有风味深受国人喜爱,越陈沉香,还使大闸蟹调料融合了姜、葱、蒜等天然辛香气和味,增添了人们的嗅觉享受,调味的色光亮度有人眼球,大闸蟹肉蘸上少量调料时,舌尖味觉口腔黏膜触觉神经末梢兴奋增强食欲,促进消化液分泌。调料的酸甘味、辛香、醇厚反衬并突出了大闸蟹肉本身鲜、嫩、甘,产生了鲜味感叠乘效果。

当食用水煮活草鱼片,蘸此大闸蟹调味料时,竟意想不到舌尖上有蟹肉味道的错觉,这样的味觉效果使人意想不到。不口干、不“厌鲜”。

b.本发明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不需要食品发酵工业的设备,原料来源广,没有三废污染,环境友好,适于调味品的小型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大闸蟹用调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食醋5~7份,酱油0.2~1份,水0.8~1.5份,姜0.5~1份,冰糖0.2~1份,芝麻油0.01~0.03份,葱0.01~0.03份,紫苏0~0.01份,酒0~0.02份,蒜0~0.02份,椰子油0.5~2份;所述椰子油为冷榨椰子油;所述的水为山泉水。

一种大闸蟹用调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锅类容器加热至40~50℃加入椰子油,升温至150℃投入姜末翻炒出香味,加入水、酱油后恒温90~95℃并保持5-60秒,在搅拌下加入醋、冰糖完全溶解,投入紫苏并停止加热,再加入少量醋或姜、葱和芝麻油,并进行冷却、灌袋包装得成品。

上述方案可以按照如下的实施例来进行实施实:原料:700ml,酱油120ml,矿泉水200ml,姜50克,冰糖50克,芝麻油20ml,葱段20克,紫苏15克,椰子油50ml,酒10ml。

制作步骤:铁锅加热至40~50℃,加入椰子油升温至150℃,将部分热油浇入盛葱段的碗中制成葱油,向锅内投入姜末炒出香气后,加入矿泉水、酱油,保持90~95℃,在搅拌下加入500ml醋和适量冰糖完全溶解后投入紫苏、酒,十分钟后停止加热,添加余醋、芝麻油、葱油,冷却灌装。

实例2、原料:醋600ml,酱油100ml,水180ml,姜80克,冰糖15克,芝麻油15ml,葱段白30克,紫苏10克,椰子油200ml,酒8ml。

制作步骤:向40~50℃的铁锅中加入椰子油,升温至150℃投入姜片炒出香味后投入葱段白翻炒至金黄倒入碗中得葱姜油,再向锅内加入水、紫苏、酒、冰糖,90~95℃恒温条件下搅拌之完全溶解,停止加热,加入芝麻油、葱姜油,冷却、灌装。

实例3.设备100升搪瓷反应釜,附有电动搅拌设备(装置)蒸汽夹套加热设备,调搅拌速率每分钟50~60转;铁锅一只用于调制紫苏水、葱姜油。

原料:醋25升,酱油4升,山泉水12.5升,姜7.5千克,冰糖500克,芝麻油500毫升,葱1.5千克,紫苏500克,椰子油5升。

制作步骤:先用5升山泉水与紫苏煮沸20分钟得紫苏水;再用如实例2方法得到葱姜油。向搪瓷釜中注入山泉水加热煮沸,恒温90~95℃,搅拌下加入醋、酱油、冰糖,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停止加热,加入余醋、紫苏水,出料、过滤,加芝麻油、加葱姜油,冷却后灌装。

以上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料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大闸蟹用调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食醋5~7份,酱油0.2~1份,水0.8~1.5份,姜0.5~1份,冰糖0.2~1份,芝麻油0.01~0.03份,葱0.01~0.03份,紫苏0~0.01份,酒0~0.02份,蒜0~0.02份,椰子油0.5~2份,可利用传统发酵产品和蔬菜等为原料,运用中式烹调技术,精细制作,无任何添加剂且可以和大闸蟹的鲜味自然融合。

技术研发人员:曹列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曹列文
技术研发日:2018.12.14
技术公布日:2019.03.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