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薄荷脑的饮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9256发布日期:2019-05-17 20:54阅读:13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饮料领域,涉及瓶装或罐装饮料方面的应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含薄荷脑的饮料。



背景技术:

薄荷脑,又名薄荷醇,具有清凉的口感,市售的一些饮料中,添加了薄荷脑,但配料简单,口感和滋味一般。经过调研发现,目前尚没有利用薄荷脑跟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维生素、肌醇、牛磺酸、氨基酸等进行复配的专利和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薄荷脑饮料目前存在的口感一般或不佳的缺陷,通过以下方案来解决这些缺陷。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含薄荷脑的饮料,该饮料包含纯净水、薄荷脑、牛磺酸、肌醇、维生素、氨基酸、甜味剂和防腐剂。

根据所述的一种含薄荷脑的饮料,其中所述的薄荷脑是指天然薄荷脑。

根据所述的一种含薄荷脑的饮料,其中所述的维生素是指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烟酰胺。

根据所述的一种含薄荷脑的饮料,其中所述的氨基酸是指l-赖氨酸盐酸盐。

根据所述的一种含薄荷脑的饮料,其中所述的甜味剂是指甜菊糖苷和罗汉果甜苷。

根据所述的一种含薄荷脑的饮料,其中所述的防腐剂是指柠檬酸和柠檬酸钠。

一种含薄荷脑的饮料,其配方是,每100毫升纯净水中,添加甜菊糖苷5–25mg,罗汉果甜苷5–180mg,柠檬酸3–180mg,柠檬酸钠3–180mg,维生素b60.04–0.15mg,维生素b120.06–0.16μg,烟酰胺0.33–1.8mg,肌醇6–20mg,牛磺酸40–59mg,薄荷脑1–3mg,l-赖氨酸盐酸盐4–20mg。

根据所述的一种含薄荷脑的饮料,其配方是,每100毫升纯净水中,添加甜菊糖苷10mg,罗汉果甜苷10mg,柠檬酸20mg,柠檬酸钠40mg,维生素b60.11mg,维生素b120.15μg,烟酰胺1mg,肌醇10mg,牛磺酸50mg,薄荷脑1.5mg,l-赖氨酸盐酸盐20mg。

根据所述的一种含薄荷脑的饮料,其配方是,每100毫升纯净水中,添加甜菊糖苷7.5mg,罗汉果甜苷7.5mg,柠檬酸20mg,柠檬酸钠40mg,维生素b60.11mg,维生素b120.15μg,烟酰胺1mg,肌醇10mg,牛磺酸50mg,薄荷脑1.5mg,l-赖氨酸盐酸盐20mg。

根据所述的一种含薄荷脑的饮料,其配方是,每100毫升纯净水中,添加甜菊糖苷15mg,罗汉果甜5mg,柠檬酸20mg,柠檬酸钠40mg,维生素b60.11mg,维生素b120.15μg,烟酰胺1mg,肌醇10mg,牛磺酸50mg,薄荷脑1.5mg,l-赖氨酸盐酸盐20mg。

根据所述的一种含薄荷脑的饮料,其配方是,每100毫升纯净水中,添加罗汉果甜180mg,柠檬酸180mg,柠檬酸钠180mg,维生素b60.12mg,维生素b120.12μg,烟酰胺0.99mg,肌醇10mg,牛磺酸50mg,薄荷脑1.5mg,l-赖氨酸盐酸盐10mg。

本发明的配方中包含纯净水、薄荷脑、牛磺酸、肌醇、维生素、氨基酸、甜味剂和防腐剂,是现有技术中未出现过的配方。而且,利用本发明的上述配方配制出来的饮料,具有优异的口感和滋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本发明的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质性内容,但并不以此来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选择不同的配料,配制出各种饮料,并进行口感和滋味评分,滋味评分标准见表1。选取的配料为:纯净水、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柠檬酸、柠檬酸钠、维生素b6、维生素b1、烟酰胺、肌醇、牛磺酸、薄荷脑、l-赖氨酸盐酸盐。具体地配方为:每100毫升纯净水中,添加甜菊糖苷5–25mg,罗汉果甜苷5–180mg,柠檬酸3–180mg,柠檬酸钠3–180mg,维生素b60.04–0.15mg,维生素b120.06–0.16μg,烟酰胺0.33–1.8mg,肌醇6–20mg,牛磺酸40–59mg,薄荷脑1–3mg,l-赖氨酸盐酸盐4–20mg。

更具体地,本发明根据表2中所示的配比,得到69个配方饮料。然后按照表1中所示的评分标准,对配制出来的69种配方饮料进行打分,这69个配方的得分均在5–8分之间。证明本发明的配方大部分都具有优异的口感和滋味。

表1.滋味评分标准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薄荷脑的饮料,该饮料包含纯净水、薄荷脑、牛磺酸、肌醇、维生素、氨基酸、甜味剂和防腐剂。具体配方是,每100毫升纯净水中,添加甜菊糖苷5–25mg,罗汉果甜苷5–180mg,柠檬酸3–180mg,柠檬酸钠3–180mg,维生素B6 0.04–0.15mg,维生素B12 0.06–0.16μg,烟酰胺0.33–1.8mg,肌醇6–20mg,牛磺酸40–59mg,薄荷脑1–3mg,L‑赖氨酸盐酸盐4–20mg。利用该配方配制出来的饮料,具有优异的口感和滋味。

技术研发人员:王跃虎;罗吉凤;张璐;王雨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9.01.07
技术公布日:2019.05.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