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多层茶叶发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42059发布日期:2020-10-09 18:11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式多层茶叶发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卧式多层茶叶发酵装置。



背景技术:

发酵是茶叶由绿叶变红的主要过程,是形成红茶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茶叶的质量和品质。发酵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和化学变化过程,其实质是进一步促进多酚类在原催化作用下起氧化聚合作用,其它化学成分也相应发生深刻变化,形成红茶的特有的色、香、味。现有技术在茶叶发酵过程中,通常采用发酵箱或单层发酵机对茶叶进行发酵,由于发酵空间较小或传送带长度有限,发酵时间不足,茶叶在发酵过程中容易造成摊凉不均、发酵不均,从而无法保证红茶品质的稳定性与一致性,影响茶叶质量;并且发酵量受发酵机规格所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发酵效率高、自动翻堆的茶叶发酵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采取方案的如下:

一种卧式多层茶叶发酵装置,包括:机架、提升传送带、一级发酵传送带、二级发酵传送带、三级发酵传送带、保温板、卸料板、电动机、传动轮、从动轮、传动齿轮、热风装置、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机架分为长方形架子结构,提升传送带位于机架侧面,提升传送带的顶端位于机架顶面,电动机安装在机架顶部靠近提升传送带的位置,一级发酵传送带安装在机架顶层,二级发酵传送带安装在机架中间位置一级发酵传送带的下方,三级发酵传送带安装在机架底层二级发酵传送带的下方,一级发酵传送带、二级发酵传送带和三级发酵传送带的两端机架上分别安装有传动轮,传动齿轮分别安装在一级发酵传送带末端和二级发酵传送带前端,二级发酵传送带末端和三级发酵传送带前端之间,传动齿轮均与相邻的传送轮啮合连接,一级发酵传送带前端的传动轮与电动机通过皮带连接,一级发酵传送带末端的传动轮和相邻的二级发酵传送带的传动轮之间采用皮带连接,二级发酵传送带的传动轮和相邻的三级发酵传送带的传动轮之间采用皮带连接,每层的传送轮之间均安装有从动轮,一级发酵传送带、二级发酵传送带和三级发酵传送带的上层分别通过从动轮形成波浪形,保温板固定在机架上分别包覆一级发酵传送带、二级发酵传送带和三级发酵传送带,三级发酵传送带的末端与卸料板连接,热风装置分别安装在一级发酵传送带、二级发酵传送带和三级发酵传送带的底部固定在机架上,热风装置的出风口朝上,热风装置内装有温度传感器,控制器位于机架的底层侧面,控制器与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从动轮表面均为齿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热风装置为电热型暖风机或生物质颗粒热风炉。

进一步地,所述一级发酵传送带、二级发酵传送带、三级发酵传送带和提升传送带均为皮带式传送带,并设有横向导向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3层结构进行发酵,发酵时间可以延长至300分钟,解决传统茶叶发酵设备占地面积大、发酵时间短、茶叶发酵不充分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采用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控发酵温度控制热风装置,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对茶叶发酵效果进行调整。

(3)本实用新型采用传动齿轮和传动轮的设计实现一台电动机带动全部传动带运作,节省能源消耗。

(4)本实用新型利用从动轮的设计使发酵传送带呈波浪形走向,茶叶在行进过程中上坡和下坡会翻动实现自动翻堆,从动轮上的齿状结构能够起到理条的效果,避免茶叶运输发酵过程中厚度不均导致发酵效果不一致。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卧式多层茶叶发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传动轮和传动齿轮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表示含义如下:

1-机架;2-提升传送带;3-一级发酵传送带;4-二级发酵传送带;5-三级发酵传送带;6-保温板;7-卸料板;8-电动机;9-传动轮;10-从动轮;11-传动齿轮;12-热风装置;13-温度传感器;14-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卧式多层茶叶发酵装置,包括:机架1、提升传送带2、一级发酵传送带3、二级发酵传送带4、三级发酵传送带5、保温板6、卸料板7、电动机8、传动轮9、从动轮10、传动齿轮11、热风装置12、温度传感器13和控制器14,所述机架1分为长方形架子结构,提升传送带2位于机架1侧面,提升传送带2的顶端位于机架1顶面,电动机8安装在机架1顶部靠近提升传送带2的位置,一级发酵传送带3安装在机架1顶层,二级发酵传送带4安装在机架1中间位置一级发酵传送带3的下方,三级发酵传送带5安装在机架1底层二级发酵传送带4的下方,一级发酵传送带3、二级发酵传送带4和三级发酵传送带5的两端机架1上分别安装有传动轮9,传动齿轮11分别安装在一级发酵传送带3末端和二级发酵传送带4前端,二级发酵传送带4末端和三级发酵传送带5前端之间,传动齿轮11均与相邻的传送轮9啮合连接,一级发酵传送带3前端的传动轮9与电动机8通过皮带连接,一级发酵传送带3末端的传动轮9和相邻的二级发酵传送带4的传动轮9之间采用皮带连接,二级发酵传送带4的传动轮9和相邻的三级发酵传送带*5的传动轮9之间采用皮带连接,每层的传送轮9之间水平方向均安装有从动轮10,一级发酵传送带3、二级发酵传送带4和三级发酵传送带5的上层分别通过从动轮10形成波浪形,保温板6固定在机架1上分别包覆一级发酵传送带3、二级发酵传送带4和三级发酵传送带5,三级发酵传送带5的末端与卸料板7连接,热风装置12分别安装在一级发酵传送带3、二级发酵传送带4和三级发酵传送带5的底部固定在机架1上,热风装置12的出风口朝上,热风装置12内装有温度传感器13,控制器14位于机架1的底层侧面,控制器14与温度传感器13电性连接。

优选地情况下,所述从动轮10表面均为齿状结构。

优选地情况下,所述热风装置12为电热型暖风机。

优选地情况下,所述一级发酵传送带3、二级发酵传送带4、三级发酵传送带5和提升传送带均为皮带式传送带,并设有横向导向条。

工作原理:

所述茶叶从提升传送带2进入一级发酵传送带3,茶叶沿着一级发酵传送带3移动并由途中的从动轮10理条铺平后落入下方的二级发酵传送带4,同理茶叶经过二级发酵传送带4后落入下方的三级发酵传送带5并从三级发酵传送带5末端的卸料板7卸货,所述一级发酵传送带3与二级发酵传送带4的运行方向相反,二级发酵传送带4和三级发酵传送带5的运行方向相反,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热风装置12内的温度传感器13检测实时温度,并由控制器14调整热风装置12的温度。



技术特征:

1.一种卧式多层茶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提升传送带(2)、一级发酵传送带(3)、二级发酵传送带(4)、三级发酵传送带(5)、保温板(6)、卸料板(7)、电动机(8)、传动轮(9)、从动轮(10)、传动齿轮(11)、热风装置(12)、温度传感器(13)和控制器(14),所述机架(1)分为长方形架子结构,提升传送带(2)位于机架(1)侧面,提升传送带(2)的顶端位于机架(1)顶面,电动机(8)安装在机架(1)顶部靠近提升传送带(2)的位置,一级发酵传送带(3)安装在机架(1)顶层,二级发酵传送带(4)安装在机架(1)中间位置一级发酵传送带(3)的下方,三级发酵传送带(5)安装在机架(1)底层二级发酵传送带(4)的下方,一级发酵传送带(3)、二级发酵传送带(4)和三级发酵传送带(5)的两端机架(1)上分别安装有传动轮(9),传动齿轮(11)分别安装在一级发酵传送带(3)末端和二级发酵传送带(4)前端,二级发酵传送带(4)末端和三级发酵传送带(5)前端之间,传动齿轮(11)均与相邻的传动轮(9)啮合连接,一级发酵传送带(3)前端的传动轮(9)与电动机(8)通过皮带连接,一级发酵传送带(3)末端的传动轮(9)和相邻的二级发酵传送带(4)的传动轮(9)之间采用皮带连接,二级发酵传送带(4)的传动轮(9)和相邻的三级发酵传送带(5)的传动轮(9)之间采用皮带连接,每层的传动轮(9)之间水平方向均安装有从动轮(10),一级发酵传送带(3)、二级发酵传送带(4)和三级发酵传送带(5)的上层分别通过从动轮(10)形成波浪形,保温板(6)固定在机架(1)上分别包覆一级发酵传送带(3)、二级发酵传送带(4)和三级发酵传送带(5),三级发酵传送带(5)的末端与卸料板(7)连接,热风装置(12)分别安装在一级发酵传送带(3)、二级发酵传送带(4)和三级发酵传送带(5)的底部固定在机架(1)上,热风装置(12)的出风口朝上,热风装置(12)内装有温度传感器(13),控制器(14)位于机架(1)的底层侧面,控制器(14)与温度传感器(13)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多层茶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轮(10)表面均为齿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多层茶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装置(12)为电热型暖风机或生物质颗粒热风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多层茶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发酵传送带(3)、二级发酵传送带(4)、三级发酵传送带(5)和提升传送带均为皮带式传送带,并设有横向导向条。


技术总结
一种卧式多层茶叶发酵装置,包括:机架、提升传送带、一级发酵传送带、二级发酵传送带、三级发酵传送带、保温板、卸料板、电动机、传动轮、从动轮、传动齿轮、热风装置、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本实用新型采用3层结构进行发酵,发酵时间可以延长至300分钟,解决传统茶叶发酵设备占地面积大、发酵时间短、茶叶发酵不充分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国;冯红钰;张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宁茗韵茶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16
技术公布日:2020.10.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