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莓茶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64089发布日期:2023-02-04 01:12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莓茶制作工艺
【技术领域】
1.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莓茶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2.莓茶又名藤茶、茅岩莓茶,是由葡萄科蛇葡萄属显齿蛇葡萄的嫩茎叶(莓茶原料嫩叶)加工而成,富含二氢杨梅素为主的黄酮类、多糖类、多酚类等活性成分,具有抗菌、降血压、降血脂、抗肿瘤、抗血栓等药理功效,因此,莓茶因其功效及回甘味能够作为代用茶,且逐渐被多数现代人接受和喜爱。
3.目前莓茶制作工艺得到的莓茶活性物质保存率低,同时得到的莓茶品相不好,在进行冲泡饮用时活性物质浸出率低,难以发挥出莓茶应有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莓茶的制作工艺,使用本发明得到的莓茶能够较好的保存其活性成分,促进活性成分的析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莓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原料采摘:选取莓茶原料嫩叶,得到莓茶原料;2)杀青:所述莓茶原料在微波杀青机中进行杀青;3)揉捻:杀青完成后的所述莓茶原料在揉捻机中揉捻5-15分钟,然后分散;4)重复所述步骤2)、所述步骤3)2-5次;5)烘干:所述步骤4)得到的所述莓茶原料在烘干机中慢速搅拌烘干,得到莓茶。其中,选取的莓茶原料嫩叶优选在4月初至8月初采摘,优先采用人工采摘的方式。
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步骤2)所述杀青过程中杀青温度为120-200℃,持续时间为2-5分钟。
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步骤5)所述烘干过程中烘干温度为100-105℃,烘干时间1-1.5小时。
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步骤3)所述分散采用慢速手工分散方式。
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步骤5)之后还包括步骤6),密封保存所述莓茶。
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步骤6)中所述密封保存所述莓茶之前还包括:冷却所述莓茶。
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步骤5)中所述搅拌速度为10-30rpm。
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步骤1)中所述莓茶原料嫩叶的长度为8-10厘米。其中,莓茶原料嫩叶的长度从顶端计。
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步骤1)中所述选取莓茶原料嫩叶之后还包括:放至所述莓茶原料嫩叶表面无水分。
14.本发明莓茶制作工艺采用低温多次杀青及低温烘干,能够更大限度的保存莓茶中的黄酮含量;多次低温杀青及揉捻有利于莓茶中的黄酮类成分的析出,特别是黄酮的析出;利于莓茶冲泡时黄酮类混入水中,提升了莓茶的品质及有效利用率;同时使莓茶保持了较好的外观形态,无碎末产生,提升了莓茶的品相。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16.实施例1
17.在4月初采摘长度为8-10厘米的莓茶原料嫩叶,采用晾晒方式放至莓茶原料嫩叶表面无水分,得到莓茶原料;将莓茶原料在微波杀青机中进行杀青,杀青过程中杀青温度为120℃,持续时间为2分钟;将杀青完成后的莓茶原料在揉捻机中揉捻8分钟,然后慢速手工分散;重复依次进行的杀青、揉捻、分散2次;得到的莓茶原料在烘干机中慢速搅拌烘干,烘干过程中烘干温度为100℃,烘干时间1小时,得到莓茶,自然冷却后放入塑料袋中密封保存。
18.上述工艺所得的莓茶品相完整,无碎末,表面白霜状物质明显。经测定,总黄酮含量达到35%。
19.实施例2
20.在5月底采摘长度为8-10厘米的莓茶原料嫩叶,采用晾晒方式放至莓茶原料嫩叶表面无水分,得到莓茶原料;将莓茶原料在微波杀青机中进行杀青,杀青过程中杀青温度为200℃,持续时间为3分钟;将杀青完成后的莓茶原料在揉捻机中揉捻10分钟,然后慢速手工分散;重复依次进行的杀青、揉捻、分散3次;得到的莓茶原料在烘干机中慢速搅拌烘干,搅拌速度为10rpm,烘干过程中烘干温度为105℃,烘干时间1.5小时,得到莓茶,自然冷却后放入塑料袋中密封保存。
21.上述工艺所得的莓茶品相完整,无碎末,表面白霜状物质明显。经测定,总黄酮含量达到30%。
22.实施例3
23.在6月中旬采摘长度为8-10厘米的莓茶原料嫩叶,放至莓茶原料嫩叶表面无水分,得到莓茶原料;将莓茶原料在微波杀青机中进行杀青,杀青过程中杀青温度为150℃,持续时间为3分钟;将杀青完成后的莓茶原料在揉捻机中揉捻15分钟,然后慢速手工分散;重复依次进行的杀青、揉捻、分散5次;得到的莓茶原料在烘干机中慢速搅拌烘干,搅拌速度为30rpm,烘干过程中烘干温度为102℃,烘干时间1小时,得到莓茶,冷却后放入塑料袋中密封保存。
24.上述工艺所得的莓茶品相完整,无碎末,表面白霜状物质明显。经测定,总黄酮含量达到35%。
25.实施例4
26.在7月初采摘长度为8-10厘米的莓茶原料嫩叶,放至莓茶原料嫩叶表面无水分,得到莓茶原料;将莓茶原料在微波杀青机中进行杀青,杀青过程中杀青温度为130℃,持续时间为2分钟;将杀青完成后的莓茶原料在揉捻机中揉捻12分钟,然后慢速手工分散;重复依次进行的杀青、揉捻、分散4次;得到的莓茶原料在烘干机中慢速搅拌烘干,搅拌速度为20rpm,烘干过程中烘干温度为101℃,烘干时间1小时,得到莓茶,冷却后放入塑料袋中密封保存。
27.上述工艺所得的莓茶品相完整,无碎末,表面白霜状物质明显。经测定,总黄酮含量达到37%。
28.实施例5
29.在8月初采摘长度为8-10厘米的莓茶原料嫩叶,采用晾晒方式放至莓茶原料嫩叶表面无水分,得到莓茶原料;将莓茶原料在微波杀青机中进行杀青,杀青过程中杀青温度为180℃,持续时间为2分钟;将杀青完成后的莓茶原料在揉捻机中揉捻8分钟,然后手工分散;重复依次进行的杀青、揉捻、分散2次;得到的莓茶原料在烘干机中慢速搅拌烘干,搅拌速度为15rpm,烘干过程中烘干温度为105℃,烘干时间1.5小时,得到莓茶,冷却后放入金属盒中密封保存。
30.上述工艺所得的莓茶品相完整,无碎末;莓茶表面白霜状物质明显,表明黄酮类成分析出明显。经测定,总黄酮含量达到28%。
31.由以上实施例及相应测定数据可以得出,本发明莓茶制作工艺得到的莓茶品相良好,黄酮类成分析出明显,总黄酮含量较高,表明本发明莓茶制作工艺得到的莓茶具有黄酮类成分析出明显、有效利用率高、品相良好的效果。
3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所作的等效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莓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原料采摘:选取莓茶原料嫩叶,得到莓茶原料;2)杀青:所述莓茶原料在微波杀青机中进行杀青;3)揉捻:杀青完成后的所述莓茶原料在揉捻机中揉捻5-15分钟,然后分散;4)重复所述步骤2)、所述步骤3)2-5次;5)烘干:所述步骤4)得到的所述莓茶原料在烘干机中慢速搅拌烘干,得到莓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莓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所述杀青过程中杀青温度为120-200℃,持续时间为2-5分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莓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所述烘干过程中烘干温度为100-105℃,烘干时间1-1.5小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莓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所述分散采用慢速手工分散方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莓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之后还包括步骤6),密封保存所述莓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莓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所述密封保存所述莓茶之前还包括:冷却所述莓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莓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所述搅拌速度为10-30rp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莓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莓茶原料嫩叶的长度为8-10厘米。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莓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选取莓茶原料嫩叶之后还包括:放至所述莓茶原料嫩叶表面无水分。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莓茶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原料采摘:选取莓茶原料嫩叶,得到莓茶原料;杀青:所述莓茶原料在微波杀青机中进行杀青;揉捻:杀青完成后的所述莓茶原料在揉捻机中揉捻5-15分钟,然后分散;重复杀青、揉捻2-5次;烘干:所述莓茶原料在烘干机中慢速搅拌烘干,得到莓茶。本发明莓茶制作工艺采用低温多次杀青及低温烘干,能够更大限度的保存莓茶中的黄酮含量;多次低温杀青及揉捻有利于莓茶中的黄酮类成分的析出,特别是黄酮的析出;利于莓茶冲泡时黄酮类混入水中,提升了莓茶的品质及有效利用率;同时使莓茶保持了较好的外观形态,无碎末产生,提升了莓茶的品相。提升了莓茶的品相。


技术研发人员:李宗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家界神州界农业产业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6
技术公布日:2023/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