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香型红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037513发布日期:2023-05-05 13:29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香型红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红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香型红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红茶起源于明朝中期(约16世纪)福建省武夷山桐木关地区,最早的品种称为正山小种,近年又出现独树一帜的金骏眉红茶。红茶按制造方法的不同,又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

2、红茶采用茶树新芽叶为原料,传统制备红茶的方法为现制现采的方法,将采摘下来的茶树新芽叶晾晒在日光下,使叶子颜色转变为暗绿色,制得萎凋后的生叶,将萎凋后的生叶揉搓成条状后进行发酵,将发酵后的茶叶烘干制得成品。其中发酵工艺是决定红茶质量的关键步骤,将茶多酚转为茶红素和茶黄素,使红茶浸泡的时候形成红汤。市面上大多红茶浸泡后茶叶复溶性差、茶汤暗红或红汤色泽不够鲜艳,入口有明显的苦涩味,香气不足等问题。中国专利cn114468073a一种采用乌龙茶加工工艺加工红茶的方法,经萎凋、两次摇青、脱水、揉捻、解块、发酵、炒茶、摊晾和烘干后制备得到成品茶。通过采用乌龙茶加工的工艺,同时有别于传统乌龙茶的加工工艺,在揉捻前严格控制脱水后含量至65%左右,控制烘干前的发酵程度,并在发酵后进行炒茶,进而有效提高了所得成品茶的耐泡性和储存过程中香气的持久性,所得成品茶不易随着储存时间的增加出现香气散失的问题。上述专利解决的问题是保留更多茶多酚的同时,提高茶红素和茶黄素的含量。cn112970867a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s1鲜叶分级;s2萎凋:凋萎的含水量为20~40%,得萎凋叶;s3揉捻:将萎凋叶置于揉捻机中揉捻至条状;s4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捂堆发酵,发酵时间为12~18h;s5初炒:得到初炒叶,自然冷却;s6复炒:含水率6~9%;s7提香;s8分拣:剔除茶叶中的碎叶和杂质;s9打包,室温放置10~15天,即得红茶成品,制得成品具有红茶汤色红亮。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以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高香型红茶的制备方法,解决上述问题。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高香型红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1)采摘茶叶晾晒,将晾晒后的茶叶进行摇青,制得摇青后的茶叶,

5、(2)将摇青后的茶叶进行揉搓,制得揉搓后的茶叶;

6、(3)将揉搓后的茶叶进行发酵,所述发酵采用控温酶解发酵,制得发酵后的茶叶;

7、(4)将发酵后的茶叶采用二次烘炒,制得烘炒后的茶叶;

8、(5)将烘炒后的茶叶进行冷冻干燥,制得成品。

9、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晾晒温度为40-45℃,晾晒至茶叶含水量为60-70%。

10、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摇青分为2次摇青,第一次摇青转速为25-30r/min,时间为70-80s,放进室内摊晾,摊晾温度为32-35℃,摊晾时间为1-2h,第二次摇青转速为18-22r/min,时间为40-50s,放进室内摊晾,摊晾温度为23-27℃,摊晾时间为4-5h。

11、本发明中通过二次摇青,可以使茶叶中的青草味散发,使制得成品散发乳香。

12、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揉搓采用揉压压力90-100n揉搓15-20min,再采用30-40n揉搓30-40min。

13、本发明中先采用90-100n揉搓15-20min再采用30-40n揉搓30-40min,可以充分破坏茶叶的组织结构,促进茶叶在空气中氧化。进一步的通过控制揉搓中的压力和时间,能够提高茶叶的口感而且能够提高茶叶的耐泡程度。通过合理的破坏茶叶组织结构,能够有利于茶叶后续的发酵。

14、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发酵采用副干酪乳杆菌进行发酵。

15、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发酵温度为28-32℃,室内湿度为60-70%,发酵时间为3-4h。

16、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副干酪乳杆菌接种量为2-5%,将副干酪乳杆菌和水按照质量比为1:90-100稀释后,喷洒于揉搓后的茶叶。

17、本发明中采用副干酪乳杆菌接种于揉搓后的茶叶,通过控制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和时间,有利于缩短茶叶的发酵时间,促进茶多酚转化茶黄素和茶红素。进一步提高茶叶的浸泡后茶汤的色泽和香气。

18、进一步的,步骤(4)中,所述二次烘炒先采用温度为120-140℃,转速为15-18转/min,烘炒时间为30-40min,再采用温度为160-180℃,转速为3-5转/min,烘炒时间为5-10min,将烘炒后的茶叶放入棉布袋焖10-12h。

19、本发明中采用二次烘炒,能够快速去除茶叶发酵后的水分,将烘炒后的茶叶放入布袋焖10-12h,进一步提高茶叶香气。

20、进一步的,步骤(5)中,所述冷冻干燥温度为-15~-20℃,真空度为5-10pa,干燥时间为1-2h。

21、本发明采用冷冻干燥,能够充分脱除茶叶中的游离水和结合水,还能保留茶叶烘炒后的香气,提高茶叶的保存时间。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3、本发明采摘茶叶晾晒,将晾晒后的茶叶进行二次摇青,将摇青后的茶叶揉搓,制得揉搓后的茶叶;将揉搓后的茶叶进行发酵,所述发酵采用控温酶解发酵,制得发酵后的茶叶;将发酵后的茶叶采用二次烘炒,制得烘炒后的茶叶;将烘炒后的茶叶进行冷冻干燥,制得成品。本发明通过控制摇青机参数和揉搓中的压力、时间,能够提高茶叶的口感而且能够提高茶叶的耐泡程度。通过合理的破坏茶叶组织结构,能够有利于茶叶后续的发酵,发酵过程中采用副干酪乳杆菌接种于揉搓后的茶叶,能够促进茶叶中的茶多酚转化为茶红素、茶黄素等成分,有利于提高成品的茶汤色泽,提高茶汤口感,更重要的是,使用副干酪乳杆菌发酵茶叶过程中,得到的代谢产物能够抑制有害菌(例如黄曲霉、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生长,达到延长茶叶保存期限的效果。通过先烘炒、复焖再冷冻干燥的方法,提高红茶茶叶的香气和延长茶叶的保存时间,使红茶具有乳香特色。



技术特征:

1.一种高香型红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香型红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晾晒温度为40-45℃,晾晒至茶叶含水量为60-7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香型红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摇青分为2次摇青,第一次摇青转速为25-30r/min,时间为70-80s,放进室内摊晾,摊晾温度为32-35℃,摊晾时间为1-2h,第二次摇青转速为18-22r/min,时间为40-50s,放进室内摊晾,摊晾温度为23-27℃,摊晾时间为4-5h。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香型红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揉搓采用揉压压力90-100n揉搓15-20min,再采用30-40n揉搓30-40min。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香型红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发酵采用副干酪乳杆菌进行发酵。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香型红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发酵温度为28-32℃,室内湿度为60-70%,发酵时间为3-4h。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香型红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副干酪乳杆菌接种量为2-5%,将副干酪乳杆菌和水按照质量比为1:90-100稀释后,喷洒于揉搓后的茶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香型红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二次烘炒先采用温度为120-140℃,转速为15-18转/min,烘炒时间为30-40min,再采用温度为160-180℃,转速为3-5转/min,烘炒时间为5-10min,将烘炒后的茶叶放入棉布袋焖10-12h。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香型红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冷冻干燥温度为-15~-20℃,真空度为5-10pa,干燥时间为1-2h。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高香型红茶。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香型红茶的制备方法,将晾晒后的茶叶进行摇青,将摇青后的茶叶揉搓,将揉搓后的茶叶进行发酵,所述发酵采用控温酶解发酵,制得发酵后的茶叶;将发酵后的茶叶采用二次烘炒,制得烘炒后的茶叶;将烘炒后的茶叶进行冷冻干燥,制得成品,本发明制得的红茶香气浓郁,伴有乳香,汤色红亮,叶底红较亮,滋味醇厚甘爽。

技术研发人员:邹方晴,邹利琼,邹同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龙回一都富硒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