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过三次闷黄制得的黄大茶及其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95986发布日期:2023-04-21 04:56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经过三次闷黄制得的黄大茶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茶叶领域,具体为一种经过三次闷黄制得的黄大茶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1、近年来,随着茶叶消费需求多样化和人们对保健功效的重视,黄茶因其独特的风味特点以及抗氧化、预防胃损伤、抑制肝损伤和有效降低餐后血糖等保健功能而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同时,随着国家和政府对黄茶的重视力度加大,黄茶产量需求日益增大。

2、黄茶根据茶树鲜叶的成熟度主要分为三类,即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黄芽茶的鲜叶一般为单芽或者一芽一叶,黄小茶的鲜叶一般为一芽一二叶,黄大茶的鲜叶一般为一芽四五叶。黄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但目前黄茶产量在六大茶类中占比较低,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黄茶品质形成的核心工序“闷黄”过程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导致生产出的黄茶品质也参差不齐,产量无法提升,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故而改进完善闷黄工序,是提升黄茶品质以及产量的必由之路。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过三次闷黄制得黄大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步骤(1)采摘:采摘茶鲜叶;

3、步骤(2)摊放:将采摘的茶鲜叶进行摊放处理,得到摊放后的茶叶;

4、步骤(3)杀青:将摊放后的茶叶进行杀青处理,得到杀青后的茶叶;

5、步骤(4)初次闷黄:将杀青后的茶叶进行初次闷黄处理,得到初次闷黄后的茶叶;

6、步骤(5)揉捻:将初次闷黄后的茶叶进行揉捻处理,得到揉捻后的茶叶;

7、步骤(6)打毛火: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打毛火处理,得到打毛火后的茶叶;

8、步骤(7)二次闷黄:将打毛火后的茶叶进行二次闷黄处理,得到二次闷黄后的茶叶;

9、步骤(8)初烘:将二次闷黄后的茶叶进行初烘处理,得到初烘后的茶叶;

10、步骤(9)三次闷黄:将初烘后的茶叶进行摊凉回潮处理,待初烘后的茶叶冷却后进行三次闷黄处理;

11、步骤(10)拉老火:将三次闷黄后的茶叶进行拉老火处理,制得黄大茶。

12、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采摘的茶鲜叶为一芽三、四叶。

13、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摊放厚度为1-1.5cm,摊放处理的方式为吹风摊放,吹风摊放的时间为4h。

14、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杀青处理的温度为180-185℃,茶叶温度为75-80℃,杀青时间为8min。

15、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初次闷黄处理的条件为:杀青后的茶叶保留杀青后的温度,在隔绝氧气的环境中,45-50℃恒温闷黄2h。

16、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揉捻处理依次包括无压揉捻处理和加压揉捻处理,揉捻的速度为40-45r/min,无压揉捻处理的时间为5min,加压揉捻处理的时间为13min,加压揉捻处理的压力为1.8-2.5kg/cm。

17、优选地,所述步骤(6)中,打毛火处理的温度为145-150℃,打毛火处理的时间为6min。

18、优选地,所述步骤(7)中,二次闷黄处理的条件为:打毛火后的茶叶保留打毛火后的温度,在隔绝氧气的环境中,40-45℃恒温闷黄2h。

19、优选地,所述步骤(8)中,初烘处理的条件为:在通风条件下90℃烘22min,茶叶堆放厚度为1-1.5cm;

20、初烘至茶叶含水量为12%;

21、优选地,所述步骤(9)中,三次闷黄的条件为:在通风条件下室温闷黄13d。

22、优选地,所述步骤(10)中,拉老火处理的温度为280-300℃,拉老火处理的时间为20min。

23、优选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上述经过三次闷黄制得黄大茶的制作方法制备得到的黄大茶。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5、本发明通过三次闷黄处理制得黄大茶,其中初次闷黄有黄化的作用,二次闷黄有补色的作用,三次闷黄有醇化的作用,改善了黄大茶的香味,提高了黄大茶的品质,制得的黄大茶汤色金黄,滋味清甜醇和,香气浓郁持久。本发明中初次闷黄处理时,茶叶保留杀青后的温度,二次闷黄处理时,茶叶保留打毛火后的温度,都不需要进行冷却处理,直接闷黄,省时省力,提升了制备黄大茶的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经过三次闷黄制得黄大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过三次闷黄制得黄大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采摘的茶鲜叶为一芽三、四叶;所述步骤(2)中,摊放厚度为1-1.5cm,摊放处理的方式为吹风摊放,吹风摊放的时间为4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过三次闷黄制得黄大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杀青处理的温度为180-185℃,茶叶温度为75-80℃,杀青时间为8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过三次闷黄制得黄大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初次闷黄处理的条件为:杀青后的茶叶保留杀青后的温度,在隔绝氧气的环境中,45-50℃恒温闷黄2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过三次闷黄制得黄大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揉捻处理依次包括无压揉捻处理和加压揉捻处理,揉捻的速度为40-45r/min,无压揉捻处理的时间为5min,加压揉捻处理的时间为13min,加压揉捻处理的压力为1.8-2.5kg/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过三次闷黄制得黄大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打毛火处理的温度为145-150℃,打毛火处理的时间为6mi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过三次闷黄制得黄大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二次闷黄处理的条件为:打毛火后的茶叶保留打毛火后的温度,在隔绝氧气的环境中,40-45℃恒温闷黄2h。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过三次闷黄制得黄大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8)中,初烘处理的条件为:在通风条件下90℃烘22min,茶叶堆放厚度为1-1.5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过三次闷黄制得黄大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0)中,拉老火处理的温度为280-300℃,拉老火处理的时间为20min。

10.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得的黄大茶。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茶叶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经过三次闷黄制得的黄大茶及其制作方法。所述经过三次闷黄制得黄大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依次经过采摘、摊放、杀青、初次闷黄、揉捻、打毛火、二次闷黄、初烘、三次闷黄、拉老火,制得黄大茶。本发明通过三次闷黄处理制得黄大茶,且初次闷黄和二次闷黄均不需冷却,直接闷黄,省时省力,提升了制备黄大茶的效率。初次闷黄有黄化的作用,二次闷黄有补色的作用,而三次闷黄有醇化的作用,经过三次闷黄处理,可改善黄大茶的香味,提高了黄大茶的综合品质。该方法制得的黄大茶,汤色金黄,滋味清甜醇和,香气浓郁持久。

技术研发人员:余志,张德,倪德江,陈玉琼,李玉川,董志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中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