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茶叶烘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28064发布日期:2023-01-04 09:25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茶叶烘炒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生产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茶叶烘炒装置。


背景技术:

2.传统的茶叶烘炒通常采用人工,手拿着工具不停地烘炒,若烘炒较慢,茶叶容易会烧焦,烘炒过程中,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容易烫手,而且一次只能烘炒较少的茶叶,烘炒结束后,需要人工将烘炒后的茶叶移动至收集框内,以便于进行下一轮的烘炒,然而,茶叶和工具温度高,有可能会烫到人,茶叶烘炒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3.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茶叶烘炒装置。其解决了烘炒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新型茶叶烘炒装置,包括底座、可转动地设于底座上的机架、驱动机架转动的旋转机构、设于机架上的第一辊座、可转动地设于第一辊座上的滚筒、驱动滚筒旋转的驱动机构、可滑动于机架上的第二辊座、驱动第二辊座滑动的滑动机构、加热装置、设于第二辊座上的烘炒机构、设于底座上的接料框,所述滚筒能够转动地设于第一辊座和第二辊座之间,所述烘炒机构能够水平延伸至滚筒内,所述烘炒机构上设有多个烘炒杆,所述烘炒杆上设有多个烘炒板。
6.进一步的:
7.所述烘炒机构包括设于第二辊座上的出风管,多个烘炒杆设于出风管上,所述加热装置包括风机,所述风机连接于出风管,所述出风管延伸至滚筒内,所述出风管上设有多个出风孔,所述第一辊座上设有排风阀。
8.所述烘炒板通过扭力弹簧可转动地连接于烘炒杆。
9.所述烘炒板沿轴向方向设置。
10.部分所述烘炒板上设有软部,所述软部与滚筒内壁的间隙为1cm至5cm。
11.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多个加热管,所述加热管设于烘炒机构上,所述烘炒机构为导热材料制成。
12.所述旋转机构为旋转电机,所述机架通过一轴承可转动连接于底座,所述旋转电机连接于轴承。
13.所述滚筒上设有进料门。
14.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连接于驱动电机输出端的链条,所述滚筒上设有啮合于链条的齿部。
15.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本实用新型将茶叶放置于滚筒内,驱动机构驱动滚筒旋转,从而带动滚筒内的茶叶旋转,茶叶在旋转过程中,多个烘炒板对茶叶具有阻挡烘炒的作用,提高茶叶烘炒的速
度,可实现一次对大量的茶叶进行烘炒,不需要采用人工,节省了人力和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烘炒的效率;烘炒结束后,将第二辊座移动离开滚筒,通过旋转机构驱动机架旋转,使得滚筒倾斜,滚筒内的茶叶掉落至下方的接料框,提高了出料的速度;进一步的,采用风机提供热风进行烘炒,通过排风阀可及时地排出湿气,烘炒效率高;进一步的,烘炒板可转动,烘炒时,烘炒板可改变方向,与锅铲的作用相似或相同,提高了烘炒的效率;进一步的,软部可防止振动过程中,烘炒板与滚筒之间硬碰硬的接触,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进一步的,采用加热管,加热管导热给烘炒板,使得烘炒板温度高,烘炒板与茶叶接触,烘炒效率更高;进一步的,可通过进料门将茶叶装于滚筒内,提高进料速度。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图1中第二辊座移动后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图2中机架旋转后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烘炒杆和烘炒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2.参考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茶叶烘炒装置,包括底座1、可转动地设于底座1上的机架2、驱动机架2转动的旋转机构、设于机架2上的第一辊座31、可转动地设于第一辊座31上的滚筒4、驱动滚筒4旋转的驱动机构、可滑动于机架2上的第二辊座32、驱动第二辊座32滑动的滑动机构33、加热装置、设于第二辊座32上的烘炒机构、设于底座1上的接料框5,滚筒4能够转动地设于第一辊座31和第二辊座32之间,烘炒机构能够水平延伸至滚筒4内,烘炒机构上设有多个烘炒杆61,烘炒杆61上设有多个烘炒板62,烘炒板62通过扭力弹簧63可转动地连接于烘炒杆61,烘炒板62沿轴向方向设置,部分烘炒板62上设有软部64。烘炒机构包括设于第二辊座32上的出风管65,多个烘炒杆61设于出风管65上,加热装置包括风机71,风机71连接于出风管65,出风管65延伸至滚筒4内,出风管65上设有多个出风孔,第一辊座31上设有排风阀310。加热装置还包括多个加热管72,加热管72设于烘炒机构上,烘炒机构为导热材料制成。旋转机构为旋转电机21,机架2通过一轴承22可转动连接于底座1,旋转电机21连接于轴承22。滚筒4上设有进料门41。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42、连接于驱动电机42输出端的链条43,滚筒4上设有啮合于链条43的齿部。
23.上述软部64与滚筒4内壁的间隙通常为1cm至5cm,也可为其他数值,上述软部64可为硅胶或其他软性材料,为公知的材料,上述软部64也可不设置,具体根据情况设置。
24.上述滚筒4也可不设置进料门41,通过滚筒4的端口进料,这种进料方式不能进料较多的茶叶,进料速度相对较慢,具体根据情况设置。
25.上述烘炒板62也可设置不可转动,不设置扭力弹簧63,这种结构的烘炒效果相对较差,具体根据情况设置。
26.上述烘炒机构可为铝或其他导热材料,为公知的材料,在此不再赘述。
27.上述滑动机构33可为气缸、直线电机或其他直线运动机构,为公知的装置,在此不再赘述。
28.上述驱动机构也可为其他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29.上述加热装置可只设置加热管72不设风机71,此时,出风管65可不设置出风孔,出风管65也可为实心结构,加热管72也可设置于第一辊座31、第二辊座32上,但加热效果较差;上述加热装置也可只设置风机71,不设置加热管72,具体根据情况设置。
3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是:
31.将进料门41打开,将茶叶通过进料门41进入滚筒4内,下料完毕后,关闭进料门41,打开风机71和加热管72,驱动机构驱动滚筒4旋转,从而带动滚筒4内的茶叶旋转,茶叶在旋转过程中,多个烘炒板62与茶叶接触,烘炒板62可转动改变方向,与锅铲的作用相似或相同,对茶叶具有烘炒的作用,烘炒完毕后,通过滑动机构33移动第二辊座32,第二辊座32离开滚筒4,如图2,通过旋转机构驱动机架2旋转,使得滚筒4倾斜,如图3,滚筒4内的茶叶掉落至下方的接料框5,同时,驱动滚筒4旋转,有利于加快茶叶的出料,出料完毕后,第二辊座32复位连接于滚筒4,旋转机构驱动机架2恢复原位,打开进料门41,进行下一轮工序,简单实用。
32.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茶叶烘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可转动地设于底座上的机架、驱动机架转动的旋转机构、设于机架上的第一辊座、可转动地设于第一辊座上的滚筒、驱动滚筒旋转的驱动机构、可滑动于机架上的第二辊座、驱动第二辊座滑动的滑动机构、加热装置、设于第二辊座上的烘炒机构、设于底座上的接料框,所述滚筒能够转动地设于第一辊座和第二辊座之间,所述烘炒机构能够水平延伸至滚筒内,所述烘炒机构上设有多个烘炒杆,所述烘炒杆上设有多个烘炒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茶叶烘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炒机构包括设于第二辊座上的出风管,多个烘炒杆设于出风管上,所述加热装置包括风机,所述风机连接于出风管,所述出风管延伸至滚筒内,所述出风管上设有多个出风孔,所述第一辊座上设有排风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茶叶烘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炒板通过扭力弹簧可转动地连接于烘炒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茶叶烘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炒板沿轴向方向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茶叶烘炒装置,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烘炒板上设有软部,所述软部与滚筒内壁的间隙为1cm至5c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茶叶烘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多个加热管,所述加热管设于烘炒机构上,所述烘炒机构为导热材料制成。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茶叶烘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为旋转电机,所述机架通过一轴承可转动连接于底座,所述旋转电机连接于轴承。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茶叶烘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上设有进料门。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茶叶烘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连接于驱动电机输出端的链条,所述滚筒上设有啮合于链条的齿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茶叶烘炒装置,包括底座、可转动地设于底座上的机架、驱动机架转动的旋转机构、设于机架上的第一辊座、可转动地设于第一辊座上的滚筒、驱动滚筒旋转的驱动机构、可滑动于机架上的第二辊座、驱动第二辊座滑动的滑动机构、加热装置、设于第二辊座上的烘炒机构、设于底座上的接料框,所述烘炒机构能够水平延伸至滚筒内,所述烘炒机构上设有多个烘炒杆,所述烘炒杆上设有多个烘炒板。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生产加工领域,通过滚筒带动茶叶旋转,多个烘炒板对茶叶具有阻挡烘炒的作用,提高茶叶烘炒的速度,可实现一次对大量的茶叶进行烘炒,提高了烘炒的效率,解决了烘炒效率低的技术问题。炒效率低的技术问题。炒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高碰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溪小罐茶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31
技术公布日:2023/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