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干冰回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80800发布日期:2022-12-17 10:58阅读:32来源:国知局
茶叶干冰回潮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茶叶干冰回潮装置。


背景技术:

2.茶叶冷却回潮,一般又叫摊凉回潮,是茶叶加工过程中每一次火工后必须进行的工艺,尤其是杀青过后的摊凉回潮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最大。一般茶叶加工中的冷却回潮用的设备有冷却回潮机。在现有的冷却回潮装置中,使用干冰回潮装置不仅能够降低温度,而且能够阻止鲜叶边缘氧化。
3.所述的现有的干冰冷却回潮装置,每条输送带的内部均设有排气管道,虽然增加排气管道能够加快冷却速度,但是会消耗大量的干冰,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茶叶干冰回潮装置,达到充分利用冷却气体,节省干冰使用量的目的。
5.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茶叶干冰回潮装置,包括箱体和输送机构,所述箱体的左端壁的上半部分设有进料口,右端壁的下半部分设有出料口,箱体内安装有输送机构,输送机构包括多条输送带,最上端的输送带的左端穿位于箱体的进料口的下方,最下端的输送带右端穿过箱体的出料口,多条输送带相互平行设置,相邻的两输送带转向相反,相邻的两条输送带中位于下方的输送带的输入端设置位于上方输送带的输出端的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上安装有干冰循环机构,干冰循环机构包括盛纳箱和风机,盛纳箱安装在箱体的上端,所述的盛纳箱的下端壁上设有通孔,盛纳箱的通孔位置安装有l型导气管,l型导气管的水平管与输送带平行,其位于最上端的输送带的上方;所述的盛纳箱通过管道与风机的出气口连通,风机的进风口通过管道与集气管连接,集气管上设有进气口,集气管安装在箱体空腔内靠近出料口的位置。
6.上述箱体的进料口处安装有进料斗,出料口处安装有出料斗。
7.上述的箱体内安装有多个隔板,多个隔板将箱体分隔成多个空腔,每个空腔内安装有一个输送带,隔板位于其上方输送带输出端位置设有开口。
8.上述的盛纳箱内设有一分隔网,将盛纳箱分为上下两部分,盛纳箱的上部分空腔内安装有多个换热管,多个换热管的一端穿过盛纳箱的壁与连通管连通,另一端穿过分隔网与盛纳箱的下部分空腔连通,连通管通过管道与风机的出风口连通。
9.上述的l型导气管的水平管与喷气嘴连接。
10.上述的盛纳箱的上端壁上设有开口,开口位置安装有箱盖,箱盖与盛纳箱转动配合。
11.上述的箱盖的四周安装有密封条。
12.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干冰循环机构,从箱体内最上端的输送带的上方喷洒冷却气
体,通过隔板的作用,使冷却气体能够随输送的运动方向流动,从而能够充分利用冷却气体,减少干冰的使用量;
14.2、本实用新型的风机能够将箱体内部的气体重新吸入到换热管中,喷入到盛纳箱的下部分,既能起到提升盛纳箱的温度,加快干冰的挥发速度,又能起到冷却循环气体的作用。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8.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箱体1、输送机构2和干冰循环机构3。
19.所述箱体1的左端壁的上半部分设有进料口,右端壁的下半部分设有出料口,箱体1内安装有输送机构2,输送机构2包括多条输送带,最上端的输送带的左端穿位于箱体1的进料口的下方,茶叶能够通过进料口输送到最上端的输送带上,最下端的输送带右端穿过箱体1的出料口,多条输送带相互平行设置,相邻的两输送带转向相反,相邻的两条输送带中位于下方的输送带的输入端设置位于上方输送带的输出端的外侧,从而能够使茶叶逐级传送后,最终由出料口输出。
20.所述的输送带与驱动机构连接,驱动装置能够带动输送带运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驱动机构为电动机。
21.所述箱体1的进料口处安装有进料斗101,出料口处安装有出料斗102。
22.所述的箱体1内安装有多个隔板103,多个隔板103将箱体1分隔成多个空腔,每个空腔内安装有一个输送带,隔板103位于其上方输送带输出端位置设有开口,能够方便使茶叶由上级输送带输送到下级输送带。
23.所述的箱体1上安装有干冰循环机构3,干冰循环机构3包括盛纳箱301和风机305,盛纳箱301安装在箱体1的上端,盛纳箱301内设有一分隔网307,将盛纳箱301分为上下两部分,盛纳箱301的上部分空腔内安装有多个换热管302,多个换热管302的一端穿过盛纳箱301的壁与连通管304连通,另一端穿过分隔网307与盛纳箱301的下部分空腔连通。
24.所述的盛纳箱301的下端壁上设有多个呈线性均匀分布的通孔,盛纳箱301的通孔位置安装有l型导气管303,l型导气管303的水平管与输送带平行,其位于最上端的输送带的上方,l型导气管303的水平管与喷气嘴连接。
25.所述的连通管304通过管道与风机305的出风口连通,风机305的进风口通过管道与集气管306连接,集气管306上设有多个呈线性均匀分布的进气口,集气管306安装在箱体1空腔内靠近出料口的位置,并与最下端的输送带垂直布置。
26.所述的盛纳箱301的上端壁上设有开口,开口位置安装有箱盖308,箱盖308与盛纳箱301转动配合,箱盖308的四周安装有密封条,当箱盖308盖在盛纳箱301的开口位置时,密封条能够起到密封作用。
27.操作流程如下: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干冰放置在盛纳箱301的上部分空腔内,启
动风机305,风机305将箱体1内部的气体吸入到换热管302中,喷入到盛纳箱301的下部分,从而提升盛纳箱301的温度,加快干冰的挥发速度,干冰挥发后产生的气体经l型导气管303喷洒到箱体1的空腔内,由于干冰挥发后产生的气体温度较低,在喷洒的过程中逐渐下降,落到输送带的茶叶上。由于箱体1空腔内靠近出料口的位置安装有集气管306,箱体1的空腔内安装有多个隔板103,因此,风机305在使集气管306吸气过程中,l型导气管303喷出的气体能够随输送带流动,最后经风机305重新吸入到盛纳箱301中,从而不断循环。
28.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案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它进行的各种显而易见的改变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茶叶干冰回潮装置,包括箱体(1)和输送机构(2),所述箱体(1)的左端壁的上半部分设有进料口,右端壁的下半部分设有出料口,箱体(1)内安装有输送机构(2),输送机构(2)包括多条输送带,最上端的输送带的左端穿位于箱体(1)的进料口的下方,最下端的输送带右端穿过箱体(1)的出料口,多条输送带相互平行设置,相邻的两输送带转向相反,相邻的两条输送带中位于下方的输送带的输入端设置位于上方输送带的输出端的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1)上安装有干冰循环机构(3),干冰循环机构(3)包括盛纳箱(301)和风机(305),盛纳箱(301)安装在箱体(1)的上端,所述的盛纳箱(301)的下端壁上设有通孔;所述的盛纳箱(301)通过管道与风机(305)的出气口连通,风机(305)的进风口通过管道与集气管(306)连接,集气管(306)上设有进气口,集气管(306)安装在箱体(1)空腔内靠近出料口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干冰回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进料口处安装有进料斗(101),出料口处安装有出料斗(10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干冰回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1)内安装有多个隔板(103),多个隔板(103)将箱体(1)分隔成多个空腔,每个空腔内安装有一个输送带,隔板(103)位于其上方输送带输出端位置设有开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干冰回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盛纳箱(301)内设有一分隔网(307),将盛纳箱(301)分为上下两部分,盛纳箱(301)的上部分空腔内安装有多个换热管(302),多个换热管(302)的一端穿过盛纳箱(301)的壁与连通管(304)连通,另一端穿过分隔网(307)与盛纳箱(301)的下部分空腔连通,连通管(304)通过管道与风机(305)的出风口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干冰回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盛纳箱(301)的通孔位置安装有l型导气管(303),l型导气管(303)的水平管与输送带平行,其位于最上端的输送带的上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茶叶干冰回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型导气管(303)的水平管与喷气嘴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干冰回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盛纳箱(301)的上端壁上设有开口,开口位置安装有箱盖(308),箱盖(308)与盛纳箱(301)转动配合。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茶叶干冰回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盖(308)的四周安装有密封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茶叶干冰回潮装置,属于茶叶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包括箱体和输送机构,箱体内安装有输送机构,输送机构包括多条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上安装有干冰循环机构,干冰循环机构包括盛纳箱和风机,盛纳箱安装在箱体的上端,所述的盛纳箱的下端壁上设有通孔;所述的盛纳箱通过管道与风机的出气口连通,风机的进风口通过管道与集气管连接,集气管上设有进气口,集气管安装在箱体空腔内靠近出料口的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利用冷却气体,节省干冰使用量的特点。节省干冰使用量的特点。节省干冰使用量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李杰 宋志禹 吕海霞 蒋青海 郑世田 郑世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日照春茗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28
技术公布日:2022/12/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