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硒甘薯叶粉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292755发布日期:2023-09-01 15:15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富硒甘薯叶粉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富硒甘薯叶粉制备,尤其涉及一种富硒甘薯叶粉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甘薯茎叶是指甘薯秧蔓顶端5-15cm的嫩茎和嫩茎叶鞘,亚洲蔬菜研究与发展中心将甘薯蔬菜列为高营养蔬菜,与甘薯叶柄、茎和块根以及许多其他常见叶菜相比,甘薯叶的营养成为更为优越,其蛋白质,维生素b2、c、e、生物素和β-胡萝卜素的含量较高,此外,甘薯叶是叶黄素的优质来源,其含量较羽衣甘蓝、菠菜、西兰花、生菜、青豆等其他传统蔬菜更高,因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不同的加工利用,例如为了延长甘薯叶的保质期并便于运输,可以对其进行干燥冷冻,或者将甘薯叶与其他材料结合,制成各种果蔬保健饮品等。。

2、目前甘薯叶的资源利用率较低,多被用作饲料或直接丢弃。并且以甘薯叶为原料的加工较为单一,大多为腌制红薯叶、速冻红薯叶、干制红薯叶等,此外有研究将甘薯叶研磨成粉,进一步添加在功能性饮料或面条、蛋糕等食品中,甘薯叶粉可以保留甘薯叶大部分营养成分,并且便于贮藏运输,同时具有降糖和润肠作用,可以促使日常摄入的营养更加均衡。

3、硒(selenium)是维持人和动物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据相关报道,全球约有40多个国家缺乏硒元素,我国拥有较为丰富的硒资源,硒含量约占全世界硒含量的40%,但我国硒的分布极不均一,除了湖北恩施等极少数地区拥有丰富的硒之外,绝大部分地区都处于低硒或缺硒状态。同时,富硒地区因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限制,硒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不能很好地将优质的硒资源向其他地区运输。因此,硒强化食品和基于硒的功能性食品成为研究热点。据研究,硒以硒酸盐、亚硒酸盐或有机硒的形式被甘薯根系吸收,甘薯除了根系可富集硒元素外,其叶也具备一定富集硒元素的能力。

4、针对以上加工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研发了一种富硒甘薯叶粉的制备方法(超微粉碎)并与常见的剪切粉碎进行对比。本发明解决了目前甘薯叶产品加工过程中营养及功能性成分易损失以及运输不便等共性问题,提高了甘薯叶的利用率,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硒缺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富硒甘薯叶粉的制备方法。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富硒甘薯叶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步骤1:选取无虫害的不同富硒浓度的鲜叶,清洗后烘干,保存在袋中备用;

5、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干燥富硒甘薯叶通过超微粉碎,密封备用。

6、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富硒甘薯叶采用土壤富硒,富硒浓度分为0mg/l,0.5mg/l,1.0mg/l和2.0mg/l;在甘薯叶生长过程中,分为幼芽期、生长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向10m2的种植区域喷施一次硒溶液,每次喷施约0.33l亚硒酸钠溶液。

7、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烘箱参数为:温度50℃,烘干时长为72h。

8、优选的,将步骤1得到的干燥富硒甘薯叶通过剪切粉碎,剪切粉碎的具体方法为:使用粉碎机粉碎30s,过100目筛,制成剪切粉碎的富硒甘薯叶粉末样品,密封备用。

9、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超微粉碎的具体方法为:使用行星式球磨机,球磨机参数为:转速为500r/min,研磨120min,过100目筛,制成四种超微粉碎的富硒甘薯叶粉末样品,密封备用。

10、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球磨机使用400ml不锈钢罐,富硒甘薯叶粉末与不锈钢球的比例为1:3。

11、优选的,测定步骤2获得的富硒甘薯叶粉的理化性质及表征,具体包括:测定并系统分析了富硒甘薯叶粉的基础指标平均粒径、色泽、密度、持水性、持油性、膨胀力、水溶性指数、基本成分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等理化性质;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富硒甘薯叶粉表面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等进一步评估结构变化。

12、优选的,测定步骤2获得的富硒甘薯叶粉的滋味品质差异,利用电子舌和电子鼻技术分析其滋味品质的差异。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4、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中,超微粉碎后可以获得颗粒更小、更亮的均匀富硒甘薯叶粉末。超微粉碎降低了粗蛋白的含量,增加了总多酚、总黄酮和粗脂肪的含量。超微粉碎后休止角和滑动角显著增大,水合性能显著提高,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溶解性,且富硒甘薯叶粉末在60℃的水溶性最好。

15、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中,超微粉碎改变了颗粒形状并降低了表面粗糙度,不同的粉碎方式并未改变富硒甘薯叶的官能团,相比于剪切粉碎,超微粉碎样品相同峰位的强度较大。

16、本发明发现,粉碎方式可以显著影响粉末的抗氧化特性,且超微粉碎的粉末显示出更好的抗氧化活性。

17、本发明发现,不同粉碎方法和富硒浓度对甘薯叶粉的主体风味物质无明显影响,不会破坏原有风味。

18、电子舌分析结果显示甘薯叶粉表面气味的基本上没有受到粉碎方式及富硒浓度的影响,甘薯叶粉样品的甜味、酸味、苦味和涩味传感器响应值较高,鲜味和咸味的响应值较低;本发明所用原料充足,能显著提升甘薯叶的利用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富硒甘薯叶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硒甘薯叶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富硒甘薯叶采用土壤富硒,富硒浓度分为0mg/l,0.5mg/l,1.0mg/l和2.0mg/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硒甘薯叶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烘箱参数为:温度50℃,烘干时长为72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硒甘薯叶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步骤1得到的干燥富硒甘薯叶通过剪切粉碎,剪切粉碎的具体方法为:使用粉碎机粉碎30s,过100目筛,制成剪切粉碎的富硒甘薯叶粉末样品,密封备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硒甘薯叶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超微粉碎的具体方法为:使用行星式球磨机,球磨机参数为:转速为500r/min,研磨120min,过100目筛,制成四种超微粉碎的富硒甘薯叶粉末样品,密封备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硒甘薯叶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球磨机使用400ml不锈钢罐,富硒甘薯叶粉末与不锈钢球的比例为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硒甘薯叶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测定步骤2获得的富硒甘薯叶粉的理化性质及表征,具体包括:测定并系统分析了富硒甘薯叶粉的基础指标平均粒径、色泽、密度、持水性、持油性、膨胀力、水溶性指数、基本成分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等理化性质;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富硒甘薯叶粉表面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 x 射线衍射等进一步评估结构变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硒甘薯叶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测定步骤2获得的富硒甘薯叶粉的滋味品质差异,利用电子舌和电子鼻技术分析其滋味品质的差异。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富硒甘薯叶粉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富硒甘薯叶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选取无虫害的不同富硒浓度的鲜叶,清洗后烘干,保存在袋中备用;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干燥富硒甘薯叶通过超微粉碎,密封备用。本发明制备过程中,超微粉碎后可以获得颗粒更小、更亮的均匀富硒甘薯叶粉末。超微粉碎降低了粗蛋白的含量,增加了总多酚、总黄酮和粗脂肪的含量。超微粉碎后休止角和滑动角显著增大,水合性能显著提高,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溶解性,且富硒甘薯叶粉末在60℃的水溶性最好;粉碎改变了颗粒形状并降低了表面粗糙度,不同的粉碎方式并未改变富硒甘薯叶的官能团,相比于剪切粉碎,超微粉碎样品相同峰位的强度较大。

技术研发人员:薛友林,刘庆峥,孙铭阳,郝苗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兴化市联富食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