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肠道缓释酸化剂的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18346发布日期:2024-05-10 23:57阅读:8来源:国知局
一种肠道缓释酸化剂的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酸化剂制备领域,具体地说制备工艺,涉及一种肠道缓释酸化剂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1、酸化剂的同义词为饲料酸化剂,饲料酸化剂是继抗生素之后,与酶制剂、微生态制剂并列的重要添加剂,饲用酸化剂是一种无残留、无抗药性、无毒害作用的环保型添加剂,饲用酸化剂能够降低饲料在消化道中的ph值,能够为动物提供最适的消化道环境,制备酸化剂需要通过设定的制备工艺。

2、公开号为cn109673847b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肠道缓释酸化剂的制备工艺,包括:本发明的酸化剂芯核稳定性良好,生产过程中损失小,味道柔和,利用率高,酸化剂芯核中,所用的c10-18脂肪酸和酸化剂均匀混合,能够避免水分对酸化剂的影响,防止酸化剂吸潮;而载体能够有效将酸化剂控制在空隙内,防止酸化剂储存过程中结块,提高流散性,壁材包衣液中含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两者相结合,能够构造起致密性很强的网状结构保护层,可以有效解决酸化剂在胃部释放过快问题,肠道缓释酸化剂产品为微颗粒状,可有效减少接触面积,防止在胃中消耗过多,有效进入肠道,从而预防畜禽腹泻问题,本发明中添加玉米淀粉,由于胃内无淀粉酶,故在胃中不分解,而肠道分泌胰淀粉酶和肠淀粉酶,玉米淀粉被消化而打开包衣,本发明的包膜原材料极易取得,生产成本低,工艺流程简单,易于推广使用。

3、上述对比文件只是简单的使用玉米淀粉制作成包衣,生玉米淀粉制作成的包衣遇到水后容易化开,酸化剂添加到动物吃的湿的食物中容易化开,酸味影响食物的口感,会出现动物排斥食物的问题。

4、综上,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肠道缓释酸化剂的制备工艺,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肠道缓释酸化剂的制备工艺,其优点在于,蒸熟的外皮短时间不易在水中化开,添加蒸熟的外皮对酸化剂粉末进行包裹,能够防止酸化剂粉末较快在食物中化开,影响食物的口感。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肠道缓释酸化剂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4、s1:s1:原材料准备:准备有机酸、无机酸、载体、纯净水和面粉为原材料;

5、s2:投料:把有机酸、无机酸、载体和纯净水分一类投入混合装置一中,把纯净水和面粉投入混合装置二中;

6、s3:面团加工:不同种类原件分别混合,启动混合装置一搅拌有机酸、无机酸、载体和纯净水,得到制备酸化剂的混合物,启动混合装置二搅拌纯净水和面粉,得到制备外皮的面团;

7、s4:混合物加工:对制备酸化剂的混合物进行烘干备用,把面团挤压蒸熟成型备用;

8、s5:成品打包。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需要选用适合配比的原材料,把原材料投入到不同的混合装置中,分别启动不同的混合装置,对原材料分别进行混合,混合后的原材料倒出混合装置,通过加工设备对混合后的原材料进行混合,制作成成品后,对成品进行组装和打包。

10、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基于s1中需要准备的原材料分别为:药粉选取有机酸、无机酸、载体和纯净水进行制作,外皮选择面粉和纯净水进行制作,其中有机酸2~2.5份、无机酸1~1.5份、载体1~1.5份、面粉4~4.5份和纯净水3~4份,其中有机酸使用葡萄糖酸和山梨酸,葡萄糖酸:山梨酸=1:1,无机酸使用磷酸。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防止酸化剂粉末的酸味影响食物的口感。

12、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基于s2,把准备的2~2.5份有机酸、1~1.5份无机酸、1~1.5份载体和1~1.5份纯净水投入混合装置一中,把2~2.5份纯净水和4~4.5份面粉依次按照需要投入到混合装置二中。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需要制作的成品能够对原材料进行分类,把分类后的原材料投放到不同的混合装置中。

14、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基于s3,通过混合装置一启动,混合装置一对2~2.5份有机酸、1~1.5份无机酸、1~1.5份载体和1~1.5份纯净水进行搅拌和加温,将2~2.5份有机酸、1~1.5份无机酸、1~1.5份载体和1~1.5份纯净水充分融合。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有机酸、无机酸、载体和纯净水融合的更加充分。

16、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基于s3,启动混合装置二对2~2.5份纯净水和4~4.5份面粉进行搅拌混合。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纯净水和面粉更加充分的融合。

18、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基于s4,对混合完成的2~2.5份有机酸、1~1.5份无机酸、1~1.5份载体和1~1.5份纯净水进行干燥处理,并且加工成粉末状物质。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方便制作粉末状的酸化剂,方便酸化剂的保存。

20、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基于s4,把混合完成的4~4.5份面粉和2~2.5份纯净水倒出混合装置二,把混合完成的4~4.5份面粉和2~2.5份纯净水加工成开口的圆筒,再把制作完成的开口的圆筒蒸熟后晾凉备用,蒸熟晾凉的开口的圆筒成为外皮。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没有经过发酵的面坯直接制作成面皮后蒸熟,蒸熟后的外皮不易溶于水,能够更好地保护酸化剂粉末。

22、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基于s5,把粉末状物质装入外皮中进行组装并打包。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皮能够对酸化剂粉末保护,防止酸化剂粉末直接接触食物中的水分,能够防止酸化剂粉末较快的在食物中化开而影响食物的口感。

24、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25、1、通过设置的蒸熟的外皮,能够实现对添加到食物中的酸化剂粉末进行保护的效果,能够防止具有酸味的酸化剂粉末直接接触食物而影响食物的口感,能够防止动物排斥具有酸化剂的酸味的食物,蒸熟后的外皮不易溶于水但能够在动物体内被消化,不影响酸化剂粉末的效果。

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技术特征:

1.一种肠道缓释酸化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道缓释酸化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基于s1中需要准备的原材料分别为:药粉选取有机酸、无机酸、载体和纯净水进行制作,外皮选择面粉和纯净水进行制作,其中有机酸2~2.5份、无机酸1~1.5份、载体1~1.5份、面粉4~4.5份和纯净水3~4份,其中有机酸使用葡萄糖酸和山梨酸,葡萄糖酸:山梨酸=1:1,无机酸使用磷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道缓释酸化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基于s2,把准备的2~2.5份有机酸、1~1.5份无机酸、1~1.5份载体和1~1.5份纯净水投入混合装置一中,把2~2.5份纯净水和4~4.5份面粉依次按照需要投入到混合装置二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道缓释酸化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基于s3,通过混合装置一启动,混合装置一对2~2.5份有机酸、1~1.5份无机酸、1~1.5份载体和1~1.5份纯净水进行搅拌和加温,将2~2.5份有机酸、1~1.5份无机酸、1~1.5份载体和1~1.5份纯净水充分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道缓释酸化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基于s3,启动混合装置二对2~2.5份纯净水和4~4.5份面粉进行搅拌混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道缓释酸化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基于s4,对混合完成的2~2.5份有机酸、1~1.5份无机酸、1~1.5份载体和1~1.5份纯净水进行干燥处理,并且加工成粉末状物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道缓释酸化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基于s4,把混合完成的4~4.5份面粉和2~2.5份纯净水倒出混合装置二,把混合完成的4~4.5份面粉和2~2.5份纯净水加工成开口的圆筒,再把制作完成的开口的圆筒蒸熟后晾凉备用,蒸熟晾凉的开口的圆筒成为外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道缓释酸化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基于s5,把粉末状物质装入外皮中进行组装并打包。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肠道缓释酸化剂的制备工艺,涉及酸化剂制备技术领域,旨在解决酸化剂的酸味影响食物口感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以下步骤:S1:原材料准备;S2:投料;S3:不同种类原料分别混合;S4:混合物加工;S5:成品打包,基于S1中需要准备的原材料分别为:药粉选取有机酸、无机酸、载体和纯净水进行制作,外皮选择面粉和纯净水进行制作。本发明通过设置的蒸熟后的外皮,在药粉制作完成后,把药粉装入蒸熟后的外皮内,蒸熟后的外皮短时间内不易溶于水,能够防止药粉直接接触食物造成食物发酸,防止动物排斥食物,蒸熟后的外皮能够在动物体内被消化,不影响酸化剂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孙成龙,吴敏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耀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