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华茶一号及其可控变异品种的白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937894发布日期:2024-02-02 22:06阅读: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茶叶甄别、采摘及加工工艺,具体为一种华茶一号及其可控变异品种的白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1、茶,是中国历史悠久的饮品,因其独特的口味、工艺、功效而享誉海内外,被世界公认为全球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茶的种类有很多,主要包括红茶、绿茶、白茶、黑茶、乌龙茶、白茶等,茶中含有很多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茶碱、咖啡碱、儿茶素、黄酮类化合物、酚类、酸类、醇类、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蛋白质、氨基酸,同时茶中还含有钙、磷、碘、锌、铁、镁、锰等多种矿物质,经常喝茶对人体有很多益处。

2、白茶属于微发酵茶,其顶级品等“白毫银针”成品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具有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白茶有良好的药效性能,能具有醒酒、清热润肺、平肝益血、消炎解毒、降压减脂、消除疲劳等功效,尤其针对烟酒过度、油腻过多、肝火过旺引起的身体不适、消化功能障碍等症。

3、华茶一号又称为福鼎大白茶,当地人称其为白毛茶,简称福大,原产于福鼎市点头镇柏柳村,诺兹镇白柳村,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栽培历史;1985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编号gs13001-1985。

4、因其早发、耐寒、适应性强等特点,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作为优质茶业品种,在全国产茶区域被广泛引种和改良(用于制作绿茶及红茶);现有技术中并无一种在福建原产地以外区域的白茶生产技术,也没有从采摘到制作华茶一号白茶的一体式工艺方法,导致现有技术中受地域限制,导致采摘和制作的产量较低,故急需提供一种突破地域限制,具有广能够泛提高白茶茶叶产量和产值的华茶一号及其可控变异品种的白茶制作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华茶一号及其可控变异品种的白茶制作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华茶一号及其可控变异品种的白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步骤一、对现有茶园进行树种甄别,对其变异度是否可控及茶园管理是否适应白茶生产进行甄别与分析;

4、步骤二、根据甄别结果制定采收时间和采收标准:基于白茶是为直接提高茶叶生产效益,提高产量和产值,采用与绿茶的错时采摘方式,春茶为谷雨后5天,秋茶为白露前后;

5、步骤三、青叶采收标准,春茶一芽二叶至三叶,秋茶为一芽二叶;必须芽叶齐全,不得有褪毫和脱毫,没有残缺,没有虫眼,没有焦边;一芽三叶芽顶至第三叶叶柄不小于5厘米,第三叶不大于6厘米;百芽头要求:百芽头标准重量不小于65克;当日即采茶青,手采作业,不得掐采;叶柄下留梗不超过1.5厘米;

6、步骤四、在鲜叶采摘后4个小时内,按2-3cm厚度平铺至特定晒匾内,叠加后,在室内进行自然风萎,时间36-48小时,根据适时情况决定是否用风扇加强空气流通,促进萎凋,确保在48小时内脱水率超过60%;

7、步骤五、根据天气情况,开始进行第一步日晒干燥,第一天为强光暴晒和散光干燥结合,时间在4-6小时;此时的芽头呈现明显的白色,茶青呈现灰绿和深绿相交,即可;

8、步骤六、收回室内,晒匾叠加存放,自然通风条件,促进二次的轻微发酵,提升口感和茶青的香气;

9、步骤七、隔天,延续步骤六工序,进行并筛,进行强光暴晒至含水量低于10%;

10、步骤八、趁热入袋,进行密封的下一步转化,时间在3个月;然后进行挑拣,去掉焦片、黄片及残叶,包装成品。

1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二中白茶优选为湖北白茶。

1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三中第三叶为叶柄至叶尖距离。

1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四中鲜叶平铺厚度优先为2cm,自然风萎时间优选为40小时。

1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五中天气情况优选为晴天,有强烈的直射阳光,春季气温在22℃-27℃,秋季在20-30℃。

1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五干燥过程中,根据适时茶青的状态,进行轻微的翻动,以不损伤叶体为原则。

1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七中并筛为将两筛合并为一筛。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8、采用了与绿茶的错时采摘方式;春茶为谷雨后5天,秋茶为白露前后;直接提高茶叶生产效益,提高产量和产值;促进二次的轻微发酵,提升口感和茶青的香气,填补了白茶品类生产技术空白。



技术特征:

1.一种华茶一号及其可控变异品种的白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华茶一号及其可控变异品种的白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白茶优选为湖北白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华茶一号及其可控变异品种的白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第三叶为叶柄至叶尖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华茶一号及其可控变异品种的白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鲜叶平铺厚度优先为2cm,自然风萎时间优选为40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华茶一号及其可控变异品种的白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天气情况优选为晴天,有强烈的直射阳光,春季气温在22℃-27℃,秋季在20-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华茶一号及其可控变异品种的白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干燥过程中,根据适时茶青的状态,进行轻微的翻动,以不损伤叶体为原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华茶一号及其可控变异品种的白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七中并筛为将两筛合并为一筛。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华茶一号及其可控变异品种的白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华茶一号及其可控变异植株进行甄别;春天室温18‑25℃,秋季25‑30℃,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至一芽三叶,采摘的鲜叶6小时内在特定的晒匾上进行摊晾,摊晾厚度不超过2‑3CM,在原材料有明显凝水现象,需要用风扇加速空气流动,在室内进行36‑48小时的自然风萎;在基本脱水达到70%左右,即可进行并筛进行日晒干燥,第一天为强光暴晒和散光干燥结合,时长为4‑6小时,第二天再进行强光暴晒至含水量低于10%,趁热入袋装箱,三个月后,进行细捡包装。该发明突破了白茶品类只能在福建原产地生产的地域限制,填补了白茶品类生产技术空白,有利于提高白茶品类的茶叶产量和产值。

技术研发人员:郭旭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拙茗居(湖北)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