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提高虾蟹苗种成活率可肥水发酵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910141发布日期:2024-02-02 21:39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提高虾蟹苗种成活率可肥水发酵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虾蟹养殖,尤其涉及一种可提高虾蟹苗种成活率可肥水发酵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我国虾蟹苗种自上世纪八十年开始小批量生产,至今已历时二十多年,蟹苗的单产和总产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已有了较大的提高,虾蟹养殖的苗种紧缺问题随着育苗规模的扩大已得到了解决,但如何实现育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则是当前急需解决的新问题。

2、随着工业生产和生活污水对河道污染程度的加重,使虾蟹的交配、产卵和繁殖受到了严重影响,我国天然蟹苗的产量开始逐年下降,但虾蟹养殖需求量大,已产生巨大的缺口。虾蟹的工厂化育苗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提高虾蟹苗的产量和成活率,除了受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外,还必须采用合理的饲养方法。育苗池水体保持一定的肥度可促进藻类的生长,使虾蟹幼体能获得更多的养料,但在肥水的同时,水中的有害成分如氨氮和亚硝酸盐等的含量也将随之提高,对幼体的生长有较大的影响,从而使幼体的脱壳受阻或导致死亡。

3、现阶段我国虾蟹苗种的培育都是通过肥水并搭配饲料来进行,使用成本高,且存在苗种规格不整齐,皮毛不好,肠道疾病多发,成活率不高等问题。因此,急需开发一种新型虾蟹苗种发酵料,来降低成本,提高苗种免疫力,降低发病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可提高虾蟹苗种成活率可肥水发酵料及其制备方法。

2、一种可提高虾蟹苗种成活率可肥水发酵料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s1、将海藻酸钠加入至水中,50-60℃搅拌1-2h,搅拌状态下向其中加入聚乙烯醇,继续搅拌10-30min,降至室温,加入混合菌液继续搅拌1-2h,冷冻处理,室温解冻后,加入黄腐酸钾搅拌10-30min,静置1-5h,得到负载混合菌;

4、s2、将豆粕、玉米分别粉碎后过筛,加入蝇蛆粉、鱼用多矿、磷酸二氢钙混合均匀,然后加入负载混合菌、聚天冬氨酸混合均匀,密封发酵1-3天,通入氧气继续发酵1-2天,加入负载混合菌继续密封发酵1-2天,通入氧气继续发酵2-5天。

5、蝇蛆粉是优质蛋白资源,含粗蛋白55-65%、脂肪2.6-12%,与鱼粉及肉骨粉相近或略高。蝇蛆的营养成分较全面,含有动物所需要的17种氨基酸。蝇蛆和其干粉中的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44.09%和43.83%,蛋氨酸含量与鱼粉相近,胱氨酸含量低。蝇蛆粉中含几丁质、抗菌肽等免疫增强物质,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铁、锌、锰、磷、钴、铬、镍、硼、钾、钙、镁、铜、硒、锗等,可提高动物的自身免疫力。蝇蛆属于节肢动物的幼虫,和虾蟹具有同源性,蝇蛆蛋白是虾蟹可利用的优质蛋白,大量的试验和生产实践表明,蝇蛆粉能够明显促进虾蟹的生长,提高成活率。

6、黄腐酸钾能够补充营养,主要是赖氨酸和活性生物蛋白,促进虾蟹苗种的生长发育,还能调节胃肠道的ph值,增强酸化功能,有利多种养份的转化吸收,从而大大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7、优选地,s1中,海藻酸钠、聚乙烯醇、混合菌液、黄腐酸钾的质量比为1-2:2-6:2-8:4-20。

8、优选地,s1中,混合菌液由发酵菌液a、发酵菌液b、发酵菌液c按质量比为8-12:5-7:5-7混合后,再与水按体积比为1:80-120稀释得到。

9、更优选地,发酵菌液a由嗜酸乳杆菌、丁酸梭菌、红糖和水按质量比0.5-1.5:3-5:8-12:81.5-88.5混合后厌氧活化2-4h得到。

10、丁酸梭菌不仅能够快速在虾蟹肠道定植,修复上皮组织,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抑制病原菌繁殖,减少因弧菌、嗜水气单胞菌等致病菌引起的疾病发生,同时其富含多种有益菌及其代谢产物(如菌肽、酶等),可有效消除饲料中抗营养因子,促进养殖动物消化吸收,增加虾蟹的摄食量,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促进生长。

11、更优选地,发酵菌液b由酿酒酵母、红糖和水按质量比2-4:1-3:53-57混合后充氧活化2-3h得到。

12、更优选地,发酵菌液c由枯草芽孢杆菌和红糖、水按质量比2-4:1-3:53-57混合后充氧活化2-3h得到。

13、优选地,s1中,冷冻处理温度为-10~-20℃,冷冻处理保温时间为1-4h。

14、优选地,s2中,豆粕、玉米、蝇蛆粉、鱼用多矿、磷酸二氢钙、负载混合菌、聚天冬氨酸的质量比为20-40:15-25:30-40:1-5:1-5:11-55:1-3。

15、优选地,s2中,负载混合菌分两次参与发酵,负载混合菌第一次加入量与负载混合菌第二次加入量的质量比为10-50:1-5。

16、优选地,s2中,发酵堆料高80-120cm。

17、优选地,s2中,整个发酵过程中维持温度低于等于40-45℃。

18、一种可提高虾蟹苗种成活率可肥水发酵料,采用上述可提高虾蟹苗种成活率可肥水发酵料制备方法制得。

19、有益效果:

20、本发明采用豆粕、玉米为主料,配合蝇蛆粉、鱼用多矿、磷酸二氢钙作用,可为虾蟹苗种提供所需的营养成分,同时配合负载混合菌发酵处理,更具有针对性,可有效补充藻类生长所需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和多种矿物质,从而能够快速肥水,培育天然饵料,肥水后肥效持久且稳定。

21、而本发明采用独特的好氧厌氧深度发酵工艺,使发酵料中的代谢产物更加丰富,可有效改善虾蟹苗种肠道功能,增加采食量,促进虾蟹苗种生长,提高其成活率,增强免疫力,使苗种规格更加均匀,体色更加好看。该款饲料集肥水与饲喂于一身,可以大大降低养殖成本。

22、本发明采用海藻酸钠与聚乙烯醇复配,流动性佳,混合菌液均匀分散其中,经冷冻处理形成交联结构,分子链之间缠结促使混合菌液均匀固载在体系中,进一步加入黄腐酸钾作用,形成共同的固结作用,降低有机网络的水解倾向,有效提高混合菌液环境耐受性,发酵过程彻底,有效提高虾蟹苗种的生长性能。

23、而预混料与负载混合菌在聚天冬氨酸的作用下,配合厌氧有氧深度发酵处理,发酵后具有多孔网状结构,其结构弹性强,化学性质稳定,能够提供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强的吸附能力,将养料吸附并固定在微孔中,降低营养物质迁移率和挥发性,有效降低对环境水体富营养化,同时黄腐酸钾可快速肥水,一方面本身释放钾肥,对于藻类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配合多孔网状结构,能够将池塘底部的营养元素络合起来为藻类和浮游动物利用,促进它们的生长,协同作用并有效增强机体免疫力,抗氧化活性高。

24、本发明饲料不仅能够快速肥水,培育天然饵料,可有效促进有益藻类繁殖,增加溶氧,维护菌藻平衡,消除水体起泡、发粘、发黑、红水、黄水、老绿水等不良现象,解除氨氮、亚盐、藻毒素、消毒剂等有害物质的毒害,祛除内毒素,稳定水质,而且可提高苗种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



技术特征:

1.一种可提高虾蟹苗种成活率可肥水发酵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提高虾蟹苗种成活率可肥水发酵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海藻酸钠、聚乙烯醇、混合菌液、黄腐酸钾的质量比为1-2:2-6:2-8:4-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提高虾蟹苗种成活率可肥水发酵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混合菌液由发酵菌液a、发酵菌液b、发酵菌液c按质量比为8-12:5-7:5-7混合后,再与水按体积比为1:80-120稀释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可提高虾蟹苗种成活率可肥水发酵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酵菌液a由嗜酸乳杆菌、丁酸梭菌、红糖和水按质量比0.5-1.5:3-5:8-12:81.5-88.5混合后厌氧活化2-4h得到;发酵菌液b由酿酒酵母、红糖和水按质量比2-4:1-3:53-57混合后充氧活化2-3h得到;发酵菌液c由枯草芽孢杆菌和红糖、水按质量比2-4:1-3:53-57混合后充氧活化2-3h得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提高虾蟹苗种成活率可肥水发酵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冷冻处理温度为-10~-20℃,冷冻处理保温时间为1-4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提高虾蟹苗种成活率可肥水发酵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豆粕、玉米、蝇蛆粉、鱼用多矿、磷酸二氢钙、负载混合菌、聚天冬氨酸的质量比为20-40:15-25:30-40:1-5:1-5:11-55: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提高虾蟹苗种成活率可肥水发酵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负载混合菌分两次参与发酵,负载混合菌第一次加入量与负载混合菌第二次加入量的质量比为10-50:1-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提高虾蟹苗种成活率可肥水发酵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发酵堆料高80-120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提高虾蟹苗种成活率可肥水发酵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整个发酵过程中维持温度低于等于40-45℃。

10.一种可提高虾蟹苗种成活率可肥水发酵料,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可提高虾蟹苗种成活率可肥水发酵料制备方法制得。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提高虾蟹苗种成活率可肥水发酵料。本发明公开了上述可提高虾蟹苗种成活率可肥水发酵料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海藻酸钠加入至水中,50‑60℃搅拌1‑2h,搅拌状态下向其中加入聚乙烯醇,继续搅拌10‑30min,降至室温,加入混合菌液继续搅拌1‑2h,冷冻处理,室温解冻后,加入黄腐酸钾搅拌10‑30min,静置1‑5h,得到负载混合菌;将豆粕、玉米分别粉碎后过筛,加入蝇蛆粉、鱼用多矿、磷酸二氢钙混合均匀,然后加入负载混合菌、聚天冬氨酸混合均匀,密封发酵1‑3天,通入氧气继续发酵1‑2天,加入负载混合菌继续密封发酵1‑2天,通入氧气继续发酵2‑5天。

技术研发人员:刘广丰,刘艳玲,王道胜,李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宝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