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皮苷的改性方法和橙皮苷-蛋白复合物溶液

文档序号:37462610发布日期:2024-03-28 18:45阅读:22来源:国知局
橙皮苷的改性方法和橙皮苷-蛋白复合物溶液

本发明涉及食品、药物制剂领域,具体涉及橙皮苷的改性方法和橙皮苷-蛋白复合物溶液。


背景技术:

1、橙皮苷(hesperidin)是橙皮素与芸香糖形成的糖苷,即橙皮素-7-o-芸香糖苷,为二氢黄酮衍生物,大量存在于柑橘类水果(芸香科)中,橙皮和各种柑橘的果皮也富含橙皮苷。橙皮苷以其广泛的生物活性而闻名,包括:降低毛细血管渗透性和脆弱性;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癌和抗过敏,以及作为神经保护剂抑制神经退行性等特性。

2、由于橙皮苷的水溶性极差,限制了其在水中的溶解速率,导致生物利用率相当低,极大地限制了其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工业产品中的应用。目前对橙皮苷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改性处理方面,通过脱糖基或甲基化等改性方式来提升其溶解性和生物利用率,但成功率低并且成本过高;或者,通过乳液包埋的方式来提升橙皮苷的性质,但橙皮苷油溶性也很差,因此乳液包埋不能包封较高浓度的橙皮苷;或者通过制备包合物方式来提升橙皮苷的水溶性及生物利用率,例如申请号为202011484448.7的中国发明专利,其公布了一种提高橙皮苷水溶性及生物利用度的方法,采用环糊精包埋法,利用碱性体系增溶,将橙皮苷包埋在环糊精的内腔之中,制备成橙皮苷-环糊精包埋物来提升橙皮苷的水溶性及生物利用率,但其使用的碱性体系是由有机碱调节而成,有机碱对人体有毒不如无机碱安全,且其最终形成的包埋物为强碱性,在应用范围上有一定限制。因此,探索出简便快捷、绿色安全且有效的方式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发明提供橙皮苷的改性方法和橙皮苷-蛋白复合物溶液,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问题。

2、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橙皮苷的改性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提供植物蛋白碱性溶液;

4、将橙皮苷与所述植物蛋白碱性溶液混合,并调节ph至中性。

5、在本发明中,采用ph驱动法并利用植物蛋白与橙皮苷的相互作用,有效提高橙皮苷的水溶性及生物利用率,扩大橙皮苷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范围。

6、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橙皮苷-蛋白复合物溶液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提供植物蛋白碱性溶液;

8、将橙皮苷与所述植物蛋白碱性溶液混合,并调节ph至中性,得到橙皮苷和植物蛋白碱性溶液的混合物;

9、将所述橙皮苷和植物蛋白碱性溶液的混合物离心,取上清液,即得到橙皮苷-蛋白复合物溶液。

10、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所述橙皮苷-蛋白复合物溶液的制备方法得到的橙皮苷-蛋白复合物溶液。

11、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1)采用了ph驱动法制备橙皮苷-蛋白复合物溶液,避免了有机试剂的引入,且橙皮苷最终处于闭环状态,未破坏橙皮苷结构;

13、(2)橙皮苷的改性剂为植物蛋白,是利用食源性原料作为应用的载体,具有低致敏性、安全环保、价格低廉等优点,对人体更加安全健康,可以有效提高橙皮苷的水溶性和消化稳定性,可以极大地改善橙皮苷在机体内的吸收、代谢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14、(3)橙皮苷-蛋白复合物溶液的制备步骤简单,操作简便,无需复杂的仪器设备,成本较低,绿色清洁,对环境无污染。



技术特征:

1.一种橙皮苷的改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蛋白为豆类蛋白、玉米蛋白、大米蛋白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蛋白为豌豆蛋白、大豆蛋白、大米蛋白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蛋白碱性溶液是ph值为11.5~12的植物蛋白溶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蛋白碱性溶液中植物蛋白浓度为10mg/ml。

6.一种橙皮苷-蛋白复合物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橙皮苷和植物蛋白碱性溶液的混合物中,橙皮苷的浓度为0.5~4 mg/ml。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橙皮苷和植物蛋白碱性溶液的混合物中,橙皮苷的浓度为2~4 mg/ml。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橙皮苷和植物蛋白碱性溶液的混合物中,橙皮苷的浓度为2 mg/ml。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得到的橙皮苷-蛋白复合物溶液。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食品、药物制剂领域,具体涉及橙皮苷的改性方法和橙皮苷‑蛋白复合物溶液。本发明以经过机械处理耦合pH循环法后脱盐得到的全溶豌豆蛋白、大米蛋白、以及豌豆/大米复合蛋白为原料,通过pH驱动法将不同浓度的橙皮苷与蛋白复合制得橙皮苷‑蛋白复合物。植物蛋白与橙皮苷相互作用后,显著提高了橙皮苷的水溶性和生物利用率,扩大了橙皮苷的应用范围。本发明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绿色安全、效果显著、成本低廉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陈军,吕燕,吕成良,戴涛涛,邓利珍,梁瑞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昌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