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甲壳类水产动物细菌性肠炎的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及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87720发布日期:2024-04-01 13:56阅读: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治甲壳类水产动物细菌性肠炎的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及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治甲壳类水产动物细菌性肠炎的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1、在南美白对虾的养殖过程中,频繁爆发的病害成为限制南美白对虾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南美白对虾的常见病害有白便肠炎和弧菌引起的虾类疾病,这些病害传染速度快、死亡率高,并且在养殖中比较常见。南美白对虾白便肠炎主要症状包括:病虾的虾粪细长呈白色,有黏性,通常浮在水面,大量聚集后散发恶臭。在发病初期,病虾能正常进食,但随着病情的发展,病虾活动能力减弱出现吃料慢甚至不吃料的状况。大部分病虾肉壳分离,身体瘦弱且伴随游塘与偷死,病虾尸体肠道发红或肠道内有白色脓状物。典型的肠道病理变化为病虾肠道黏膜下层细胞增生,纤维化的细胞层整体脱落,且可多次脱落,形成多次白便。一般对虾养殖者会使用大量抗生素来治疗,但这会造成耐药菌株越来越多,同时兽药残留和兽药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2、饲料端已开始禁抗,养殖端也在减抗限抗,目前对虾肠炎的发生率相较于之前有所提高,与此同时消费者对于食品卫生安全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这就导致了养殖者对于对虾细菌性肠炎的防控越来越难,压力越来越大。甲壳类细菌性肠炎主要有弧菌属或或嗜水气单胞菌等种类细菌感染肠道引发肠道炎症反应,感染肠道炎症后对虾缺乏活力、吃食量降低、生长缓慢,严重则出现空肠空胃、肠粘膜坏死脱落,进而导致对虾死亡。目前应用于甲壳类动物的益生菌菌株大多分离自陆生动物,其宿主热性和生存环境与甲壳类动物明显不同;一方面甲壳类动物为变温动物,而陆生生物为恒温动物,二者体温具有差异;另一方面,陆生动物胃肠道结构及环境ph与水产动物有较大差别。而菌株的生长、细菌素的产量,以及在肠道中定植能力受环境ph值和温度的影响。当前市面上的防治甲壳类细菌性肠炎的药物多为中草药制剂、单种或多种益生菌配伍使用,上述微生物制剂效果一般需长期多次使用,且难以平衡好甲壳类肠道的ph值,加重肠道负担。综合这些问题,急需一种能够替代抗生素去预防和治疗对虾细菌性肠炎的产品,同时该产品还要无残留,无污染,不产生细菌耐药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防治甲壳类水产动物细菌性肠炎的功能性饲料添加剂,所述的饲料添加剂包括: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b1、丁酸梭菌b1代谢物、副干酪乳杆菌tc16、副干酪乳杆菌tc16代谢物、类植物乳杆菌f153代谢物、葡萄糖氧化酶、纤维素酶、植酸酶、可溶性淀粉、乳糖和低聚木糖。

2、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上述饲料添加剂在制备南美白对虾饲料添加剂中的应用。

3、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4、一种防治甲壳类水产动物细菌性肠炎的功能性饲料添加剂,所述的饲料添加剂包括,以重量份计: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b1 100-200、丁酸梭菌b1代谢物25-75、副干酪乳杆菌tc16 150-250、副干酪乳杆菌tc16代谢物27-75、类植物乳杆菌f153代谢物5-15、葡萄糖氧化酶25-75、纤维素酶25-75、植酸酶25-75、可溶性淀粉400-600、乳糖350-450和低聚木糖400-600;

5、所述的丁酸梭菌代谢物的制备方法:将丁酸梭菌b1的菌粉按3-5%的接种量接种至丁酸梭菌发酵培养基,35-40℃静置培养,分离菌体后的上清液,再经过浓缩、喷雾干燥、粉碎后制得的代谢产物;

6、所述的副干酪乳杆菌代谢物的制备方法:将副干酪乳杆菌tc16的按2-4%的接菌量接种至副干酪乳杆菌发酵培养基,间歇通入n2,控制ph在6.0±0.3,在35-40℃下有氧发酵,分离菌体的上清液,再经过浓缩、喷雾干燥、粉碎后制得的代谢产物。

7、所述的类植物乳杆菌f153代谢物的制备方法:将类植物乳杆菌f153按4-6%的接菌量接入类植物乳杆菌发酵培养基中,35-40℃静置培养,分离菌体后的上清液,再经过浓缩、喷雾干燥、粉碎后制得的代谢产物。

8、以上所述的添加剂,优选的,丁酸梭菌b1 150、丁酸梭菌b1代谢物50、副干酪乳杆菌tc16 200、副干酪乳杆菌tc16代谢物50、类植物乳杆菌f153代谢物10、葡萄糖氧化酶50、纤维素酶50、植酸酶50、可溶性淀粉500、乳糖400和低聚木糖500;

9、以上所述的添加剂,优选的,所述的丁酸梭菌发酵培养基为:12%的脱脂奶粉、8%平菇汁、8%啤酒、5%番茄汁、2%酪蛋白水解物,其余为蒸馏水,ph7.0±0.5;

10、所述的副干酪乳杆菌发酵培养基为:25%的番茄汁、12%的白菜汁、8%脱脂奶粉、8%的谷物膨化粉,其余为蒸馏水,ph6.7±0.3;

11、所述的类植物乳杆菌发酵培养基为:50%的木薯汁、10%脱脂奶粉、8%番茄汁、4%谷物膨化粉,其余为蒸馏水,ph6.8±0.2。

12、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还包括:

13、上述饲料添加剂在制备南美白对虾饲料添加剂中的应用;

14、以上所述的应用,优选的,添加剂的添加量为1%~2%。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本发明所述的防治甲壳类水产动物细菌性肠炎的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具有抑菌杀菌功能,尤其能有效用于防治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等致病菌引起的肠炎,具有替代抗生素产品的前景;并能够通过控制致病菌,平衡肠道菌群;还能促进肠粘膜修复和再生,促进肠道快速恢复,促进饲料消化吸收,减轻受损肠道的消化负担。

17、2.本发明将抑菌型副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代谢物、植物乳杆菌代谢物联合使用,能够有效抑制杀灭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等常见致病菌。将丁酸梭菌和丁酸梭菌代谢物结合使用,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其他肠道益生菌的生长繁殖,还能促进肠粘膜生长、发育和修复,维持正常的生理代谢。

18、3.本发明饲料添加剂中还含有复合酶,可以促进胃肠道对饲料的消化和吸收。在动物肠道受损后,消化吸收功能减退,此时补充消化酶,既减轻消化道的负担,又能在一定程度缓解消化能力不足造成的营养不良,保证了甲壳类的营养需求。

19、4.本发明饲料添加剂的制备方法中使用等量稀释法逐步混合,产品均一度好,制备工艺简单。该饲料添加剂在甲壳类细菌性肠炎防治中疗效好,不仅能提高摄食量,减少白便和肠炎,促进肠道微绒毛发育,促进机体生长,还能明显改善抗氧化能力。



技术特征:

1. 一种防治甲壳类水产动物细菌性肠炎的功能性饲料添加剂,所述的饲料添加剂包括,以重量份计: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b1 100-200、丁酸梭菌b1代谢物 25-75、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tc16 150-250、副干酪乳杆菌tc16代谢物27-75、类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plantarum)f153代谢物 5-15、葡萄糖氧化酶25-75、纤维素酶25-75、植酸酶25-75、可溶性淀粉400-600、乳糖350-450和低聚木糖400-60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添加剂,其特征在于:丁酸梭菌 b1 150、丁酸梭菌b1代谢物50、副干酪乳杆菌tc16 200、副干酪乳杆菌tc16代谢物 50、类植物乳杆菌f153代谢物 10、葡萄糖氧化酶 50、纤维素酶50、植酸酶50、可溶性淀粉500、乳糖400和低聚木糖5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丁酸梭菌发酵培养基为:12%的脱脂奶粉、8%平菇汁、8%啤酒、5%番茄汁、2%酪蛋白水解物,其余为蒸馏水,ph7.0±0.5;

4.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料添加剂在制备南美白对虾饲料添加剂中的应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应用过程中,添加剂的添加量为1%~2%。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治甲壳类水产动物细菌性肠炎的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饲料添加剂的组分为丁酸梭菌、丁酸梭菌代谢物、副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代谢物、植物乳杆菌代谢物、复合酶和低聚木糖。该饲料添加剂能够有效补充肠道益生菌、平衡肠道菌群;能够防治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等致病菌引起的肠炎;能促进肠粘膜修复和再生,促进肠道快速修复;能够促进饲料消化吸收,减轻受损肠道的消化负担。本发明的功能性饲料添加剂临床应用无残留,无休药期,不产生耐药性,可作为一种替代抗生素的产品用于预防和治疗甲壳类水产动物细菌性肠炎。

技术研发人员:荣克明,张学振,张杰宁,于浩东,赵述淼,张平,马良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至正天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