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温控湿自调节炒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28496发布日期:2023-11-30 14:25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控温控湿自调节炒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炒茶,具体为一种控温控湿自调节炒茶装置。


背景技术:

1、在制茶工艺中,需要使用到炒茶装置。

2、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14178934u”公开了炒茶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工作台,工作台上设置有炒锅,炒锅的底部设置有加热管,加热管设置在机架上。

3、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模拟手工炒茶,实现离散方式炒茶的效果,使炒茶过程中茶叶能够受热均匀,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在进行炒茶过程中,炒茶装置不易根据外界天气温度对炒茶炉内的温度进行调节至合适的制作温度,导致不易保证茶叶的炒制效果,为此,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温控湿自调节炒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控温控湿自调节炒茶装置,包括u型台架,u型台架的两竖台之间设置有倾倒结构,倾倒结构包括设置在两竖台之间的固定壳,固定壳内转动设置有炒茶炉,炒茶炉外壁开口端固定有转动凸环,炒茶炉尾端固定有转动棒,转动棒贯穿固定壳,转动棒外端连接有固定电机,固定壳内壁上均匀安装有多个适配的加温环管,炒茶炉内壁对称固定有控温环,控温环上均设置有多个温度传感器,炒茶炉炉口端背侧设置有升降结构,升降结构包括设置在炒茶炉上方的横板,横板向外端设置有转动结构,转动结构包括转动插设于横板外端上的转动杆,转动杆底端设置有连接棒,连接棒上设置有监控湿度组件,转动杆上设置有颜色监控组件。

3、优选的,所述u型台架正面设置有控制屏,控制屏与加温环管、控温环、监控湿度组件和颜色监控组件相电性连接,用于对炒茶炉的温度和湿度进行监测。

4、优选的,所述监控湿度组件包括开设于连接棒上的环槽,环槽内卡扣有第一缺口扣环,第一缺口扣环上安装有湿度传感器。

5、优选的,所述颜色监控组件包括固定在转动杆上的挡环,挡环上卡扣有第二缺口扣环,第二缺口扣环底面固定有竖杆,竖杆底端固定有平板,平板底面安装有颜色监测器,用于监测炒茶炉内的茶叶颜色。

6、优选的,所述倾倒结构还包括对称固定在固定壳外壁上的带动杆,带动杆贯穿插设于u型台架的两竖台上,带动杆外端固定有定位棒,u型台架的两竖台外表面固定有与定位棒转动相适配的挡杆,固定壳底部固定有u型安装板,u型安装板与u型台架的底板之间铰接有铰接伸缩杆。

7、优选的,所述升降结构还包括固定在固定壳背侧开口端的固定板,固定板与横板之间连接有顶升杆,顶升杆两侧对称设置有贯穿固定板且与横板相固定的插设杆。

8、优选的,所述转动结构还包括转动杆顶端连接的转动电机,连接棒顶端固定有套管,转动杆插设于套管内且转动杆和套管之间螺接有锁紧栓,连接棒底端和侧面均匀固定有多个搅拌刷,用于搅拌炒茶。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该控温控湿自调节炒茶装置,通过控温环、加温环管、监控湿度组件和颜色监控组件的设置,根据外界的温度对加温环管进行控制,控温环进行实时监控,调整炒茶炉内合适的炒制温度,保证茶叶的炒制效果,同时,根据炒茶炉内部茶叶湿度和颜色控制炒制时间,提高了该装置的炒制精度。

11、同时,通过倾倒结构的设置,铰接伸缩杆进行拉伸和收缩将带动固定壳和炒茶炉整体进行以带动杆为轴的转动,保证炒茶炉的倾倒功能,同时固定电机带动转动棒和炒茶炉整体进行转动,使得炒茶炉在固定壳内进行转动,使得炒茶炉内部的温度更加均匀。



技术特征:

1.一种控温控湿自调节炒茶装置,包括u型台架,其特征在于:u型台架的两竖台之间设置有倾倒结构,倾倒结构包括设置在两竖台之间的固定壳,固定壳内转动设置有炒茶炉,炒茶炉外壁开口端固定有转动凸环,炒茶炉尾端固定有转动棒,转动棒贯穿固定壳,转动棒外端连接有固定电机,固定壳内壁上均匀安装有多个适配的加温环管,炒茶炉内壁对称固定有控温环,控温环上均设置有多个温度传感器,炒茶炉炉口端背侧设置有升降结构,升降结构包括设置在炒茶炉上方的横板,横板向外端设置有转动结构,转动结构包括转动插设于横板外端上的转动杆,转动杆底端设置有连接棒,连接棒上设置有监控湿度组件,转动杆上设置有颜色监控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温控湿自调节炒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台架正面设置有控制屏,控制屏与加温环管、控温环、监控湿度组件和颜色监控组件相电性连接,用于对炒茶炉的温度和湿度进行监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温控湿自调节炒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湿度组件包括开设于连接棒上的环槽,环槽内卡扣有第一缺口扣环,第一缺口扣环上安装有湿度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温控湿自调节炒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颜色监控组件包括固定在转动杆上的挡环,挡环上卡扣有第二缺口扣环,第二缺口扣环底面固定有竖杆,竖杆底端固定有平板,平板底面安装有颜色监测器,用于监测炒茶炉内的茶叶颜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温控湿自调节炒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倒结构还包括对称固定在固定壳外壁上的带动杆,带动杆贯穿插设于u型台架的两竖台上,带动杆外端固定有定位棒,u型台架的两竖台外表面固定有与定位棒转动相适配的挡杆,固定壳底部固定有u型安装板,u型安装板与u型台架的底板之间铰接有铰接伸缩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温控湿自调节炒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结构还包括固定在固定壳背侧开口端的固定板,固定板与横板之间连接有顶升杆,顶升杆两侧对称设置有贯穿固定板且与横板相固定的插设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温控湿自调节炒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结构还包括转动杆顶端连接的转动电机,连接棒顶端固定有套管,转动杆插设于套管内且转动杆和套管之间螺接有锁紧栓,连接棒底端和侧面均匀固定有多个搅拌刷,用于搅拌炒茶。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控温控湿自调节炒茶装置,涉及炒茶技术领域。包括U型台架,U型台架的两竖台之间设置有倾倒结构,倾倒结构包括设置在两竖台之间的固定壳,固定壳内转动设置有炒茶炉,炒茶炉外壁开口端固定有转动凸环,炒茶炉尾端固定有转动棒,转动棒贯穿固定壳,转动棒外端连接有固定电机,固定壳内壁上均匀安装有多个适配的加温环管。本技术通过控温环、加温环管、监控湿度组件和颜色监控组件的设置,根据外界的温度对加温环管进行控制,控温环进行实时监控,调整炒茶炉内合适的炒制温度,保证茶叶的炒制效果,同时,根据炒茶炉内部茶叶湿度和颜色控制炒制时间,提高了该装置的炒制精度。

技术研发人员:李洋灿,姚荣坤,符圆圆,肖萍萍,曾伟鑫,黄生坤,黄伟龙,林诗阳,鲍家浩,潘楷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洋灿
技术研发日:2023060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