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烟叶特性的配方打叶复烤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15815阅读:5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烟叶特性的配方打叶复烤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基于烟叶特性的配方打叶复烤加工工艺,该工艺是根据配方模块中烟叶原料的力学特性实现分类打叶复烤,并通过在片烟复烤和预压打包环节之间增加物料流量称和片烟混配柜实现配方打叶复烤生产,具体步骤如下:①配方模块中烟叶原料力学特性测定,②配方模块中烟叶原料分类,③配方模块中烟叶原料的分类打叶复烤,④烟片混配,⑤打包入库。本发明通过对Ⅰ、Ⅱ类烟叶原料的调整,实现了在相同打叶复烤加工条件下的不同产地、不同等级、不同年份烟叶的配方打叶复烤;同时根据烟叶特性对烟叶原料进行分类,在保证片烟成品质量的基础上,实现了由现有单等级、多批次生产转变为2批次配方打叶复烤生产,明显提高了生产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基于烟叶特性的配方打叶复烤加工工艺
[0001]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属于打叶复烤【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烟叶特性的配方打叶复烤加工工艺,主要涉及烟叶原料特性分析、分类打叶复烤以及烟片混配配方打叶复烤加工技术。
[0003]【背景技术】
[0004]随着世界烟草格局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国内卷烟工业企业的竞争加剧,知名品牌发展对原料的需求结构产生了新的变化,客观上需要大批量结构合理、质量均衡、稳定供应的烟叶,要求保证原料供应的均衡性、一致性。这必然会进一步推动多地区、多等级烟叶混打和模块配打、配方打叶。
[0005]配方打叶就是在打叶复烤加工中把不同等级、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甚至不同年份的初烤后原烟按照配方,根据一定的搭配比例来进行混合加工的方法。我国全面开展打叶复烤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直到2000年前后,工业企业的叶组配方、打叶都是在自己的制丝车间完成。目前我国打叶复烤企业实现配方打叶还主要是以相同产地、相似等级的小配方打叶复烤为主,并没有完全实现真正意义的配方打叶。而造成不能全配方打叶复烤的主要技术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I)打叶复烤加工企业对原料力学特性研究不够深入,无法根据烟叶原料特性进行分类打叶,目前打叶复烤还主要是以单等级打叶复烤为主。
[0006](2)打叶复烤加工企业工艺流程设计不能够能充分满足配方打叶的需求,过程控制能力不强。`
[0007]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技术状况,由卷烟加工企业配方人员根据烟叶原料感官特性、化学特性进行配方模块设计,然后根据配方模块中烟叶原料的力学特性实现分类打叶复烤,设计了一种基于烟叶原料特性的配方打叶复烤加工工艺。
[0009]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述技术措施来实现:
一种基于烟叶特性的配方打叶复烤加工工艺,是根据配方模块中烟叶原料的力学特性实现分类打叶复烤,并通过在现有打叶复烤工艺的片烟复烤和预压打包环节之间增加物料流量称和片烟混配柜实现配方打叶复烤生产,具体步骤如下:
①配方模块中烟叶原料力学特测定
对配方模块设计单位提供的配方模块中烟叶原料样品的粘附力、剪切力、拉力等指标进行测定;
②配方模块中烟叶原料的分类 依据配方模块中烟叶原料力学特性指标的测定结果,首先按照中国专利ZL201110362709.2中设定的烟叶粘附力和拉力两项力学特性测定指标,将配方模块中的烟叶原料分两类,然后按照烟叶剪切力对两类烟叶中的部分原料进行调整,调整的原则为:
a、将I类烟叶中粘附力小于500g,剪切力小于2500g的烟叶调整到II类烟叶中;
b、将II类烟叶中粘附力大于400g,剪切力大于2500g的烟叶原料调整到I类烟叶中。
[0010]按照中国专利ZL201220333119.7对烟叶剪切力进行测定,并依据烟叶剪切力对烟叶原料进行相应调整的主要依据是:
O中国专利ZL201110362709.2中的打叶复烤加工条件是在基于单等级打叶复烤的基础上设定的。
[0011]2)本发明中的打叶复烤加工条件是在基于相近力学特性烟叶配方打叶复烤的基础上设定的,打前烟叶水分等打叶复烤加工条件的设定要兼顾多个等级烟叶的力学特性。
[0012](I)本发明中I类烟叶由于粘附力、拉力较大,在打前烟叶水分小于18%的条件下,相对于中国专利ZL201110362709.2的单等级打叶,本发明中剪切力小于2500g的烟叶原料在相同的打辊转速等打叶技术参数下,打后烟片的大中片率达不到现有行业标准对大中片率的规定。
[0013](2)、本发明中II类烟叶由于粘附力、拉力较小,在打前烟叶水分大于18%的条件下,相对于中国专利ZL201110362709.2的单等级打叶,本发明中剪切力大于2500g的烟叶原料在相同的打辊转速等打叶技术参数下,打后烟片的大片率较大,不利于卷烟生产。
[0014]③配方模块中烟叶原料的分类打叶复烤
根据不同类烟叶原料的力学特性制定适宜的打叶复烤加工技术参数进行分类打叶复烤;其中I类烟叶打前烟叶水分不大于18%,复烤温度不超过75°C ; II类烟叶打前烟叶水分不小于18%,复烤温度不超过90°C。
[0015]④烟片混配
根据配方模块中两类烟叶原料所占的比例,将每一类打叶复烤后的烟片按比例称重后采用平铺方式均分在1-3个烟片混配柜中。
[0016]⑤打包入库
将混配完成后的片烟采用匀速平推的方式推入片烟箱,并打包入库。
[0017]步骤③中的打叶复烤时的条件具体为:I类烟叶打前烟叶水分17%,复烤温度70°C,复烤时间4min,II类烟叶打前烟叶水分20%,复烤温度75°C,复烤时间6min。本发明按照烟叶力学特性对烟叶进行分类打叶复烤,在保证打后片烟质量指标达到相关行业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又通过对高粘附力烟叶的低温复烤,实现了烟叶的保香。
[0018]依据上述基于烟叶原料特性的配方打叶复烤加工工艺,在现有打叶复烤工艺的片烟复烤和预压打包环节之间增加物料流量称和片烟混配柜,并在混配柜中安装片烟原料推送装置。通过物料流量称将复烤后片烟均分并平铺在烟片混配柜中,混配完成后通过片烟原料推送装置将片烟原料匀速平推至片烟箱中,具体工艺流程见图1。
[0019]本发明通过对中国专利ZL201110362709.2 I类烟叶中剪切力小于2500g的烟叶原料调整到II类烟叶中以及II类烟叶中剪切力大于2500g的烟叶原料调整到I类烟叶中,实现了在相同的打叶复烤加工条件下的不同产地、不同等级、不同年份烟叶的配方打叶复烤;同时根据烟叶特性对烟叶原料进行分类,在保证片烟成品质量的基础上,通过在片烟复烤和预压打包环节之间增加物料流量称和片烟混配柜,实现了由现有单等级、多批次生产转变为2批次全配方打叶复烤生产,明显提高了打叶复烤生产效率。
[0020]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发明的具体工艺流程图。
[0022]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发明通过以下具体实例作进一步描述,但并不限制本发明。
[0024]①配方模块中烟叶原料及其力学特性指标测定结果
某卷烟工业企业提供的A牌号卷烟A配方模块中的烟叶原料见表1,相应烟叶原料样品的力学特性测定结果见表2。
[0025]表1 A配方模块中的烟叶原料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烟叶特性的配方打叶复烤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是根据配方模块中烟叶原料的力学特性实现分类打叶复烤,并通过在现有打叶复烤工艺的片烟复烤和预压打包环节之间增加物料流量称和片烟混配柜实现配方打叶复烤生产,具体步骤如下: ①配方模块中烟叶原料力学特测定 对配方模块设计单位提供的配方模块中烟叶原料样品的粘附力、剪切力、拉力等指标进行测定; ②配方模块中烟叶原料的分类 依据配方模块中烟叶原料力学特性指标的测定结果,首先按照中国专利ZL201110362709.2中设定的根据测定烟叶粘附力和拉力两项力学特性指标,将配方模块中的烟叶原料分两类,然后按照烟叶剪切力对两类烟叶中的部分原料进行调整,调整的原则为: a、将I类烟叶中粘附力小于500g,剪切力小于2500g的烟叶调整到II类烟叶中, b、将II类烟叶中粘附力大于400g,剪切力大于2500g的烟叶原料调整到I类烟叶中; ③配方模块中烟叶原料的分类打叶复烤 根据不同类烟叶原料的力学特性制定适宜的打叶复烤加工技术参数进行分类打叶复烤;其中I类烟叶打前烟叶水分不大于18%,复烤温度不超过75°C ; II类烟叶打前烟叶水分不小于18%,复烤温度不超过90°C ; ④烟片混配 根据配方模块中两类烟叶原料所占的比例,将每一类打叶复烤后的烟片按比例称重后采用平铺方式均分在1-3个烟片混配柜中; ⑤打包入库 将混配完成后的片烟采用匀速平推的方式推入片烟箱,并打包入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烟叶特性的配方打叶复烤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③中的打叶复烤时的条件具体为:I类烟叶打前烟叶水分17%,复烤温度70°C,复烤时间4min, II类烟叶打前烟叶水分20%,复烤温度75°C,复烤时间6min。
【文档编号】A24B3/16GK103584273SQ201310639595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4日
【发明者】张玉海, 杜阅光, 堵劲松, 梁伟, 位辉琴, 邓国栋, 贾涛, 徐大勇, 刘朝贤, 王兵, 袁红星 申请人: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天昌国际烟草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