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潮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0752阅读:51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卷烟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排潮系统。



背景技术:

在卷烟厂的制丝车间中,设置有用于对烟叶丝进行加温加湿处理的隧道式回潮机,其配备有排潮系统,此排潮系统包括排潮风机、排潮管道、排潮罩壳。其中,如图1所示,排潮管道包括水平设置的水平管道01,连接在水平管道01底部的多个竖直管道02,多个喇叭状的排潮罩壳03通过法兰盘一对一的直通连接在竖直管道02的末端,并分别与回潮机04的入口和出口对正,此排潮管道和排潮罩壳03均为不锈钢材质,且未设置保温层。在生产运行时,排潮系统依靠排潮风机提供的负压将回潮机04入口处及出口处溢散的蒸汽和烟末等在排潮罩壳处集中并通过排潮管道吸走。在生产结束停机后,由于排潮管道的材质为不锈钢且无保温层,排潮管道内的残余蒸汽随着管道温度的逐渐降低会形成冷凝水,又因为水平管道01以水平方式安装,冷凝水不易流动以致其容易积沉在水平管道01内腔的下部。当冷凝水积存到一定数量时,水平管道01中存留的冷凝水会经竖直管道02滴落到回潮机04等辅连设备上,若不及时清理,会对接下来的生产造成在线物料的污染及水分的失控。同时,由于冷凝水的积沉,排潮风机开始运行时,管道内的负压受到冷凝水的阻力增大,降低了排潮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能耗。

因此,如何避免冷凝水对回潮机和排潮系统的工作造成影响,已经成为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排潮系统,其能够完全避免冷凝水滴落到回潮机等辅连设备上的情况发生,并且也能够及时的使冷凝水从排潮系统中排出,从而为回潮机和排潮系统的正常工作提供了保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排潮系统,包括排潮风机、排潮罩壳以及连通所述排潮风机和所述排潮罩壳的排潮管道,所述排潮管道包括:

与所述排潮风机连通,并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的倾斜管道;

与所述倾斜管道高度较小的一端连通,用于排出所述倾斜管道中冷凝水的排水管道;

一端连通所述排潮罩壳,另一端与所述倾斜管道的圆周顶部连接并导通的竖直管道。

优选的,上述排潮系统中,所述排水管道为与地漏连通的竖直排水管。

优选的,上述排潮系统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排水管道的内腔中的可调风门,并且所述可调风门与所述排水管道的内壁之间存在允许冷凝水流出的间隙。

优选的,上述排潮系统中,所述可调风门与所述排水管道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宽度为1mm~2mm。

优选的,上述排潮系统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排水管道上,并位于所述可调风门顶部的检修门。

优选的,上述排潮系统中,所述竖直管道为多个,并且每个所述竖直管道均通过倒置的U型弯管与所述倾斜管道的圆周顶部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潮系统,用于与回潮机配合工作,包括排潮风机、排潮罩壳和连通排潮风机、排潮罩壳的排潮管道,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对排潮管道的结构进行改进,具体的是将原来的与排潮风机连通的水平管道改为倾斜管道,即令此管道相对于水平面具有一定的角度,使得冷凝水能够在倾斜管道中流动而不存留,并增设排水管道以将倾斜管道的中冷凝水及时从排潮系统中导出,从而避免对管道内的负压造成影响。同时,为了避免冷凝水进入到竖直管道中而滴落,还使竖直管道与倾斜管道的圆周顶部(此圆周顶部指的是倾斜管道的圆周侧壁的最顶端部位)连接并导通,使得冷凝水无法回流至竖直管道中,从而完全避免冷凝水滴落到回潮机等辅连设备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潮系统,通过将水平管道改进为倾斜管道,并改变竖直管道与倾斜管道的连接方式,还增设排水管道,使得冷凝水能够及时的从排潮系统中排出,不仅避免了对管道内负压的影响,而且也能够完全避免冷凝水滴落到回潮机等辅连设备上的情况发生,保证了回潮机和排潮系统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排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和图2中:

01-水平管道,02-竖直管道,03-排潮罩壳,04-回潮机;

1-排潮罩壳,2-倾斜管道,3-排水管道,4-竖直管道,5-地漏,6-可调风门,7-检修门,8-U型弯管,9-回潮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排潮系统,其能够完全避免冷凝水滴落到回潮机等辅连设备上的情况发生,并且也能够及时的使冷凝水从排潮系统中排出,从而为回潮机和排潮系统的正常工作提供了保障。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潮系统,包括排潮风机、排潮罩壳1,以及连通排潮风机和排潮罩壳1的排潮管道,其中的排潮管道又包括:与排潮风机连通,并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的倾斜管道2;与倾斜管道2的高度较小的一端连通,用于排出倾斜管道2中冷凝水的排水管道3;一端连通排潮罩壳1,另一端与倾斜管道2的圆周顶部连接并导通的竖直管道4。

上述结构的排潮管道在工作完成后时,由于倾斜管道2倾斜设置,所以其内腔中冷却形成的冷凝水会向倾斜管道2较低的一端流动,并最终通过设置在此端的排水管道3排出排潮系统,从而避免冷凝水在排潮系统中的存留,因此在排潮风机再次开始运行时,就不会对管道内的负压形成阻力,提高了排潮效率,也降低了能耗。此外,冷凝水通过排水管道3被排出后,也减少了冷凝水滴落到回潮机9上的几率。而为了完全避免冷凝水滴落到回潮机9上的情况发生,还使竖直管道4与倾斜管道2的圆周顶部(此圆周顶部指的是倾斜管道2的圆周侧壁的最顶端部位,如图2所示)连接并导通,使得冷凝水无法回流至竖直管道4中而经竖直管道4滴落到回潮机9上,使得回潮机9的出口水分和温度的稳定性得到较大提高。

本实施例提供的排潮系统,通过将水平管道改进为倾斜管道2,并改变竖直管道4与倾斜管道2的连接方式,还增设排水管道3,使得冷凝水能够及时的从排潮系统中排出,不仅避免了对管道内负压的影响,而且也能够完全避免冷凝水滴落到回潮机9等辅连设备上的情况发生,保证了回潮机9和排潮系统的正常工作。

为了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排潮系统中,优选排水管道3为与地漏5连通的竖直排水管,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改进后的结构与制丝车间中的其他设备发生抵触,优选将排水管道3设置为占用空间较小的竖直排水管,从而使得技术方案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另外,还优选使排水管直接与地漏5连通,以将冷凝水直接排至地漏5中,避免因冷凝水泄漏而影响制丝车间的工作环境。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排水管道3的内腔中的可调风门6,如图2所示,并且可调风门6与排水管道3的内壁之间存在允许冷凝水流过的间隙。之所以优选在排水管道3上设置可调风门6,是因为排潮系统在工作时,需要保证管道内部为负压状态,且需要保证一定的负压强度,由于排水管道3与倾斜管道2连通,如果将排水管道3设置为敞口式管道,则不利于倾斜管道2内负压状态的形成和维持,而设置可调风门6,则保证了正常工作所需要的管道负压和风速、风量,而可调风门6与排水管道3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则避免了冷凝水积存、回流的质量隐患,显著提高了排潮系统的工作性能。

具体的,可调风门6与排水管道3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宽度优选为1mm~2mm,更优选为1mm。上述数值的选择,在保证冷凝水正常流出的前提下,能够更好的对可调风门6实现安装,所以作为优选方案。

此外,本实施例提供的排潮系统中,还包括设置在排水管道3上,并位于可调风门6顶部的检修门7,如图2所示。设置检修门7,能够定期对排水管道3进行检修维护,便于清洁随冷凝水排出时的烟末及细微杂物等污物,保证排水管道3的畅通,使排水管道3的工作性能更加突出。

更加优选的,将竖直管道4设置为多个,并且每个竖直管道4均通过倒置的U型弯管8与倾斜管道2的圆周顶部连通,如图2所示。为了避免倾斜管道2中冷凝水流动至竖直管道4中而发生滴落的情况,本实施例中,在竖直管道4与倾斜管道2的圆周顶部连接导通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优选竖直管道4均通过倒置的U型弯管8与倾斜管道2连通,此种设置方式不仅有利于烟气的流通,而且也最大程度的避免了冷凝水在竖直管道4中回流的情况发生,尽可能的避免了冷凝水滴落到回潮机9等辅连设备上的情况发生。

本说明书中对各部分结构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部分的结构重点说明的都是与现有结构的不同之处,排潮系统的整体及部分结构可通过组合上述多个部分的结构而得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