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拆装雾化器以及电子吸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71708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易拆装雾化器以及电子吸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具领域,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易拆装雾化器以及电子吸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电子烟雾化器中的气雾生成部件(俗称雾化头)都是可拆卸结构,其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雾化器内部,然后通过一底座连接在雾化器端部,用来定位和固定上述气雾生成部件。该气雾生成部件和底座与雾化器的主体之间都是螺纹连接方式,这样会造成雾化器的组装零件设计成本高,组装人工成本高,组装效率低。同时在更换气雾生成部件(俗称雾化头)时,用户会接触到气雾生成部件外表的烟液,操作体验不佳,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相比现有技术可以更为方便地更换气雾生成部件的易拆装雾化器以及电子吸烟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易拆装雾化器,包括以下部分:雾化器主体,在该雾化器主体内形成有用于存储烟液的储液腔;气雾生成部件,用于将所述烟液雾化以生成气雾,被配置为可从所述雾化器主体的一端安置入所述储液腔内部;通气管件,位于所述雾化器主体内部,用于导出所述气雾生成部件生成的气雾;以及一底座组件,与所述雾化器主体的一端卡扣连接,并且该底座组件抵接于所述气雾生成部件的一端部上,以使该气雾生成部件的另一端部与所述通气管件连接。

进一步,所述通气管件具有一可供所述气雾生成部件的另一端部插入的管腔,在该管腔内容置有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弹性抵接于所述气雾生成部件的该端部上。

进一步,所述弹性元件包括一弹簧和位于该弹簧一端的且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管腔内的活动套管,所述气雾生成部件的另一端部抵接在所述活动套管内部。

作为具体实施方案,在所述活动套管内壁上设置有一台阶,在所述气雾生成部件的另一端部上具有用于抵卡于该台阶上的凸缘。

作为具体实施方式之一,在所述底座组件上具有沿轴向开设的槽口以及沿圆周方向开设的第一弧形槽,在所述雾化器主体与该底座组件相连接的一端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扣,该第一卡扣适于从所述槽口插入并旋转一定角度从而与所述第一弧形槽形成卡扣连接。

进一步,在所述雾化器主体的一端上还具有用于限制底座组件旋转角度范围的限位弧形槽,在所述底座组件上设置有与该限位弧形槽相匹配的限位凸卡。

具体来说,所述气雾生成部件包括壳体、设置在该壳体内的发热元件和环绕在发热元件外围的储液层,在该壳体上还开设有进液口,所述储液腔内的烟液通过该进液口被储液层吸附,并被所述发热元件加热雾化。

作为具体实施方式之一,在所述雾化器主体相对于连接有底座组件的另一端部上通过旋转卡扣连接有吸嘴组件,在该端部上具有适于卡扣连接的第二弧形槽,在所述吸嘴组件上设置有与该第二弧形槽匹配的第二卡扣。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吸烟装置,包括雾化器以及与该雾化器连接的电源装置, 该雾化器可以采用上述任一优化方案中所涉及的易拆装雾化器。

作为电子吸烟装置的另一替代方案,该电子吸烟装置包括雾化器主体,在该雾化器主体内形成有用于存储烟液的储液腔;气雾生成部件,用于将所述烟液雾化以生成气雾,被配置为可从所述雾化器主体的一端安置入所述储液腔内部;通气管件,位于所述雾化器主体内部,用于导出所述气雾生成部件生成的气雾;以及一电源装置,用于给所述气雾生成部件供电,该电源装置与所述雾化器主体的一端卡扣连接,并且该电源装置抵接于所述气雾生成部件的一端部上,以使该气雾生成部件的另一端部与所述通气管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易拆装雾化器中,气雾生成部件可以从雾化器主体的一端放入储液腔内部,再利用底座组件通过卡扣连接锁紧气雾生成部件,雾化器的整体结构简单易装配,有效降低了开发成本。用户在更换气雾生成部件(雾化头)时雾化头可以直接掉出,无需拧开螺纹,也可以不用接触烟液,这样操作更加简便。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提供的易拆装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展示了气雾生成部件装入雾化器主体内的状态。

图2是实施例的易拆装雾化器中的气雾生成部件从雾化器主体内拆出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涉及的底座组件与雾化器主体之间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涉及的吸嘴组件与雾化器主体之间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吸烟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电子吸烟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以下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易拆装雾化器以及电子吸烟装置的结构及其使用原理作进一步阐述。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易拆装雾化器10,包括雾化器主体200、底座组件300、吸嘴组件100以及位于雾化器主体200内部的气雾生成部件400和通气管件202。底座组件300和吸嘴组件100分别可拆卸地连接在雾化器主体200的两端。

上述雾化器主体200为圆筒状,在其内形成有用于存储烟液的储液腔204,烟液可以被加热形成模拟传统香烟烟雾的气雾。在本实施例中,雾化器主体200包括中间的圆形管套201和固定连接在该圆形管套201两端的下连接座210、上连接座211。圆形管套201可以采用透明材料,便于用户储液腔204内的烟液以及气雾生成部件400,提高使用体验。下连接座210用来连接底座组件300,并且在下连接座210的中心开设有用于放入气雾生成部件400的中心孔212,上连接座211用于与上述吸嘴组件100连接。

上述气雾生成部件400用于将所述烟液雾化以生成气雾,被配置为可从所述雾化器主体200的一端安置入所述储液腔204内部,即从上述下连接座210的中心孔212内插入储液腔204内。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优选方案,所述气雾生成部件400包括壳体403、设置在该壳体403内的发热元件401和环绕在发热元件401外围的储液层404,在该壳体403上还开设有进液口402,所述储液腔204内的烟液通过该进液口402被储液层404吸附,并被所述发热元件401加热雾化。壳体403大体上呈管状,其周围被烟液环绕,进液口402设置有多个,沿着壳体403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利于烟液更加均匀地进入气雾生成部件400内部从而被储液层404吸附。本实施例中的发热元件401优选采用螺旋状电热丝,储液层404优选采用纤维棉、玻纤材料层、可耐高温的高分子发泡纤维材料或者微孔陶瓷等具有内部微孔特性的多孔材料。

上述通气管件202位于所述雾化器主体200的储液腔204内部,通气管件202连接在上述气雾生成部件400与吸嘴组件100之间,用于导出所述气雾生成部件400生成的气雾。通气管件202包括内径较小的上方段和内径较大的下方段,通气管件202通过上方段套接在上述上连接座211上,上连接座211起到固定通气管件202的作用。当气雾生成部件400装入雾化器主体200内后,通气管件202的下方段与气雾生成部件400内部相连通,上方段与吸嘴组件100内相连通。

底座组件300与所述雾化器主体200的一端卡扣连接,并且该底座组件300抵接于所述气雾生成部件400的一端部上,以使该气雾生成部件400的另一端部与所述通气管件202连接。底座组件300包括一螺纹套303,螺纹套303的一端开设有插入气雾生成部件400的端部的容纳腔304,容纳腔304内壁与气雾生成部件400外壁之间设置有防止烟液泄漏的密封圈,螺纹套303的另一端设置有用来连接外部电源装置的导电螺纹302,在螺纹套303的中心还绝缘设置有正电极301,因此螺纹套303作为电源的负电极。在螺纹套303的外周上设有至少一个空气入口305以及套设有用于调节空气入口305进气量的调节环306。

通过上面对易拆卸雾化器10的描述可知,本实施例中的气雾生成部件400不与雾化器主体200形成直接连接,而是借助底座组件300抵紧,同时底座组件300与雾化器主体200之间也采用更加方便操作的卡扣连接吗,结构简单,省去了螺纹部件。在需要装入气雾生成部件400时,首先将雾化器主体100倒置,然后直接将新的气雾生成部件400通过中心孔212放入储液腔204内,再将底座组件300扣在下连接座210上即可。在更换气雾生成部件400时,直接打开底座组件300即可将气雾生成部件400直接取出。

参见图2所示,所述通气管件202具有一可供所述气雾生成部件400的一端部插入的管腔203,在该管腔203内容置有弹性元件208,该弹性元件208弹性抵接于所述气雾生成部件的400该端部上。在气雾生成部件400的另一端上具有连接发热元件401的电极连接部406,电极连接部406侧部开设有气流通孔407。当底座组件300抵推气雾生成部件400使其插入通气管件202内时,可以压缩弹性元件208,使电极连接部406与底座组件300上的正电极301接触良好。同时壳体403也连接发热元件401,壳体403与底座组件300上的螺纹套303接触作为电源负极。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优选方式,上述弹性元件208包括一弹簧206和位于该弹簧206一端的且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管腔203内的活动套管207,所述气雾生成部件400插入的一端抵接在所述活动套管207内部。放了防止烟液泄漏至气流通道内,在上述气雾生成部件400的壳体403外壁与活动套管207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同时在活动套管207外壁与管腔203内壁之间也设置有密封圈。为了实现气雾生成部件400和活动套管207协同移动,在所述动套管207内壁上设置有一台阶209,在所述气雾生成部件400插入活动套管207的一端上具有用于抵卡于该台阶209上的凸缘405。

参见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底座组件300和雾化器主体200具体是采用旋转卡扣的方式连接(图3中省略了气雾生成部件400)。在所述底座组件300上具有沿轴向开设的一对槽口307以及沿圆周方向开设的第一弧形槽308,在所述雾化器主体200与该底座组件300相连接的一端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扣2101,优选设置两个。该第一卡扣2101适于从所述槽口307插入并旋转一定角度从而与所述第一弧形槽308形成卡扣连接,而沿相反方向旋转即可解除卡扣连接,在上述弹性元件208的弹力作用下,能够防止误操作将底座组件300旋转打开。相比螺纹的连接方式,底座组件300只需拧开一个较小的角度(例如90度)就可以实现拆装气雾生成部件400。

作为优选方案,在所述雾化器主体200的一端上还具有两个对称分布在圆周上的用于限制底座组件300旋转角度范围的限位弧形槽2102,该限位弧形槽2102和上述第一卡扣2101形成在下连接座210上;在所述底座组件300上设置有与该限位弧形槽2102相匹配的两个限位凸卡309,使得底座组件300只能在限位弧形槽2102的弧度范围内转动。上述限位凸卡309以及第一弧形槽308在底座组件300的轴向上是错开的,不在同一圆周截面上,同样的限位弧形槽2102和第一卡扣2101在下连接座210的轴向上是错开的。

参见图4所示,吸嘴组件100与雾化器主体200之间也是采用旋转卡扣的连接方式。与底座组件300的连接方式类似,在雾化器主体200另一端部上具有适于卡扣连接的第二弧形槽2111,第二弧形槽2111形成于上连接座211上,在所述吸嘴组件100上设置有与该第二弧形槽2111匹配的第二卡扣101。同样的,在上连接座211上还具有限位弧形槽2112,在吸嘴组件100上设有匹配的限位凸卡102。用户可以旋开吸嘴组件100给雾化器注液,在上连接座211上还开有注液口220,注液容器的注液嘴可以通过注液口220顶开密封膜片205,从而对储液腔204内添加烟液。

参见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吸烟装置30的实现方式,电子吸烟装置30包括上述的易拆装雾化器10以及与该易拆装雾化器10连接的电源装置20,易拆装雾化器10通过底座组件300上的螺纹与电源装置20连接,从而实现电路导通。

再参见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电子吸烟装置60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与图5所示的电子吸烟装置30的区别在于,电子吸烟装置60包括旋转卡扣连接的雾化器10a和电源装置50,电源装置50的形状与雾化器10a相同,原有的底座组件部分以及底座组件上的电极都与电源装置50设计成一体结构,形成电源装置50的一个连接端501,上述的卡扣结构也设置在连接端501上,这样电源装置50与雾化器主体10a的下端卡扣连接,从而将气雾生成部件400抵紧。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说明书为便于理解实用新型内容所列举的部分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任何限定,也非所有可实施方案的穷举,故凡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流程或步骤所做出的任何微小改进或等效替代,均应包含在其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