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加热烟雾生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64139发布日期:2018-06-12 18:46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气体加热烟雾生成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具领域,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气体加热烟雾生成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所公开的非燃烧型的低温烟具,其原理是对固体烟草进行低温加热,从而产生烟雾供使用者吸食,例如中国专利CN201520557091.9公开的“非燃烧型吸烟器具”。相比需要点燃的传统卷烟来说,由于加热器的发热温度一般较低,固体烟草料只会被烘烤干馏,不会燃烧,可以大大减少有害物质的生成,同时没有明火也大大降低了安全因素。

目前市场上的低温烟具一般采用中心加热和四周加热两种方式,如果采用四周加热的方式,加热器的热量主要集中在烟草材料四周,其中心温度较低,靠四周传导过来的热量反应比较慢,有时会导致烟草材料的四周烧焦了而烟草材料的中心温度还没达开始碳化的温度的情况出现。同样的,如果采用中心加热的方式,由于热量传递慢,则难以均匀地加热烟草材料的外围。此外,烟草材料的不均匀加热也可能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被用户吸取后会影响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足够均匀地加热烟草材料的气体加热烟雾生成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体加热烟雾生成系统,包括:第一加热装置,在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内具有用于容置烟草材料的加热腔,在所述加热腔内设置有第一发热源;第二加热装置,所述第二加热装置的两端上具有对应的空气进口和空气出口,且该第二加热装置包括一加热筒和第二发热源,所述空气出口与所述加热腔相连通;以及支架,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和第二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加热筒包括多个由内向外嵌套的环形套筒,并且所述多个环形套筒隔离形成有多层热交换空间,所述多层热交换空间首尾依次连通形成一个轴向折返的气流通道,从所述空气进口进入的空气在所述气流通道内被所述第二发热源加热形成热气流,并通过所述空气出口流入至所述加热腔内。

进一步,在每个所述热交换空间内均设置有多个发射状的径向肋,所述径向肋将所述热交换空间分隔成多个环绕分布的导气槽,并且相邻的导气槽之间首尾依次连通,气流可在多个所述导气槽之间折返流动。

进一步,在相邻的导气槽之间的径向肋的端部开设有供气流通过的第一缺口,并且相邻径向肋上的第一缺口相互错开地位于所述加热筒的两端上。

进一步,在所述环形套筒上开设有连通内外侧的热交换空间的第二缺口,空气由外侧向内侧流动并从位于中心的热交换空间流入所述加热腔内。

优选的,所述第二发热源位于所述加热筒的中心并向外围辐射热量,或者所述第二发热源位于所述加热筒的外围并向内侧辐射热量。

进一步,所述第二加热装置还包括外壳以及密封连接在所述加热筒两端的上端盖和下端盖。

作为具体实施例之一,所述空气进口包括开设在所述下端盖上的初级进气口和开设在所述上端盖上的次级进气口,从所述初级进气口进入的空气可沿着所述第二加热装置与支架之间的间隙向上流动,并从所述次级进气口进入加热筒的内部。

优选的,在所述外壳与所述加热筒之间还填充有隔热层。

优选的,在所述加热腔的底部安装有具有通气孔的过滤塞。

优选的,所述第一发热源和第二发热源为电阻发热体或电磁感应发热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气体加热烟雾生成系统包括有第一加热装置和第二加热装置,烟草材料填装在第一加热装置中的加热腔内,第二加热装置用于加热吸入的空气并将热气流导入加热腔内,热气流可充分进入烟草材料的内部空隙中,从而达到均匀加热烟草材料的效果。上述烟草材料依靠第一加热装置本身的加热器和底部第二加热装置中产生的热气流来综合加热,从而平衡了烟草材料各部分受热量的不均,改善了加热均匀性,减少烟草材料局部温度过高而产生有害物质和烟草内的低温部分不能碳化造成烟草不能有效利用的缺陷。

进一步,第二加热装置中的加热筒包括有多个由内向外嵌套的环形套筒,并且所述多个环形套筒隔离形成有多层热交换空间,所述多层热交换空间首尾依次连通形成一个轴向折返的气流通道,有效地增加了气流被加热的路径,延长了空气受热时间,保证了热气流具有足够的碳化烟草材料的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体加热烟雾生成系统的具体实施例之一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气体加热烟雾生成系统在另一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二加热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二加热装置中的加热筒的内部构造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体加热烟雾生成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气体加热烟雾生成系统的结构和使用原理进一步阐述。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体加热烟雾生成系统10的具体实施例,该气体加热烟雾生成系统10包括外部的壳体100、支架101、第一加热装置200和第二加热装置300,支架101安装在该壳体100内部并且在该支架101上开设有用于安装第一加热装置200、第二加热装置300以及电池102的腔体,第一加热装置200、第二加热装置300与电池102安装在左右不同的腔体内,该电池102通过电路板103为第一加热装置200、第二加热装置300供电。

上述第一加热装置200位于第二加热装置300的上方,在该第一加热装置200内具有用于容置烟草材料的加热腔201,在所述加热腔201内设置有第一发热源202。第一发热源202可采用电阻发热体或者电磁感应发热体, 根据加热烟草材料位置的不同,第一发热源202可位于加热腔201的中心或者分布于加热腔201的四周侧壁上。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热源202为一螺旋形的电热丝,可从加热腔201的四周向中心加热烟草材料,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发热源202也可以是一位于加热腔201的中心的发热棒或发热片,可插入加热腔201中的烟草材料内部并从加热腔201的中心向四周加热烟草材料。

作为一具体实施方案,上述加热腔201的圆筒形,并在上端开设有开口,该开口可供烟支20插入加热腔201内,烟支20的至少一部分包括有烟草材料,用户通过烟支20的上端来抽吸烟草材料被加热所生成的烟雾。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加热腔201的上部也可以是封闭状态,即通过设置一带有吸嘴的端盖来放入或者取出烟草材料。

上述第二加热装置300的两端上具有对应的空气进口和空气出口316,且该第二加热装置300包括一加热筒301和第二发热源303,所述空气出口316与所述加热腔201相连通,从空气进口进入的空气在该加热筒301内被第二发热源303加热形成热空气,热空气通过空气出口316进入加热腔201中,实现第一加热装置200和第二加热装置300对烟支20的双重加热效果。由于烟支20内的烟草材料为松弛状态且具有间隙,因此第二发热源303加热形成的热空气可直接进入烟草材料的间隙,从而达到均匀加热烟草材料的效果,改善了第一加热装置200局部加热烟草而导致碳化不均匀的弊端。

作为优选措施,在所述加热腔201的底部安装有具有通气孔的过滤塞203,既能允许气流通过,又能防止烟草颗粒或者碳化后的残渣落入上述第二加热装置300中的加热筒301内。

结合图2和图3所示,第二加热装置300还包括外壳302以及密封连接在所述加热筒301两端的上端盖306和下端盖307,加热筒301安装在外壳302内部,第二发热源303位于所述加热筒301的中心并向外围辐射热量,用来加热加热筒301内流动的气流。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优选手段,在所述外壳304与所述加热筒301之间还填充有隔热层302,防止尽量减少热量损失,还可以防止热量传导到外部的支架101以及壳体100,避免用户烫手。

进一步,上述空气进口包括开设在所述下端盖307上的初级进气口308和开设在所述上端盖306上的次级进气口309,次级进气口309设置有多个,沿上端盖306的端面圆周均匀分布。当用户吸烟时,外界空气从下端盖307的底部中心流入两侧的初级进气口308,从初级进气口308进入的空气可沿着所述第二加热装置300的外壳204侧壁与支架101之间的间隙305向上流动,并从所述次级进气口309进入加热筒301的内部。

参见图4所示,上述加热筒300包括多个由内向外嵌套的环形套筒,并且所述多个环形套筒隔离形成有多层热交换空间,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加热筒300由外向内包括有环形套筒320a、320b、320c、320d,环形套筒320a、320b、320c、320d相邻间隔形成有多层热交换空间321,所述多层热交换空间321首尾依次连通形成一个轴向折返的气流通道,从所述空气进口进入的空气在所述气流通道内被所述第二发热源303加热形成热气流。气流经过多次折返,增加了受热时间,保证了热气流具有足够的用来碳化烟草的温度。

具体来说,在所述环形套筒320b、320c、320d上依次开设有连通内外侧的热交换空间321的第二缺口322、323、324,空气由外侧向内侧流动并从位于中心的热交换空间321流入所述加热腔201内。例如在环形套筒320b开设有第二缺口322,环形套筒320a、320b、320c、320d的端面为平齐状态,并且加热筒301的两端由上端盖306和下端盖307形成密封,因此环形套筒320b外侧的热交换空间321中的气流只能从第二缺口322折返流入环形套筒320b内侧的热交换空间321中。可以理解的是,空气也可以由内侧向外侧的热交换空间321流动并从位于外侧的热交换空间321流入所述加热腔201内。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优选方案,在每个所述热交换空间321内均设置有多个发射状的径向肋325,所述径向肋325将所述热交换空间321分隔成多个环绕分布的导气槽326,导气槽326沿着加热筒301轴向延伸,并且相邻的导气槽326之间首尾依次连通,气流可在多个所述导气槽326之间折返流动。即气流首先在同一个热交换空间321内沿着多个所述导气槽326折返流动,然后通过上述第二缺口322(或第二缺口323、324)进入下一个热交换空间321内,同样在该热交换空间321内通过导气槽折返流动,然后依次再进入下一个热交换空间321。该优化结构可进一步延长加热筒302内的空气流动路径,提高热气流的受热时间。

具体来说为了实现相邻的导气槽326之间的首尾依次连通,在相邻的导气槽326之间的径向肋325的端部开设有供气流通过的第一缺口327,并且相邻径向肋325上的第一缺口327相互错开地位于所述加热筒301的两端上。例如导气槽326a与导气槽326b之间的径向肋325a端部的高度小于两侧的径向肋,即形成第一缺口327,第一缺口327配合上端的上端盖306及下端盖307以实现导气槽326a与导气槽326b之间的连通。同时在相邻的径向肋325b上的第一缺口则开设在另一端上,这样相邻的导气槽326之间即可形成首尾依次连通。

参见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气体加热烟雾生成系统10a的另一种具体实施例。该气体加热烟雾生成系统10a包括第一加热装置200和第二加热装置300a,第二加热装置300a包括有加热筒301a和第二发热源303a,与上一个实施例中的加热筒301不同的是,该第二发热源303a是位于所述加热筒301a的外围并向内侧辐射热量,其它结构相同。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发热源303以及第二发热源303a都是采用螺旋形电热丝,需要说明的是,其也可以采用电磁感应发热体,即通过设置一磁场线圈和一位于磁场线圈内侧的金属发热体,来使金属发热体内部产生涡流发热,从而加热周围的气流。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说明书为便于理解实用新型内容所列举的部分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任何限定,也非所有可实施方案的穷举,故凡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流程或步骤所做出的任何微小改进或等效替代,均应包含在其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