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雾化片组件及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65572发布日期:2020-06-26 22:40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雾化片组件及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雾化片组件及雾化器。



背景技术:

雾化器包括雾化片、导油件及油仓,导油件连通油仓及雾化片,工作时,油仓内的烟油通过导油件导至雾化片的雾化面,雾化后产生烟雾供用户吸食。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导油件的导油速率不便把控,因而导油速率不稳定,雾化片容易泡油或干烧,烟雾量不稳定,用户体验差。

此外,由于雾化片的雾化面通过出气道直接与出气孔相通,因而当雾化器倾斜时,雾化片上的烟油可能通过出气道流出,从而烫伤用户口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雾化片组件及雾化器,能够有效调节导油速率,导油件导油速率稳定,雾化片不易泡油或干烧,烟雾量稳定一致,雾化器倾斜时雾化片上的烟油不易通过出气道流出,避免烫伤用户口腔,安全性好,用户体验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雾化片组件,包括导油件、雾化片及雾化座,雾化片固设于雾化座上,导油件与雾化片的雾化面相接触;其特点是所述雾化座由弹性材料制作而成,所述导油件为片状,雾化座上开设通孔,片状导油件穿过所述通孔并与雾化片相接触。

借由上述结构,片状的导油件穿过雾化座上的通孔,因而可以通过雾化座上的通孔大小来控制导油件被挤压的压紧度,从而调节烟油在导油件上的传导速率;同时由于雾化座由弹性材料制作而成,因此雾化座本身具有一定弹性,所以在组装导油件穿过通孔时操作简单、省时,同时也可以使在通孔内的导油件受到通孔壁弹力挤压一致,从而使得导油件上的烟油穿过通孔的流动速率一致,即在吸烟的过程中导油件导油速率稳定,雾化片不易泡油或干烧,烟雾量稳定一致。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弹性材料为硅胶。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通孔包括上孔面和下孔面,下孔面与雾化片雾化面平齐或高于雾化片雾化面或低于雾化片雾化面。

当通孔的下孔面与雾化片的雾化面齐平时,油路没有弯折,所以导油件上的烟油流过通孔至雾化片比较平顺,因此在雾化片工作过程中补充烟油更加及时,既可以保障烟雾量又可以防止出现干烧;雾化片在不工作的过程中,片状导油件吸附烟油处于平衡饱和状态,所以也不会出现泡油的现象。

当通孔的下孔面比雾化片的雾化面高或低时,导油件在通孔位置处产生了弯折,所以油路就出现了弯转,所以雾化片在不工作的过程中,片状导油件吸附烟油处于平衡饱和状态,所以也不会出现泡油的现象。

基于同一个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雾化器,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油仓,其特点是还包括所述的雾化片组件;外壳底部设有雾化上盖,雾化上盖上开设连通油仓与导油件的出油孔。

进一步地,外壳内还设有支架和空腔,支架一端与外壳固连,支架另一端穿过雾化上盖并与雾化片的雾化面相对,支架外壁与雾化上盖内壁之间具有连通导油件与所述空腔的间隙;雾化器的出气道设于支架内。

借由上述结构,在倾斜抽烟或雾化器倾斜放置时,雾化片上的烟油可以通过支架外壁与雾化上盖内壁之间的间隙进入外壳内的空腔内存储,解决雾化片临时出现泡油而启动慢或出烟雾量少的问题,同时又可以避免雾化片上多余烟油通过支架内的出气道流出至口腔而导致烫伤用户口腔的现象。

进一步地,还包括弹簧,弹簧的一端与支架相连,弹簧另一端与导油件相抵接。

借由上述结构,弹簧可保证导油件与雾化片接触可靠;同时,当挤压雾化座的外力撤除后,弹簧的回复力还可以使雾化座及其通孔复位。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外壳顶部可拆卸相连的吸嘴底座,外壳顶部设有插入部,吸嘴底座上具有与该插入部相对应的被插入部。

进一步地,所述插入部上设有限位凹槽,所述被插入部上设有与该限位凹槽相对应的限位凸骨。

借由上述结构,在插入部与被插入部连接后,通过旋转吸嘴底座使得限位凸骨与限位凹槽配合连接,从而使得吸嘴底座与外壳相对转动时有档位限位的手感,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还包括吸嘴套,吸嘴套与吸嘴底座固连并形成可绕插入部旋转的旋转组件;所述插入部设于外壳的中心轴线处;外壳上还设有用于向油仓内注油的注油孔,注油孔处设有密封环;在旋转组件绕插入部旋转并打开或关闭注油孔的过程中,吸嘴底座始终与密封环的边缘相抵接。

注油时,通过旋转吸嘴套带动旋转组件开启注油孔,在旋转吸嘴套的过程中,吸嘴底座的边缘一直压住密封环的边缘,使得密封环在旋转组件旋转的过程中不会掉出或起皱变形,方便添加烟油及提升密封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上具有限位筋,所述密封环上具有具该限位筋相配合的限位槽,防止旋转旋转组件时密封环被带出或移位变形,保证密封性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有效调节导油速率,导油件导油速率稳定,雾化片不易泡油或干烧,烟雾量稳定一致,雾化器倾斜时雾化片上的烟油不易通过出气道流出,避免烫伤用户口腔,安全性好,用户体验好。

附图说明

图1为雾化片组件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移除导油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雾化器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为雾化器气路示意图。

图5为图3上部的爆炸图。

图6为图3下部的爆炸图。

图7为图3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3中吸嘴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注油孔关闭时雾化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注油孔打开时雾化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雾化器与供电单元对装示意图。

其中,1为导油件,2为雾化片,3为雾化座,301为通孔,3011为上孔面,3012为下孔面,4为外壳,401为插入部,4011为限位凹槽,402为注油孔,403为限位筋,5为油仓,6为雾化上盖,601为出油孔,7为支架,8为空腔,9为间隙,10为弹簧,11为吸嘴底座,1101为被插入部,11011为限位凸骨,1102为进气孔,12为吸嘴套,1201为出气孔,13为旋转组件,14为密封环,15为限位环,16为气管,17为雾化底盖,18为环形电极,19为储油棉,20为绝缘环,21为弹性电极,22为供电单元,23为出气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雾化片2组件一实施例包括导油件1、雾化片2及由弹性材料制作而成的雾化座3,雾化片2固设于雾化座3上,导油件1与雾化片2的雾化面相接触;所述导油件1为片状雾化棉,雾化座3上开设通孔301,片状导油件1横跨雾化片2穿过所述通孔301并沿通孔301伸出,使得导油件1的长度大于雾化座3的直径,导油件1的横跨部与雾化片2相接触。雾化片2在高频振荡过程中将导油件1上的烟油雾化成烟雾供用户吸食,因此烟雾从雾化片2对应导油件1表面喷出,如图1中箭头所示方向为烟雾喷出方向。

在该实施案例中,为了组装方便,所以雾化座3为圆柱状;雾化座3的材质为硅胶,由于硅胶具有一定弹性,所以导油件1穿过雾化座3上的通孔301时,摩擦力减小,导油件1不容易被拉伸,所以导油件1能够保持原有的状态,因此可以通过通孔301的大小来控制导油件1被挤压的压紧度,进而控制单位时间内烟油从导油件1传导到雾化片2上的烟油量,由于导油件1不被拉伸,所以导油件1的导油速率稳定,所以通过调节通孔301的大小来控制烟油量进而可以避免雾化片2易泡油或干烧的现象,使烟雾量稳定一致。

雾化片2为压电陶瓷式或其它类型的超声波雾化片,烟油在雾化片2的表面上超声雾化。

当雾化片2在高频振荡雾化过程中出现泡油现象时,雾化片2启动速度慢,且雾化片2高频振荡使烟油四处飞溅(就像滚烫的开水四处飞溅),因此用户更加容易吸食到烟油及被烟油烫伤,因此通孔301的截面积是导油棉1截面积的0.3—8倍,单位时间内控制流过通孔301的烟油量,比如:功率一定的情况下,超声雾化片2启动速度与超声雾化片2上待雾化烟油的量有关,超声雾化片2每秒的雾化量为0.2mg~4mg;因此烟油的传导速率稍微比雾化量快些即0.5mg/s~5.5mg/s。

所述通孔301包括上孔面3011和下孔面3012,比如下孔面3012的位置一定时,调节通孔301的大小是通过升高或降低上孔面3011来调节,从而调节通孔301周壁对导油件1的挤压度。当下孔面3012与雾化片2雾化面齐平时,油路没有弯折,所以导油件1上的烟油流过通孔301至雾化片2比较平顺,因此在雾化片2工作过程中补充烟油更加及时,既可以保障烟雾量又可以防止出现干烧;雾化片2在不工作的过程中,片状导油件1吸附烟油处于平衡饱和状态,所以也不会出现泡油的现象。当通孔301的下孔面3012比雾化片2的雾化面高或低时,导油件1在通孔301位置处产生了弯折,所以油路就出现了弯转,所以雾化片2在不工作的过程中,片状导油件1吸附烟油处于平衡饱和状态,所以也不会出现泡油的现象。

如图3至图10所示,雾化器包括外壳4,外壳4内设有油仓5,还包括所述的雾化片组件;外壳4底部设有雾化上盖6,雾化上盖6上开设连通油仓5与导油件1的出油孔601,雾化上盖6的中轴线上开设有穿孔。

外壳4内还设有支架7和空腔8(实施例中,空腔8由外壳4、雾化上盖6、支架7围成),支架7一端与外壳4固连,支架7另一端伸入雾化上盖6的穿孔并与雾化片2的雾化面相对,支架7外壁与雾化上盖6的穿孔内壁之间具有连通导油件1或雾化片2雾化面与所述空腔8的间隙9;雾化器的出气道23设于支架7内。在倾斜抽烟或雾化器倾斜放置时,雾化片2上的烟油可以通过支架7外壁与雾化上盖6内壁之间的间隙9进入外壳4内的空腔8内存储,解决雾化片2临时出现泡油而启动慢或出烟雾量少的问题,同时又可以避免雾化片2上多余烟油通过支架7内的出气道23流出至口腔而导致烫伤用户口腔。

雾化器还包括弹簧10,弹簧10的一端与支架7相连,弹簧10另一端与导油件1相抵接。弹簧10可保证导油件1与雾化片2接触可靠;同时,在组装时当挤压雾化座3的外力撤除后,弹簧10的回复力还可以使雾化座3及其通孔301复位。

雾化器还包括与外壳4顶部可拆卸相连的吸嘴底座11,外壳4顶部设有插入部401,吸嘴底座11上具有与该插入部401相对应的被插入部1101。所述插入部401上设有限位凹槽4011,所述被插入部1101上设有与该限位凹槽4011相对应的限位凸骨11011。在插入部401与被插入部1101连接后,通过旋转吸嘴底座11使得限位凸骨11011与限位凹槽4011配合连接,从而使得吸嘴底座11与外壳4在旋转时有档位限位的手感,提升用户体验。

限位环15通过铆接的方式和吸嘴底座11铆合固定在被插入部1101内,限位环15内设有卡勾(未标示),在外壳4的插入部401上开设有倒扣卡台(未标示),当插入部401插入被插入部1101后通过卡勾(未标示)卡住倒扣卡台(未标示),从而使吸嘴底座11相对外壳4周向旋转,相对外壳4轴向不能移动。

雾化器还包括吸嘴套12,吸嘴套12与吸嘴底座11固连并形成可绕插入部401旋转的旋转组件13;所述插入部401设于外壳4的中心轴线处;外壳4上还设有用于向油仓5内注油的注油孔402,注油孔402处设有密封环14;在旋转组件13绕插入部401旋转并打开或关闭注油孔402的过程中,吸嘴底座11始终与密封环14的边缘相抵接。注油时,通过旋转吸嘴套12带动旋转组件13开启注油孔402,在旋转吸嘴套12的过程中,吸嘴底座11的边缘一直压住密封环14的边缘,使得密封环14在旋转组件13旋转的过程中不会掉出或起皱变形,方便添加烟油及提升密封性能。

所述外壳4的注油孔402周边设有容纳密封环14的容纳槽(未标示),且容纳槽内具有限位筋403,所述密封环14上具有具该限位筋403相配合的限位槽(限位槽在附图中未体现,但并不影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理解和实现),密封环14被固定在容纳槽(未标示)内且通过限位筋403卡住限位槽,防止旋转旋转组件13时密封环14被带出或移位变形,保证密封性能。

雾化器还包括气管16,气管16一端与吸嘴底座11固连,气管16另一端伸入支架7内并与雾化片2的雾化面相对。气管16与支架7之间形成所述出气道23。吸嘴底座11上开设进气孔1102,吸嘴套12上开设出气孔1201。如图4所示,进气孔1102、气管16、雾化片2的雾化面、出气道23、出气孔1201依次相通。

如图3所示,雾化上盖6底部还设有雾化底盖17,雾化座3通过环形电极18固设于雾化底盖17上。雾化底盖17上还设有储油棉19,油仓5、出油孔601、储油棉19、导油件1、雾化片2依次连通。弹性电极21通过绝缘环20与环形电极18绝缘相连。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由于雾化座3设于环形电极18与雾化上盖6之间,因而可通过向上推环形电极18实现挤压雾化座3上的通孔301,进而调节导油件1的导油速率。

如图11所示,雾化器与供电单元22对装后即可形成电子烟,供用户使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局限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