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孔陶瓷发热结构及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70612发布日期:2019-06-21 23:19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孔陶瓷发热结构及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孔陶瓷发热结构及雾化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烟行业的雾化器普遍采用功能单一的合金丝进行发热,利用多孔陶瓷吸取烟油,将合金丝缠绕在多孔陶瓷上或者设置在多孔陶瓷内部达到发热吸油雾化的效果。但常规的合金丝发热面积小,温度主要集中在合金丝附近,合金丝温度必须很高很才可以达到烟油雾化的温度,发热效率低,合金丝温度过高会造成烟油碳化,产生粉尘,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孔陶瓷发热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孔陶瓷发热结构,包括:吸油单元,所述吸油单元外侧壁设置有环绕所述吸油单元一周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电加热层。

进一步的,所述吸油单元为多孔陶瓷内芯。

进一步的,所述电加热层在凹槽内均匀绕所述吸油单元一周,所述电加热层通过导线与外部的电源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加热层为印刷的浆料电路或金属。

一种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孔陶瓷发热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均匀布置的电加热层,相比现有的发热丝,发热效率远高于发热丝,而且发热均匀,不会出现局部高温现象,雾化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吸油单元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电发热层的吸油单元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记载的前、后均以附图为准,仅用于明确位置关系,并不用于限定。

相反,本实用新型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实用新型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

【实施例一】如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孔陶瓷发热结构,包括:吸油单元1,所述吸油单元1外侧壁设置有环绕所述吸油单元1一周的凹槽2,所述凹槽2内设置有电加热层3。

所述吸油单元1允许烟油浸润,所述吸油单元1与烟油接触吸取烟油。优选的,所述吸油单元1为多孔陶瓷内芯,所述吸油单元1呈圆柱状。

如图1、3所示,所述电加热层3均匀绕所述吸油单元1一周,所述电加热层3可通过导线与外部的电源连接,所述电加热层3为印刷的浆料电路或发热性能较好的金属或合金。所述电加热层3与所述吸油单元1表面平齐。

制作时,在吸油单元1上预留凹槽2,然后将电加热层3涂覆在所述吸油单元1的凹槽2内共烧制成。相比传统的发热丝缠绕在多孔陶瓷上或者设置在多孔陶瓷内部,本实用新型结构在多孔陶瓷成形前就预留凹槽,通过模具即可实现,吸油单元与电发热层的可通过印刷的方式结合,更易于生产,而且效果要优于现有的发热丝雾化器。

一种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包括如上所述的多孔陶瓷发热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均匀布置的电加热层,相比现有的发热丝,发热效率远高于发热丝,而且发热均匀,不会出现局部高温现象,雾化效果好。同时在吸油单元表面设置凹槽将电加热层设置在凹槽内,电加热层与吸油单元的接触面较大,而且易于生产,生产成本较低,可广泛推广。

【实施例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吸油单元1半径与所述电加热层3厚度之比为9.5~10.2:1,电加热层3厚度过大会导致发热过快导致吸油单元干烧,为保证孔陶瓷发热结构可以顺畅的将吸取的烟油加热雾化,所述电加热层3的厚度至少要是满足上述条件才可以在不增大整体结构的情况下保证有足够的热量传递到吸油单元。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